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6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7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44篇 |
内科学 | 51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461篇 |
预防医学 | 169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09篇 |
中国医学 | 160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62.
63.
目的:收集整理海南五指山区黎族医药知识经验,归纳总结该地区黎族药用植物的特色。方法:应用民族植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文献研究、关键人物访谈、植物鉴定和编目),对海南五指山区黎族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该地区黎族使用的药用植物约有515种,隶属于125科,360属;木本210种,草本有232种,藤本73种;以全草或全株人药的有178种。结论:五指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黎族医药有着明显的民族和区域性特点,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4.
在研究具有抗昆虫生物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过程中,对从海南三七Kaempferia rotunda L.分得的8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对海灰翅夜蛾进行了拒食实验。将冷冻、干燥且粉碎的海南三七用甲醇在室温下提取24 h,提取物过滤、真空浓缩后溶于甲醇,混合液经分析型HPLC分离、检测,检测到8个主要成 相似文献
65.
海南热带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为我国第二大岛,地处热带北缘,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多样,药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但由于历史等原因,其开发利用率很低。本文从海南的自然地理条件、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可供开发的类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海南省百岁老年人群贫血与营养不良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5月入户走访的海南省百岁老人300名,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同时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定义百岁老人贫血,以血红蛋白浓度作贫血分组(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 g/L;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 g/L),比较百岁老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间以及不同性别的营养指标的差异,同时,以血红蛋白浓度作因变量,营养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300名百岁老人,其中女性239名(79.67%),男性61名(20.4%);贫血人数115名(38.3%)。贫血组百岁老人白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百岁老人的性别、白蛋白和胆固醇是影响血红蛋白浓度的主要因素(P 0.05),而年龄、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不是血红蛋白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 0.05)。结论百岁老人有较高的贫血发生率,白蛋白和胆固醇浓度与贫血的发生有关,注重百岁老年人群的营养补充改善百岁老人贫血状况,利于提高百岁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推广应用全省疟疾防治试点毛阳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加速控制疟疾进程。方法 建立健全基层抗疟组织和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地区、高危人群的疟疾防治,全面开展疾病例侦查。及时发现、处理病人、病灶和流动人口疟疾管理,采用拟菊酯类杀虫剂防制传疟媒介,用氯喹、哌喹、防Ⅱ合并伯氨喹防治传染源,并部分用磷酸萘酚喹防止流动人口疟痴感染。结果 疟疾年带虫发病率(API)从1992年的17.18‰下降到1999年的0.81‰,居民带虫率从1992年的3.11%下降到1999年的0,流动人口疟疾感染率从1992年的25.58%下降到1999年的2.45%,大劣按蚊已捕不到,控制疟疾效果显著。结论 8年实践表明,毛阳经验行之有效,防治疟疾效果良好,可继续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可最近几年人们发现,到了冬季,北方的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到海南旅游或到海南过冬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黄皮属植物海南黄皮Clausena hainanensi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南黄皮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mukonine(1)、methyl carbazole-3-carboxylate(2)、lansine(3)、murrayanine(4)、3-甲酰基咔唑(5)、3-甲酰基-6-甲氧基咔唑(6)、lansamide4(7)、4-methoxy-N-methyl-2-quinolone(8)、(E)-N-(4-methoxyphenethyl)-2-methylbut-2-enamide(9)、(E)-N-甲基肉桂酰胺(10)、N-(2-羟基-2-苯乙基)肉桂酰胺(11)、N-苯甲酰酪胺(12)、aurantiamide(13)、N-methyl-2-pyrolidinone(14)、香豆酸(15)、6,8-dimethoxy-4,5-dimethyl-3-methyleneisochromanl-one(16)、8-甲氧基补骨脂素(17)和异黑麦草内酯(18)。其中化合物1~14为生物碱类化合物,15为酚酸类化合物,16为异香豆素类化合物,17为香豆素类化合物,18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结论首次对海南黄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南黄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16为首次从黄皮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