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71篇 |
免费 | 1063篇 |
国内免费 | 80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94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383篇 |
口腔科学 | 31篇 |
临床医学 | 1260篇 |
内科学 | 720篇 |
皮肤病学 | 49篇 |
神经病学 | 86篇 |
特种医学 | 18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39篇 |
综合类 | 4894篇 |
预防医学 | 619篇 |
眼科学 | 20篇 |
药学 | 3499篇 |
26篇 | |
中国医学 | 8912篇 |
肿瘤学 | 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432篇 |
2022年 | 520篇 |
2021年 | 693篇 |
2020年 | 454篇 |
2019年 | 516篇 |
2018年 | 243篇 |
2017年 | 447篇 |
2016年 | 460篇 |
2015年 | 507篇 |
2014年 | 829篇 |
2013年 | 784篇 |
2012年 | 1007篇 |
2011年 | 1185篇 |
2010年 | 1072篇 |
2009年 | 990篇 |
2008年 | 1096篇 |
2007年 | 996篇 |
2006年 | 993篇 |
2005年 | 1049篇 |
2004年 | 1028篇 |
2003年 | 991篇 |
2002年 | 939篇 |
2001年 | 757篇 |
2000年 | 651篇 |
1999年 | 540篇 |
1998年 | 406篇 |
1997年 | 343篇 |
1996年 | 239篇 |
1995年 | 250篇 |
1994年 | 174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115篇 |
1991年 | 85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Ⅳ期糖尿病肾病 58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 30ml/d静滴。对照组不用黄芪注射液 ,余同治疗组 ,共治疗 2个疗程 2 8d。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尿蛋白减少 (P <0 0 1 ) ,血白蛋白上升 ,LDL、TG、TC下降 (P <0 0 5) ,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有效 相似文献
72.
74.
75.
本品为豆科植物胶黄芪Astragalus gummiferLabillardière或黄芪属其他亚洲种植物的干燥胶状分泌物。包装和贮存贮存于密封容器中。植物学特征黄芪胶呈板状、片状,常为弯曲的碎片;也有直的或螺旋状的长条形碎段,厚0.5~2.5mm,白至浅黄色,半透明且质地坚硬,上有很短的裂痕。加热至50℃时很容易碾成粉末。无味。组织学黄芪胶在水中变软,在水中或甘油中可膨胀并产生很多薄片和少量淀粉粒。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黄芪蛰虫口服液中多糖含量测定方
法。方法用苯酚-硫酸法在485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结果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10.18~81.44μg/mL (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7.47%,RSD=0.72。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7.
2000年~2003年,笔者12月初至次年2月底对来诊的部分肾阳虚型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用自制黄芪当归生姜羊肉膏治疗,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8.
79.
消化性溃疡(PU)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其发病密切相关,根除HP以治愈溃疡,已成共识。近3年来,笔者应用自拟公英黄芪汤治疗HP阳性相关性PU患者,并与铋剂三联方案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0.
加味黄芪建中汤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疗效。方法:16例患者均口服加味黄芪建中汤(处方:黄芪、饴糖、白芍、桂枝、淫羊藿、炙甘草、大枣、生姜),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结果:治疗后部分症状改善明显,其中流涎、行走等症状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吞咽困难、使用餐具、爬楼梯等症状积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可改善患者的吞咽、流涎和行走等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