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72篇 |
免费 | 535篇 |
国内免费 | 52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6篇 |
儿科学 | 199篇 |
妇产科学 | 107篇 |
基础医学 | 940篇 |
口腔科学 | 107篇 |
临床医学 | 1801篇 |
内科学 | 4413篇 |
皮肤病学 | 112篇 |
神经病学 | 385篇 |
特种医学 | 30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503篇 |
综合类 | 3594篇 |
预防医学 | 690篇 |
眼科学 | 47篇 |
药学 | 1347篇 |
26篇 | |
中国医学 | 987篇 |
肿瘤学 | 3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8篇 |
2023年 | 262篇 |
2022年 | 276篇 |
2021年 | 386篇 |
2020年 | 337篇 |
2019年 | 260篇 |
2018年 | 142篇 |
2017年 | 201篇 |
2016年 | 294篇 |
2015年 | 335篇 |
2014年 | 566篇 |
2013年 | 587篇 |
2012年 | 723篇 |
2011年 | 867篇 |
2010年 | 824篇 |
2009年 | 823篇 |
2008年 | 945篇 |
2007年 | 880篇 |
2006年 | 892篇 |
2005年 | 966篇 |
2004年 | 811篇 |
2003年 | 732篇 |
2002年 | 594篇 |
2001年 | 537篇 |
2000年 | 418篇 |
1999年 | 380篇 |
1998年 | 293篇 |
1997年 | 282篇 |
1996年 | 268篇 |
1995年 | 221篇 |
1994年 | 189篇 |
1993年 | 151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103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94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时皮肤电传导(SC)基态值和反应波的变化。方法选择25例ASAⅠ或Ⅱ级下肢手术患者。记录硬膜外给药前(T0)、给予1%利多卡因5ml后5min(T1)、给予0.75%罗哌卡因10ml后5、10、15、25和45min(T2~T6)时的SC基态值(SC0)、针刺非阻滞区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SC1)和痛觉阻滞区的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SC2)。使用ROC曲线、逻辑回归分析评价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区分痛觉阻滞区和非阻滞区的准确性。结果与T0时比较,T3~T6时的SC0及SC1的均值明显降低(P<0.05),T1~T6时SC2明显低于SC1(P<0.05)。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0.017(P<0.01),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为78%和88%,预测整体准确率84%。结论 SC基态值及反应波振幅差值的变化对定位硬膜外麻醉平面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2.
133.
蛋白激酶对内毒素休克后内皮细胞骨架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毒素休克发病机制中蛋白激酶G(PKG)的作用。 方法 用脂多糖 (LPS)刺激培养的内皮细胞 ,通过细胞裂解和离心获得细胞裂解液 ,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标记法检测PKG的活性。同时采用特异性荧光染色法检测LPS刺激后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 (F actin)的结构和分布变化。用PKG特异性抑制剂KT5 82 3预处理细胞后 ,再检测LPS介导的细胞内PKG活性和F actin的变化。以空白组为阴性对照 ,以PKG激动剂 8 Br cGMP刺激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 结果 LPS分别刺激 5、10、30和 6 0min后细胞内PKG活力呈时间依赖性的增高 (与空白组相比P <0 .0 1) ,细胞内的F actin出现极性分布 ;而KT5 82 3预刺激 2 0min后再用LPS刺激没有出现上述变化。PKG的激动剂 8 Br cGMP刺激细胞后的变化与LPS的刺激相似。 结论 LPS可以介导血管内皮细胞PKG的激活和F actin的应力性变化 ;内毒素休克后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与cGMP PKG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治疗理念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TRB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合适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FTS治疗组(F组)和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组(C组),关腹时采取患者腹直肌,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腹直肌中TRB3的表达水平;并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患者术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统计学分析后进行比较.结果 F组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为(8.73±1.12) mmol/L,C组术后空腹血糖水平为(11.15±1.43) mmol/L,F组明显低于C组(P<0.05),F组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指数(6.92±0.42),C组术后胰岛素抵抗指数(9.73±0.27),F组术后胰岛素抵抗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FTS理念治疗结直肠癌患者降低了TRB3表达水平,在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中,有利于AKT/PKB的磷酸化,从而促进GLUT4对葡萄糖的转运,这可能是FTS理念治疗结直肠癌患者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分析踝臂指数(ABI)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用于评估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于患者机体冠状动脉的系统作用。方法:对冠心病可疑患者362例,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冠心病组患者有相关危险因素和无相关危险因素ABI和PWV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和肥胖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有危险因素的ABI值明显低于无相对应危险因素的患者,而PWV值显著高于无相对应危险因素的患者(P<0.05);ABI与Gensini评分呈现负相关(OR=6.174,P<0.05);PWV与Gensini评分呈现正相关(OR=-10.135,P<0.05)。结论:ABI以及PWV可以评估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于机体冠状动脉的系统作用。 相似文献
136.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40-442
目的:探讨双下肢肌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选取11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均经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余下患者为B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C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其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波幅。结果:经比较后发现,A、B、C三组之间MCV、SCV、CMAP波幅及SNAP波幅等多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双下肢肌电图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7.
