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4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557篇
内科学   211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58篇
综合类   1258篇
预防医学   26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69篇
  25篇
中国医学   335篇
肿瘤学   1348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216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58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分析老年(≥60岁)子宫颈浸润癌的特点,对其防治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检索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子宫颈浸润癌患者173例,年龄29~76岁。临床分期为Ⅰ~Ⅳ期。≥60岁为老年组63例,其余为非老年组110例。对两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合并症、治疗后并发症及防治方法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组子宫颈浸润癌患者以60~62岁居多,症状以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为主,临床期别较晚,自身合并症及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较多;治疗优先选择放疗,同步放化疗治疗。结论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合并症、辅助检查及临床期别,重视临床治疗的综合应用,以便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及治疗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天恩福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对31例天恩福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3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Ⅲ度及Ⅲ度以上的严重放射反应发生情况:食管黏膜反应1例(3.23%),白细胞下降1例(3.23%).治疗3个月后近期疗效评价:CR 17例(54.84%);PR 12例(38.71%);RR 29例(93.55%).结论:天恩福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对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在临床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天恩福是临床新药,使用前需对护士加强培训,使用中需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六神丸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顺铂+紫杉醇化疗方案同步放疗,治疗组于放化疗期间加用六神丸治疗。对比2组近期疗效、KPS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存质量的改善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六神丸口服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无差异但能明显改善其生存质量,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4.
《临床医药实践》2015,(8):563-566
目的:探讨同期调强放化疗和同期普通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2010年5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同期调强放化疗组和同期普通放化疗组,各39例。A组:IMRT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照射治疗计划靶区(PTV)46.8 Gy,每次1.80 Gy,盆腔淋巴结转移PGTVnd 59.8Gy,每次2.30 Gy,每周5次,共26次,使95%等剂量曲线覆盖靶区,95%~98%PTV接受处方剂量。腔内放疗采用192Ir后装机治疗,A点剂量每次6 Gy,每周1~2次,总剂量30 Gy,共5次,共2~3周。B组:普通放疗采用6MV-X外照射,盆腔大野总剂量30 Gy(每次2 Gy,每周5次,共15次),后改四野总剂量20 Gy(每次2 Gy,每周5次,共10次)。当盆腔大野照射20 Gy后即开始同期采用192Ir后装机行腔内放疗,A点剂量每次6 Gy,每周1~2次,总剂量36~42 Gy,照射6~7次,共3.5周,腔内照射当天不作体外照射。转移淋巴结区域采用体外小野补量放疗16 Gy。化疗在放疗开始后1周内单药顺铂40 mg/m2,每周1次,连用6次。结果:同期调强放化疗组和同期普通放化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和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毒副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放射性直肠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7,P=0.002);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97.44%和94.87%,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0%和97.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调强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毒性反应明显减轻,但2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未见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索含高危因素宫颈癌根治性术后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毒性。方法180例宫颈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证实具有高危因素,并于术后3~4周行辅助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研究组(TP组)为紫杉醇135~150 mg/m2 d1+顺铂25~30 mg/m2 d1~3,每3周1次同步化疗。对照组(P组)为顺铂35~40 mg/m2,每周1次同步化疗。全组病例采用相同放疗方案:总放疗剂量45~59 Gy,1.8~2.2 Gy/次,4~5次/周。主要研究内容为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5年无瘤生存率(DFS)、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FDMS)、5年总生存率(OS)以及毒性反应。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期33个月(1~84个月),未能观察到研究组较对照组可以提高无瘤生存期、无局部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研究组和对照组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5.4%和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而研究组治疗期间37.8%的患者出现了3/4级白细胞下降,44.4%的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结论与顺铂相比,紫杉醇联合顺铂辅助同步放化疗未能提高含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总生存率,但它具有提高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优势,而且除了血液学毒性外,其毒副作用整体可接受。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单纯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82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放射治疗,且自放疗第1天起开始为期2个周期化疗,对照组化疗方案为亚叶酸钙(PF方案),观察组化疗方案为奈达铂联合紫杉醇(TN方案),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1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皮肤炎、口腔黏膜炎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多为1~2级,且患者均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评价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肺癌同步放化疗期间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4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预防组79例,包括初级预防组(全程同步放化疗中预防使用PEG-rhG-CSF)48例,次级预防组(出现粒细胞减少后的化疗周期中预防使用PEG-rhG-CSF)31例;未预防组70例。对比预防组和未预防组之间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完成率、放化疗剂量减量和治疗时间延迟发生率。结果 全组患者在放化疗中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32.2%(48/149)。其中,初级预防组的发生率为6.3%(3/48),次级预防组的发生率为9.7%(3/31),未预防组的发生率为35.7%(25/70)。预防组(初级预防+次级预防)与未预防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P<0.001)。全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率为3.4%(5/149),未在初级预防组出现。同步放化疗足量完成率在预防组为96.2%(76/79),明显高于未预防组的82.9%(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07)。预防组放化疗剂量减量和治疗时间延迟发生率为19.0%(15/79),未预防组为40.0%(2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P=0.005)。结论 PEG-rhG-CSF的预防使用可以有效降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证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按计划完成。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福建省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序贯放化疗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 00%高于对照组的46. 00%(χ~2=9. 062,P <0. 05)。2组患者Ⅲ~Ⅳ级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同步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序贯放化疗疗法,值得临床加强重视程度,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基于MRI和网状蛋白1C(RTN-1C)的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1月在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就诊的134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将其分为2组:完全缓解组(n=39)和未完全缓解组(n=95)。用Fi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获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TN-1C表达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上述风险因素的列线图回归模型;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完全缓解组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回流速率常数(Kep)和RTN-1C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未完全缓解组(P < 0.05);表观弥散系数(ADC)低于未完全缓解组([0.88±0.05)×10-3 mm2/s vs(0.92±0.05)×10-3 mm2/s, 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4期和高ADC值是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独立危险因素(P < 0.05),高Ktrans值、高Ve值和高RTN-1C相对表达量是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P < 0.05)。当阈值概率在0.39%~0.42%,0.75%~0.80%和0.86%~0.88%时,模型B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当阈值概率在其他范围时,模型A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净收益高于模型B。结论基于MRI和RTN-1C构建的模型A对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可辅助临床做出更好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