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64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56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57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543篇 |
内科学 | 184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6篇 |
综合类 | 726篇 |
预防医学 | 80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233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99篇 |
肿瘤学 | 3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112篇 |
2011年 | 122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26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二十碳五烯酸联合视黄酸对HL-60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二十碳五烯酸(EPA)是否协同视黄酸(RA)影响HL-60细胞的凋亡及相应分子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相分布以测定细胞增殖和凋亡功能;Western blot法分析bcl-2和caspase—3表达。结果 与单独应用相比,EPA和RA联合应用可增强HL-60细胞的调亡效应,以及下调节bcl—2和增强caspase-3基因表达。结论 EPA和RA联合应用对HL-60细胞凋亡的增强效应,可能与它们增强caspase-3和降低bcl—2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左乳腺癌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左乳腺癌患者术后继发APL的治疗结果,分析治疗成功经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左乳腺癌术后1.5年,出现乏力、齿龈出血3个月,经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查确诊为APL。给予维甲酸联合HA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CR)。其后给予维甲酸、砷剂联合化疗巩固治疗,治疗中多次复查血象、骨髓均正常,临床完全缓解达5年。结论 左乳腺癌术后继发APL长期存活5年罕见,该例患者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5年,达临床治愈,为今后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CD56抗原在新发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免疫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10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新发成人APL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流式细胞术测定的患者骨髓CD56抗原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成CD56阳性组与CD56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的免疫特点及预后差别。结果:64例患者中CD56阳性者12例,阴性者52例,阳性率为18.75%。2组患者的CD9、CD11b、CD15、CD19、CD117、HLA-DR抗原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阳性组CD2及CD34表达率较阴性组高(分别25.00% vs. 3.85%,P=0.042;41.67% vs. 3.85%,P=0.001)。预后方面,2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中位总生存期及3年总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56阳性组髓外复发率较阴性组高(27.27% vs. 4.55%, P<0.05),3年无病生存率也低于阴性组(54.55% vs. 86.36%,P<0.05)。结论:CD56抗原阳性是新发成人APL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4.
9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3)可释放大量促凝物质和纤溶酶原激活物 ,从而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和原发性纤溶亢进 ,最终导致以皮肤瘀斑和血肿为主的严重出血。我科曾成功地抢救了 1例M3合并DIC伴有隐匿性皮下血肿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 ,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 ,5 4岁 ,因发热、咽痛、双下肢乏力 2 0d ,牙龈、皮肤黏膜出血 6d而于 2 0 0 0年 11月 14日收入院。入院查体 :T 3 8~ 3 9℃ ,全身皮肤黏膜广泛紫癜和瘀斑 ,胸骨压痛明显 ,肝脾不大。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正常 ,病理性早幼粒细胞占…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诊断性检验项目的周转时间(turn around time,TAT)及总消耗时间(the elapsed time,TET),为APL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分别比较20例初诊APL患者确诊过程中的外周血形态及骨髓MICM(Morphology、Immunology、Cytogenetics、Molecular,MICM)分型检查的TAT,及每项实验和首次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治疗的TET(从入院开始计时)。结果 APL诊断性检验项目的 TAT/TET分别为:外周血形态外周血形态(2.6±2.6)h/(5.8±5.5)h,骨髓形态(初步)(2.4±0.5)h/(20.6±12.3)h,骨髓形态(正式)(26.9±19.9)h/(40.4±24.9)h,免疫分型(23.5±9.1)h/(62.1±32.2)h,染色体(259.9±82.8)h/(283.1±94.4)h、PML/RARa基因为(67.4±26.4)h/(98.5±39.6)h。分别与外周血形态的TAT及TET比较,除骨髓形态(初步)的TAT无统计学差异(P=0.246)外,其他项目的 TAT及TET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ATRA首次治疗的TET为(7.0±29.1)h,与外周血形态TET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778)。结论外周血形态能较快地为APL诊断提供方向,并有利于为骨髓形态的初步报告缩短TAT,两者联合能有效地为APL的及早ATRA救治提供实验依据,从而为降低早期死亡率(early death rate,EDR)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在FAB(French-American-British Cooperative Group)分型中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一个亚型,属于M3型,以骨髓细胞阻滞在早幼粒阶段而成为白血病细胞进而增殖和聚集为特征,在中国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中占10%左右[1,2]。儿童和成人APL的临床和分子学特征很相似,但儿童APL更多的伴随较高的白细胞数量[3]。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APL,白细胞数量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与AML的其他亚型比较,APL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较低。有报道称白细胞增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收录的5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的分为4组,A组13例患者采取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B组13例患者采取维甲酸联合化疗;C组13例患者采取亚砷酸联合化疗;D组13例患者采取化疗,观察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4组的治疗效果分析,A组患者的症状完全缓解率明显的高于B、C、D三组的情况,并且病死率也明显的低于C、D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A组患者的高白细胞血症的持续时间与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的低于B、C、D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维甲酸和亚砷酸双诱导联合化疗治疗效果明显,而且治疗更准确,可靠性强,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9.
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是出血多见而严重 ,其最危险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也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我院血液科自 1993年起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 DIC,为减轻出血症状 ,缓解病情起到一定作用。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 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 15~6 0岁。全部病例有出血表现 ,皮肤出血 2 5例 ,占 10 0 % ;口腔牙龈出血 2 0例 ,占 80 % ;鼻衄 15例 ,占 6 0 % ;球结膜出血 17例 ,占6 8% ;血便血尿 10例 ,占 40 % ;颅内出血 5例 ,占 2 0 %。…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