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10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220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4篇
临床医学   1892篇
内科学   61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6篇
特种医学   2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48篇
综合类   3282篇
预防医学   5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65篇
  45篇
中国医学   41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632篇
  2021年   566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914篇
  2010年   898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941篇
  2007年   942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目的:分析预激综合征(WPW)并房颤(AF)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WPW合并AF患者50例,观察其心电图的心室率、f波、QRS波形、R-R间距等变化特征。结果:本组患者心室率集中分布于170次/min以上,占96.0%;R-R间距呈不规则变化,变动范围为0.19~0.68s;所有患者P波消失,且f波仅存在于心室率<190次/min,R-R间距较长者中;QRS波以完全预激图形为主,占比48.0%,仅个别患者(6.0%)呈正常QRS图形表现;患者疾病发作时,心电轴多处于正常范围(62.0%),未见无人区心电轴者。结论:WPW并AF患者心电特征表现为心室率较快,R-R间距波动大,QRS波群分布形态多样复杂,f波多见与R-R间距长且心室率较慢患者,但心电轴多表现为正常。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总结和分析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并鉴别其与室性心动过速之间的区别。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42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42例预激综合征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临床治疗资料和心脏电生理学发生机制。结果:研究组患者室速频率、R-R间距绝对不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表现心悸、胸闷、胸痛、心率(>200次/min)加快等症状,且心电图均可表现出连续宽大的QRS波,但研究组患者QRS波形态、R-R间距、电活动波曲线水平及室房折返诱发因素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是一种潜在并且致命的严重心律失常现象,其与预激综合征伴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较为相似,临床需掌握鉴别方法,并尽早采取有效方案,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3.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予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比较两组窦性心率转复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转复率为81.6%(31/38),对照组为73.7%(2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复时间、心室率控制所需时间为(4.3±1.2)d、(3.4±1.1)d,对照组分别为(5.8±1.4)d、(5.4±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31、2.855,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为89.5%(34/38),对照组为81.6%(31/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对照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变化,观察组LAD及LVEF分别为(43.6±4.1)mm、(57.8±5.6)%,均较治疗前的(48.9±4.3)mm、(50.1±5.2)%有显著改善(t=5.499、6.211,均P〈0.01)。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能够及时安全有效地控制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心室率,抑制心肌重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4.
《心电学杂志》2014,(1):92-93
本例心电图为12导联与双极食管导联(EB)同步记录。图中前半部分未见P波,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规则的“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明确为心房颤动。细小的“f”波持续至R7前后时转变为粗大的“f”波,并由R8前的一次粗“f”波诱发其后的窄QRS波群心动过速。R—R间期绝对规则,频率180次/min,12导联心电图ST段上隐约可见P-波,难以肯定,对照双极食管导联明确每个QRS波群后均有固定的P-波,R—PE-间期120ms,从而明确为顺向  相似文献   
175.
陈建秀 《中国医疗前沿》2013,(18):109-109,108
目的探讨使用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将采用华法林治疗的801%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期间,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6.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其发作时患者出现心悸等症状,大大降低影响生活质量。更加严重的是,房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增加血栓栓塞的并发症5~7倍,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多个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房颤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病死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发生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风湿性心脏病。因此,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生存率的改善,房颤正在成为公共健康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7.
温燕 《吉林医学》2013,34(2):248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早期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维拉帕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拉帕米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确切,可降低房颤发作时的持续时间和心室率,且起效时间快,值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8.
目的研究孤立性心房颤动(LAF)患者的左房心肌应变特点及总的心房传导时间(PA-TDI)改变,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53例LAF患者作为LAF组,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两组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应用组织多普勒方法测定PA-TDI间期,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技术对左房心房肌的应变率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AF组左房心肌的左室收缩期应变率(SRs)和左房收缩期应变率(SRa)明显降低(均为P<0.01)。对照组左房心肌SRs与PA-TDI间期呈负相关(r=-0.436,P=0.002),左房心肌SRa与PA-TDI间期呈正相关(r=0.377,P=0.01)。LAF组左房心肌SRs与PA-TDI间期呈负相关(r=-0.468,P=0.001),左房心肌SRa与PA-TDI间期呈正相关(r=0.390,P=0.00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A-TDI可独立预测LAF发生(OR:1.28,95%CI:1.02~1.54,P=0.005)。结论 LAF患者左房应变率降低,PA-TDI间期延长;反映左房结构的应变率指标与反映左房电重构的PA-TDI间期呈正相关;PA-TDI是LA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9.
目的 研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合并初发心房颤动(new 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06-01~2011-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并完全开通罪犯血管的1592例AMI患者,根据典型胸痛后7 d内是否合并NOAF事件,将AMI患者分为心房颤动(房颤)患者(100例)和无房颤患者(1492例).将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100例),选取与房颤组一般临床情况相仿的无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20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测定NT-proBN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房颤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1565.45 pg/mL vs 1212.17 pg/mL,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对NOAF的预测能力最强(OR=5.783,P<0.01),其次为房性早搏频发、C反应蛋白和P波离散度增大(OR分别为2.717、2.393、2.140,P<0.01)及基础心率增快、P波时限增大(OR分别为1.992、1.558,P<0.05).结论 NT-proBNP优于传统危险因素,可以用于NOAF发作的预测和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8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26-2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与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生物标志物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进行心导管消融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该组患者手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对比术后早期复发患者和未复发患者各指标的水平差异。结果复发组患者和未复发组患者的房颤类型、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术前IL-6、hs-CRP、MMP-2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TIMP-2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行RFCA治疗后早期复发与机体炎症反应、MMP-2水平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可以作为防治复发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