《疑难病杂志》2015,(11)
目的观察自拟柴郁寄生汤对高催乳素血症(HPRL)模型大鼠卵巢组织PRL/PRLR-JAK2-STAT5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及其改善卵巢功能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60只皮下注射多巴胺受体阻断剂灭吐灵造成高催乳素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按拉丁方法随机分为模型组、溴隐亭组、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各10只,并设正常组10只。中药高剂量组柴郁寄生汤剂量为18 g·kg~(1)·d~(1),中剂量组为9 g·kg~(1)·d~(1),低剂量组为4.5 g·kg~(1)·d~(1)。各药物组每只大鼠每次灌胃量均为2 ml。溴隐亭组给溴隐亭2 mg·kg~(1)·d~(1);模型组及正常组依据体质量予等容量蒸馏水灌胃;各组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0 d。治疗结束后将大鼠处死,量取大鼠卵巢体积;检测血清雌二醇(E_2)、促黄体生成素(FSH);通过Western blot及PCR法检测卵巢STAT、PRLR表达水平,以观察高催乳素血症环境对PRL/PRLR-JAK2/STAT5信号传导通路及卵巢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PRL水平明皿升高,E_2、FSH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卵巢STAT、PRL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PRL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E_2、FSH水平及卵巢STAT、PRLR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不同治疗组间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大鼠血清E_2、FSH水平改善最显明,卵巢STAT、PRLR蛋白表达明显最强(P<0.05),而PR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郁寄生汤治疗高催乳素血症对改善卵巢功能有良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卵巢PRL/PRLR-JAK2/STAT5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改善E_2、FSH等生殖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观察消麻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麻汤口服,连续服用4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传导速度以及感觉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肢体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麻汤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观察消疽汤口服联合活血通络汤熏洗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胰岛素+庆大霉素+山莨菪碱,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疽汤口服联合活血通络汤熏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踝肱指数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为(8.25±2.3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8±2.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6.57±3.84)m·s~(-1)、(43.02±2.71)m·s~(-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8±2.78)m·s~(-1)、(39.58±4.12)m·s~(-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3.02±2.84)m·s~(-1)、(40.82±3.42)m·s~(-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88±2.21)m·s~(-1)、(35.58±3.38)m·s~(-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为(0.98±0.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60/64),高于对照组的75.00%(4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疽汤口服联合活血通络汤熏洗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踝肱指数,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0.
《医学综述》2016,(22)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尺神经与桡神经),上肢肌群(三头肌、肱三头肌与前臂肌群)肌电图(EMG)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定量表(FMA)评分与腕部关节主动活动范围(AROM)。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尺神经传导速度、桡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5.4±4.2)m/s比(63.2±4.1)m/s,(65.6±3.2)m/s比(63.3±3.1)m/s,(65.3±2.2)m/s比(63.1±2.3)m/s](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三头肌、肱三头肌、前臂肌群EM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5.5±3.2)分比(42.1±3.1)分,(37.4±3.3)分比(34.3±3.1)分,(36.3±3.2)分比(32.2±3.1)分](P<0.05);两组治疗1、3个月FAM评分[观察组:(26.5±2.3)分、(31.5±3.6)分比(17.4±1.6)分;对照组:(24.3±2.2)分、(28.9±3.5)分比(17.4±1.5)分]和腕部AROM[(49±3)°、(59±5)°比(39±4)°;(45±3)°、(54±4)°比(39±3)°]均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上升速度更快,两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明显增加脑卒偏瘫患者的上肢神经传导速度,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