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1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22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4篇
临床医学   1907篇
内科学   624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6篇
特种医学   2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53篇
综合类   3315篇
预防医学   5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93篇
  51篇
中国医学   42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541篇
  2022年   657篇
  2021年   709篇
  2020年   479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694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914篇
  2010年   898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943篇
  2007年   942篇
  2006年   843篇
  2005年   723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总结和分析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并鉴别其与室性心动过速之间的区别。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42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42例预激综合征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临床治疗资料和心脏电生理学发生机制。结果:研究组患者室速频率、R-R间距绝对不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可表现心悸、胸闷、胸痛、心率(>200次/min)加快等症状,且心电图均可表现出连续宽大的QRS波,但研究组患者QRS波形态、R-R间距、电活动波曲线水平及室房折返诱发因素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是一种潜在并且致命的严重心律失常现象,其与预激综合征伴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较为相似,临床需掌握鉴别方法,并尽早采取有效方案,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房颤患者100例(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107例(对照组)进行rs2200733和rs251253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房颤的关联研究。所有患者均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患者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rs2200733位点在病例组中存在多态性,分别为TT、CT和CC 型,其基因型频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为21.0%、65.0%、14.0%和29.0%、46.7%、24.3%。基因型分布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27),CT基因型频率在A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2)。C等位基因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rs251253位点GG、AG和AA的基因型频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为70.0%、28.0%、2.0%和70.1%、25.2%、4.7%,基因型分布、G等位基因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s2200733位点多态性与房颤发生存在相关性,CT基因型可能是房颤患者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比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围手术期抗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六安世立医院收治的84例拟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并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最终两组各纳入40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INR、PT、APT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FIB及血清hs-CRP、Hcy水平均显著低...  相似文献   
104.
肺静脉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简单、易行,获取的影像学信息丰富、细致,其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就肺静脉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及其获得的解剖学信息和在射频消融治疗房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与海拔、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就诊的93例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来自青海省,均接受导管消融术治疗,患者均随访6个月后,根据手术情况分为手术复发组13例和手术成功组80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成功率与年龄和海拔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后,手术复发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7例,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再次导消融术后均成功。手术成功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消融后复发。两组患者在性别、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等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年龄和海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成功率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894,P<0.05);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成功率与患者海拔呈负相关(r=-0.787,P<0.05)。结论高原地区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与患者海拔和年龄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6.
心房颤动治疗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1],研究显示,中国人群的房颤总患病率为0.77%,推测总患病人数约800万以上。其患病率呈现随年龄增长显著增高的趋势,由35~39岁年龄组的0患病率到80岁以上年龄组的7.5%,增长趋势明显[2]。房颤的危害不仅在于其发作时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包括其可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及显著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3]。因此,对于房颤治疗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房颤的发生机制有关房颤机制的研究已持续了近百年,但因其固有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至今仍未完全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房性早搏(简称房早)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64例。统计其24 h房性早搏总数,房颤发作的阵数,诱发和未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的联律间期及房早前周期等。结果经动态心电图记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诱发房颤的房早均呈频发房性早PonT现象;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346.7±38.5 ms)比未诱发房颤的房早联律间期(412.3±40.2 ms)明显提前(P<0.01);诱发房颤的房早前周期(836±115 ms)比未诱发房颤的房早前周期(733±118 ms)明显延长(P<0.01)。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由房性早搏始动与房性早搏的联律间期及房早前周期有关。动态心电图是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可靠、高效、无创、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8.
16层螺旋CT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的应用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前左心房、肺静脉和食管16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40例心房颤动患者在术前1-3天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重组并测量各肺静脉口直径、左心房至肺静脉第一分支的距离、食管与左心房后壁接触的范围、食管壁厚度、左心房后壁厚度以及左心房与食管间的脂肪垫厚度。结果共显示肺静脉165支,右上肺静脉口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16.3±3.1)mm和(19.0±2.6)mm;右下肺静脉分别为(16.4±3.6)mm和(18.0±3.5)mm;左上肺静脉分别为(14.4±3.0)mm和(18.4±3.6)mm;左下肺静脉分别为(12.6±2.8)mm和(17.0±2.8)mm。食管与左心房后壁接触的平均长度为(56±12)mm,在双上、下肺静脉水平与左心房后壁接触的食管平均宽度分别为(10±5)mm和(14±5)mm。60%的食管位于左心房后壁中线偏左,大致与左上、下肺静脉口平行;40%的食管沿左上肺静脉向右下肺静脉斜行走行。左心房后壁和食管前壁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2±0.8)mm和(3.5±1.6)mm。95%的左心房与食管间可见脂肪垫,其平均厚度为(0.8±0.2)mm。结论应用MSCT造影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各肺静脉口直径、分支特征、走行以及有无发育畸形,同时还能评价食管与左心房的关系,为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关于缬沙坦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右心房重构的影响,国内鲜见报道,我们作初步的超声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10.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人群中总发病率为0.4%,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胺碘酮和美托洛尔都是治疗心房颤动的常用药物,胺碘酮主要用于心房颤动的转复和窦性心律的维持,而美托洛尔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心房颤动发作时的心室率,二者经常单独用于心房颤动的治疗,但是对于反复发作的心房颤动患者,二者的应用都是有必要的,本研究观察二者联合使用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