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43篇
预防医学   39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9篇
中国医学   65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甘温除热"法是以性味辛、甘、温的草药作为方中主药,治疗因中气不足或气血亏虚而导致的内伤发热证或虚人外感发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在长期的难治性内伤发热中应用频繁。但对于低热时间不长的病例,只要证型符合,仍可考虑应用。疾病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辨证论治应从整体出发,腹膜透析病人本身就存在正气不足的情况,临证此类病人时既要把握患者表现出来的症状,又不能忽略患者本证,只有两者充分结合辨证,治病求本,方能切中病机,效如桴鼓。本文介绍了"甘温除热"法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短期低热验案1则,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72.
1单方治病的主要途径 1.1针对证候治疗即调整在疾病情况下机体出现的异常反应状态,使其趋于稳定,恢复正常。如双花、连翘、大青叶、板兰根、黄芹、黄连、黄柏、鱼腥草、蒲公英、栀子等清热解毒、抗感染的药物,它们用于多种热毒炽盛证,虽然这些中药不一定有很强的抑制或杀灭细菌的作用,但能治愈一些急性感染性疾病;木通、茯苓、猪苓、泽泻、玉米须等单味药具有利尿作用:槟榔、苦楝皮、使君子、南瓜子可用于驱肠虫.  相似文献   
73.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1].按主要成分不同可将疫苗分为死疫苗、减毒活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以及编码无毒力抗原蛋白的病毒核酸或能激发特异性机体免疫应答的细胞疫苗;  相似文献   
74.
西医称癌症为不治之症,的确癌很特殊,别的病症用西药治不好,可用手术切除病变部位而保住生命,如切胃、切肺、切胆等。癌却不行,越切癌细胞发展越块,到处“转移”。它也不像另许多病:“治不好,也死不了”(群众语),如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哮喘等,可以拖许多年,有时不治也可自动缓解。为什么癌特殊呢?我在《规律》里讨论了,人体(生物体)是统一的整体,人体上的每一个细胞也都是活体,都受整体运动的制约,当整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减弱而不能约束每个细胞时,  相似文献   
75.
道法自然,以气为本,“治未病”既是辨证施治的基础,也是出发点。精气神和数气理”,始终是“治未病”的核心技术和理论基础。以气为本的“气血湿炎虚”五证辨证施治是保证临床基本疗效的理论依据。物质和精神,物质只是人体发病的基础,更多环节在于精神层次,疾病发展变化的各个层次都离不开“精气神”的气化过程,“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病因多样性是辨证施治理论的客观基础。以气为本,本于阴阳,治病必求于本。  相似文献   
76.
道法自然,以气为本,“治未病”既是辨证施治的基础,也是出发点。精气神和数气理”,始终是“治未病”的核心技术和理论基础。以气为本的“气血湿炎虚”五证辨证施治是保证临床基本疗效的理论依据。物质和精神,物质只是人体发病的基础,更多环节在于精神层次,疾病发展变化的各个层次都离不开“精气神”的气化过程,“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病因多样性是辨证施治理论的客观基础。以气为本,本于阴阳,治病必求于本。  相似文献   
77.
《中医药通报》2009,8(3):52-52
或问:治病何者为难?子曰:此非短章所能了,略举数则,可以类推。如上寒下热,上热下寒;表里受邪,气血交病;伏邪未尽,正气已虚;更有此脏病而治他脏者,辨证稍涉不明,鲜不误人。何谓上寒下热?如恶风身热,又患腹痛赤痢。须先散其寒邪,再用清热之药是也。何谓上热下寒?如咳嗽吐血,又大便清泄,脚冷等症。  相似文献   
78.
浅谈冬病夏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近十年来有关冬病夏治方面文献,并进行收集梳理,从其理论渊源、治病机理、适应症、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以进一步规范研究冬病夏治,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9.
说橘话枳     
卜戌 《家庭中医药》2009,(11):26-28
周代橘已是贡品(“厥包橘柚锡贡”),春秋有“橘窬淮而北为枳”.战国有屈原的《橘颂》和“果之美者.江浦之橘”(《吕氏春秋》),两汉有治病良药橘皮、枳实和“蜀汉江陵千树橘”(《史记·货殖列传》)壮观橘园的记载。这流传千古的科学文化传统,在20世纪被以《中国植物志》为代表的“现代植物分类学”抛弃或扭曲了:芸香科没有橘属(称为柑橘属),  相似文献   
80.
中药具有对症治疗和对证治疗双重属性,方剂具有对症候治疗和对证型治疗双重属性。方剂的对症候治疗是辨方症论治的依据,方剂的对证型治疗是辨证型论治的依据。辨方症论治属于经验医学的治病方式,而辨证型论治则属于理论医学的治病方式,两者均难以精通。建议在完全精通一种治病方式的情况下,再去掌握另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