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9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220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4篇
临床医学   1892篇
内科学   61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6篇
特种医学   2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48篇
综合类   3281篇
预防医学   53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65篇
  45篇
中国医学   41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632篇
  2021年   565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72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914篇
  2010年   898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941篇
  2007年   942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541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心房颤动经导管消融治疗的现状和困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临床心电生理发展最活跃的领域就是心房颤动(房颤)的经导管消融治疗。在不断获得理论和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房颤的导管消融术逐渐成熟。下面简要介绍有关这一治疗的现状、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2.
雷米普利对房颤复律后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临床研究证明了P波离散度(Pd)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Pd能有效地预测房颤的发生。Pd≥40ms时,预测房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超过80%,阳性预测准确度为85%。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的主要机制为心房的解剖学及电学重构,反映到体表心电图上,则表现为P波时限延长和Pd加大。因此,通过药物治疗,如能缩短P波时限和减小Pd则可能减小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复发的机会。本观察旨在探讨雷米普利对于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后并服用胺碘酮的病人的P波时限和Pd的影响,从而确定雷米普利对房颤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3.
目的观察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并维持窦性心律(窦律)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律前均进行适当的病因治疗。48例患者给予胺碘酮,第1周每次200 mg,tid,第2周每次200 mg,bid,第3周以后,每次给予维持量200 mg,每周5次。如第2周房颤未转复窦律者,可给予一次体外电复律。结果35例在服用胺碘酮负荷量时(2周内)转复为窦律,其余13例患者于第3周采用了电复律,11例首次150 J复律成功,2例第2次200 J复律成功。6例患者分别于复律后0.5,0.6,1.0,1.2,2.0,3.0 a房颤复发。发生不良反应者4例(8.3%)。结论胺碘酮是房颤转复窦律并维持窦律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近20年来,房颤造成的死亡从1980年的27·6/100000人上升到1998年的69·8/100000人。在所有的心律失常中,房颤的发病率增长最快,从1985至1999年,几乎上升了3倍[1]。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性房颤使患者的脑卒中率升高5·6倍,而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栓塞率高达非房颤患者的17·6倍[2]。我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表明[3],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而长期抗凝治疗者仅占6·6%。胡大一等[4]进行的房颤脑卒中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我国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  相似文献   
165.
412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高辛治疗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和扑动,疗效肯定,无耐药现象,且价格低廉,维持量疗法给药方便,因而仍是当今医师最普遍使用的制剂.但由于多种原因,中毒反应时有发生,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对412例采用维持量地高辛治疗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考察维持量地高辛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6.
心房颤动的最大直接危害是血栓栓塞并发症,可致残或致命。其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有脑卒中或其他部位栓塞史、瓣膜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左心房增大(>50mm),食管超声发现左房血栓或有自发性烟雾样回声现象。美国胸内科学会推荐心房颤动合并高危因素患者需华法林治疗。但国内患者对可能发生的血栓栓塞并发症认识不足,并担心口服抗栓剂后可能出现的出血危险,因此服用抗栓剂的依从性差,常存在少服或不服抗栓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7.
参麦注射液治疗阵发心房颤动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 1.1 病例李某,女性, 68岁,农民. 2003年 3月 5日因心悸不适 3h伴大汗淋漓来诊.症见胸闷,汗出,乏力,少气懒言,舌质嫩红而干,脉结代.血压 100/60mmHg,心电图示异位心律-心房纤颤伴室性心动过速 (约 130次 /min),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冠心病史 2年.中医诊断:心悸 (气阴两虚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房颤动.即静滴参麦注射液 100ml,约 10min后,患者自觉汗出明显减少,乏力及胸闷减轻,约 2h后,诉心悸及胸闷、乏力等症状消失,脉律齐,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续治 2d,心房颤动未见反复.  相似文献   
168.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P-选择素水平及内皮功能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爱玲  王丕荣 《贵州医药》2004,28(5):401-402
目的研究慢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障碍的有关标志物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心脏病患者房颤组 (30例 )、无房颤组 (2 0例 )和正常对照组 (1 7例 )的血浆P 选择素 (P selectin)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的水平。结果房颤组血浆P 选择素及vWF水平显著高于无房颤组及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 ,无房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亦增高 (P <0 0 1 )。结论慢性房颤组患者存在血小板激活和内皮功能障碍 ,这些异常可能参与了房颤患者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9.
快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往往需要紧急电复律或非紧急复律。为寻求更为理想的复律药物,本文观察地尔硫Zhuo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0.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变化及其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房颤的炎症机制。【方法】收集房颤组与窦律组临床资料,采血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水平,同时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结果】纳入房颤组85例,年龄37~82岁,男性35例,女性50例,包括阵发性房颤36例,持续性房颤26例,永久性房颤23例;窦律组57例,年龄35~78岁,男性21例,女性36例。房颤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高于窦律组(P<0.01);左房内径大于窦律组(P<0.01);心脏瓣膜病、中性粒细胞CD11b及左房内径是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及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提示炎症与房颤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与左房内径相关,炎症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房颤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炎症水平可能对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