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41篇
  免费   1236篇
  国内免费   1655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113篇
妇产科学   88篇
基础医学   1220篇
口腔科学   378篇
临床医学   2221篇
内科学   3106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380篇
特种医学   4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634篇
综合类   5634篇
预防医学   2041篇
眼科学   228篇
药学   3424篇
  35篇
中国医学   1923篇
肿瘤学   440篇
  2024年   225篇
  2023年   699篇
  2022年   741篇
  2021年   803篇
  2020年   674篇
  2019年   671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554篇
  2016年   605篇
  2015年   677篇
  2014年   952篇
  2013年   907篇
  2012年   1280篇
  2011年   1368篇
  2010年   1177篇
  2009年   1126篇
  2008年   1516篇
  2007年   1154篇
  2006年   995篇
  2005年   1123篇
  2004年   844篇
  2003年   789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369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氧化苦参碱抑制人肝癌细胞EGF和EGFR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人肝癌细胞EGF及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肝癌细胞株BEL-7402在37℃、5%CO2条件下培养、传代。按氧化苦参碱浓度分为1000μg/ml、500μg/ml、250μg/ml3组,对照组不加氧化苦参碱,每组设6个平行孔,每孔加入细胞1×105/ml,培养24h、48h和72h,分别进行EGF及EGFR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均抑制EGF和EGFR在人肝癌细胞的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EGF和EGFR表达阳性率下降显著,在1000μg/ml组24h、48h和72h的EGF和EGFR阳性率均较500μg/ml组和250μg/ml组同时段的阳性率下降显著(P〈0.05,P〈0.01)。500μg/ml组和250μg/ml组同时段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氧化苦参碱对EGF和EGFR的抑制途径可能是其抗肝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2.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小剂量罗格列酮组、大剂量罗格列酮组。药物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B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肌酐(Scr)水平及尿白蛋白定量(24h)。随后处死大鼠,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同时留取。肾脏组织作PAS染色行病理检查。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CP-1)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与糖尿病组相比,大剂量罗格列酮干预组BS、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肾组织MDA含量、MCP-1mRNA及蛋白质表达、NF-κB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Px、T-AOC活性显著上升;肾小球面积及体积减小。结论大剂量的罗格列酮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NF-κB活性,降低MCP-1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3.
勃起功能障碍(ED)和抑郁症通常同时存在。抑郁症可导致ED,而ED亦可导致抑郁。另外,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物(如三环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均可干扰勃起的自主神经冲动的传导而导致ED。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葡萄膜黑色素瘤^125I板放射治疗后与脂质渗出相关的因素。设计:回顾性、干预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139例用^125I板放射治疗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连续患者的病历记录,脂质渗出作为主要的测量结果。结果:19例患者检出有脂质渗出(13.7%),从放射治疗到脂质渗出的平均时间为10个月(极差3~23个月)。脂质渗出与患者年龄较低(P=0.0002)、低密度脂蛋白增加(P=0.004)、高密度脂蛋白减少(P=0.026)、肿瘤体积增加(P=0.024)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P=0.016)相关。脂质渗出患者伴有视力差(P〈0.0001)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增加(P=0.01)。结论:葡萄膜黑色素瘤^125I板放射治疗后的脂质渗出与眼部预后差相关。脂质渗出相关的因素与辐射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完全不同,这些因素为治疗并发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蛋白质的氨基组、还原糖的醛基之间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的终产物.蛋白质的非酶糖基化,又称Maillard反应.反应早期生成不稳定、可逆的Schiff碱,随后Schiff碱经过化学重排,形成较为稳定的酮胺键化合物Amadori产物,Amadori产物或其降解的多种高度活性的羧基化合物,反过来与其他游离的氨基酸基团反应,经过一系列化学重排和脱水反应,最终形成复杂稳定不可逆的晚期产物,即AGEs.典型的AGEs呈褐色具有产生荧光、发生交联的特征[1].  相似文献   
56.
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紫外线A(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②方法 用 5J/cm2 UVA照射角质形成细胞 ,酶生化法检测活性氧 (ROS)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测定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原位杂交技术观察 p2 1mRNA的变化 ,并与非照射组比较。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UVA照射组ROS含量升高 (t =113.6 8,P <0 .0 0 1) ,SOD、GSH PX活性下降 (t =5 7.2 3、19.0 4 ,P <0 .0 0 1) ,细胞凋亡率升高 (t=5 3.2 8,P <0 .0 0 1) ,p2 1mRNA表达增强。④结论 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及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57.
两种清除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表面活性剂清除法 (SUR法 )和过氧化氢酶清除法 (CAT法 )两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均相测定法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上述两种方法与聚乙烯硫酸沉淀法 (PVS法 )进行比较 ,分析各自方法的精密度、准确性、特异性和干扰因素。结果两种清除法与PVS法 (X)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SUR法 (Y1) :Y1=0 .9311X +0 .10 2 2 ,r =0 .980 1;CAT法 (Y2 ) :Y2 =0 .94 0 1X +0 .0 991,r=0 .9832。高、中、低三种LDL C浓度混合血清所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 ,总CV值SUR法 3.4 5 - 3.89% ,CAT法 3.5 1- 3.99% ,均达到临床满意的程度。两法线性范围均较宽 (线性均至 8.2 2mmol/L) ,最低检测浓度均为 0 .12mmol/L ,平均回收率SUR法为 98.0 % ,CAT法为 97.6 %。TG <14 .2mmol/L ,Hb <5g/L ,HDL C <3.88mmol/L ,胆红素 <4 5 0 μmol/L对两法基本无影响。 结论两种LDL C清除法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临床要求 ,适宜自动分析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足趾组织移植拇手指再造与修复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6年杨东岳首先选用第二趾移植施行拇指再造获得成功,建立了再造外科的丰碑。相继有Cobbett(1968)、Buncke(1973)、Tamai(1974)选用邰趾移植再造拇指获得成功的个案报道。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最初由单纯粗放型的拇指再造发展到现在施行的精细修饰性再造与修复,使再  相似文献   
59.
<正> 脂代谢受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为了解本区域脂代谢状况,对705例体检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测定,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强氧化离子水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强氧化离子水在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被称之为跨世纪消毒剂。1 强氧化离子水的生成原理与特点1.1 强氧化离子水的生成原理 电解水时 ,水将分成阳离子和阴离子 ,从阳极产生氧气 ,阴极产生氢气 ;再加上离子交换膜作隔膜 ,添加食盐等到进行电解后 ,从阳极产生活性很强的氧离子和氯离子 ,生成强氧化离子水。1.2 强氧化离子水的特点1.2 .1 杀菌效力强 强氧化离子水是通过 pH值<2 .7的酸性和氧化还原电位 >110 0mV的强活力起消毒灭菌作用。由于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是在 pH 4~ 9之间 ,氧化还原电位 (O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