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467篇 |
免费 | 3699篇 |
国内免费 | 145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篇 |
儿科学 | 91篇 |
妇产科学 | 90篇 |
基础医学 | 1077篇 |
口腔科学 | 103篇 |
临床医学 | 4451篇 |
内科学 | 4123篇 |
皮肤病学 | 331篇 |
神经病学 | 108篇 |
特种医学 | 78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5012篇 |
综合类 | 12602篇 |
预防医学 | 2110篇 |
眼科学 | 88篇 |
药学 | 6139篇 |
142篇 | |
中国医学 | 15162篇 |
肿瘤学 | 41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2篇 |
2023年 | 2119篇 |
2022年 | 2310篇 |
2021年 | 3060篇 |
2020年 | 1806篇 |
2019年 | 1716篇 |
2018年 | 911篇 |
2017年 | 1432篇 |
2016年 | 1620篇 |
2015年 | 1669篇 |
2014年 | 2698篇 |
2013年 | 2414篇 |
2012年 | 3103篇 |
2011年 | 3105篇 |
2010年 | 2837篇 |
2009年 | 2674篇 |
2008年 | 2675篇 |
2007年 | 2472篇 |
2006年 | 2247篇 |
2005年 | 2121篇 |
2004年 | 1907篇 |
2003年 | 1848篇 |
2002年 | 1611篇 |
2001年 | 1462篇 |
2000年 | 1224篇 |
1999年 | 931篇 |
1998年 | 771篇 |
1997年 | 643篇 |
1996年 | 706篇 |
1995年 | 504篇 |
1994年 | 375篇 |
1993年 | 257篇 |
1992年 | 197篇 |
1991年 | 155篇 |
1990年 | 158篇 |
1989年 | 144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山楂消脂胶囊(由山楂、大黄、甘草等组成)对痰湿体质肥胖症患者的体质量、代谢指标及身体脂肪含量和分布的影响。【方法】将50例痰湿体质肥胖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药物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包括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生活方式指导,药物组在生活方式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山楂消脂胶囊口服,疗程为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痰湿计分、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身体脂肪含量和分布,以及内脏脂肪量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痰湿计分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药物组的下降作用更显著(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均显著下降(P0.01),且药物组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腰围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药物组治疗后的腰围显著缩小(P0.05);2组治疗后的臀围均显著缩小(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一定程度下降(P0.01),但2组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血脂、尿酸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全身脂肪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药物组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1);2组治疗后的下肢、躯干及髋部脂肪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但2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腰部脂肪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药物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2组治疗后的内脏脂肪量均显著下降(P0.01),且药物组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1)。【结论】山楂消脂胶囊对痰湿体质肥胖症患者不但可降低体质量,还有减少内脏脂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毒邪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恶性肿瘤所产生的内源性毒邪是肿瘤进展和转移的中心环节。因此,解毒抗癌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具体分为清热解毒、健脾解毒和活血解毒三类,其中清热解毒法用于治疗毒热内结证,健脾解毒法用于治疗正虚毒盛证,活血解毒法用于治疗毒瘀内阻证。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证型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与静脉血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意义。方法整群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经病理科诊断手术的129例原发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肘静脉血5 mL及60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用PCR-DNA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突变情况。结果①癌组织KRAS突变率为39.53%(51/129),静脉血KRAS突变率为32.56%(42/129﹚。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率比癌组织的低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正常组织无基因突变。②KRAS基因有7种突变类型,12密码子为主要突变占78.43%(40/51)。③癌组织与静脉血野生型与突变型整体的一致率为89.92%(116/129),一致性较高(K=0.783)。结论结直肠癌组织KRAS基因突变与静脉血高度一致,在肿瘤组织无法获取的情况下能代替其作为检测靶点。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酒精注射与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对比。方法:将6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d的ALT、AST、CHE、ALB改变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及1年、2年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的复发率(58.06%)显著高于对照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可取得与手术治疗相似的生存率,且对患者肝脏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及研究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循环miR及VEGF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8例患者进行常规结直肠癌治疗,观察组的28例患者则加用腹腔热灌注化疗.统计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循环miR及VEGF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循环miR及VEGF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循环miR及VEGF相关指标均持续改善,且观察组的检测水平均好于对照组,并且好于本组治疗前的检测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更为有效地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循环miR及VEGF相关指标,因此本治疗方式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细胞中利用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抑制剂隐丹参酮(CTS)抑制STAT3 705位点磷酸化对5-氟尿嘧啶(5-FU)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5株结直肠癌细胞中STAT3的磷酸化水平,挑选磷酸化程度最高的2株细胞进行后续实验研究.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5-FU处理后结直肠癌细胞STAT3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应用MTT实验评价5-FU与CTS联合处理结直肠癌细胞对细胞活性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FU与CTS联合处理细胞后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的变化情况.结果 5-FU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细胞STAT3 705位点磷酸化水平,利用CTS抑制STAT3磷酸化极大的增强了5-FU的作用效果,降低了结直肠癌细胞活性,促进了细胞凋亡.同时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CTS与5-FU联合作用降低了Bcl2蛋白水平.结论 结直肠癌细胞中,利用STAT3磷酸化抑制剂CTS抑制STAT3磷酸化水平能够明显提高5-FU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细菌性肝脓肿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抗生素、局部穿刺引流加用中药肝痈安消汤治疗,对照组35例用单纯西医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治疗结束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肝功能变化、血象复常、脓肿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1),临床指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比单纯西医治疗更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吉林医学》2016,(9)
目的:比较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理念的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手术的33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均采用经中间入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手术方式。并选取同期由同一手术组以开放途径,采取CME手术方式施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结果:腹腔镜组33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开腹组延长[(198.6±45.2)min比(134.9±33.3)min,P<0.05]。平均出血量,平均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术后住院日及术后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7.9±1.2)天比(8.2±2.3)天,(2.9±1.2)天比(3.1±1.1)天,P<0.05]。结论:基于CME理念的腹腔镜右半下结肠癌根治术难度较高,但未增大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技术可行,患者恢复快,术后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9.
《医学综述》2016,(8)
目的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0例。腹腔镜组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进行常规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炎症应激反应、胃肠功能、术后存活和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9)min比(121±16)min、(37±4)m L比(78±9)m L、(24±4)m L比(51±7)m L、(2.6±0.7)d比(4.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均低于开腹组[(45±5)mg/L比(59±6)mg/L,(34.9±4.6)mg/L比(66.4±7.3)mg/L,(81±8)μg/L比(103±11)μg/L,(321±26)μg/L比(362±35)μg/L,(145±18)μg/L比(232±3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3.3±0.5)d比(4.9±0.7)d,(3.0±0.5)d比(4.1±0.5)d],胃动素、胃泌素高于开腹组[(225±28)ng/L比(168±21)ng/L,(118±12)ng/L比(88±1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年,腹腔镜组病死率和复发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缓解炎症与应激反应,保护胃肠功能,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