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821篇 |
免费 | 6613篇 |
国内免费 | 37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76篇 |
儿科学 | 928篇 |
妇产科学 | 699篇 |
基础医学 | 4948篇 |
口腔科学 | 1736篇 |
临床医学 | 14474篇 |
内科学 | 9311篇 |
皮肤病学 | 640篇 |
神经病学 | 2542篇 |
特种医学 | 242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6篇 |
外科学 | 4978篇 |
综合类 | 28588篇 |
预防医学 | 9431篇 |
眼科学 | 1037篇 |
药学 | 14327篇 |
525篇 | |
中国医学 | 11601篇 |
肿瘤学 | 244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2959篇 |
2023年 | 5431篇 |
2022年 | 5805篇 |
2021年 | 7679篇 |
2020年 | 5518篇 |
2019年 | 4205篇 |
2018年 | 1804篇 |
2017年 | 3038篇 |
2016年 | 2788篇 |
2015年 | 3068篇 |
2014年 | 4316篇 |
2013年 | 4202篇 |
2012年 | 5287篇 |
2011年 | 5465篇 |
2010年 | 4943篇 |
2009年 | 5035篇 |
2008年 | 6253篇 |
2007年 | 5161篇 |
2006年 | 4845篇 |
2005年 | 5183篇 |
2004年 | 3701篇 |
2003年 | 2714篇 |
2002年 | 2041篇 |
2001年 | 1690篇 |
2000年 | 1311篇 |
1999年 | 1091篇 |
1998年 | 884篇 |
1997年 | 816篇 |
1996年 | 761篇 |
1995年 | 690篇 |
1994年 | 592篇 |
1993年 | 406篇 |
1992年 | 408篇 |
1991年 | 305篇 |
1990年 | 261篇 |
1989年 | 236篇 |
1988年 | 88篇 |
1987年 | 73篇 |
1986年 | 46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辅助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83例,按就诊顺序分为试验组41例和参照组42例。参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试验组给予噻托溴铵辅助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气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PH值、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HMGB-1和PaCO2水平明显降低,PH值和PaO2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IL-6、HMGB-1和PaCO2水平低于参照组,PH值和PaO2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辅助舒利迭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92.
张伟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1):1580-1581
腰肌劳损实为腰部肌及其附着点筋膜、甚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为腰痛常见原因。劳损多为慢性发病,并无明确的急性外伤史;有的患者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外伤史;有的患者姿势不良或曾长期弯腰工作。症状时轻时重,一般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不能久坐久站,须经常变换体位。有些患者在棘间、髂后上棘、骶髂关节或腰骶关节、腰椎二、三横突处有程度不同的压痛,有的患者压痛范围广泛或无固定压痛点。我院采用中西医治疗85例腰部疼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运动对超重/肥胖型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炎症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运动对超重/肥胖型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循环中炎症相关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内皮细胞选择素(sE-selectin)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超重/肥胖型IGT患者入选为期12周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予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运动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强度及时间。观察血中IL-6、sE-selectin及体重变化。结果:超重/肥胖型ICT患者的血循环中IL-6、sE-Selectin明显升高,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经12周的干预治疗研究IGT患者体重减轻,运动组减轻体重较对照组更明显4.82±2.12kg,2.35±2.14kg(P<0.01)。伴随着血糖和体重的下降IL-6、sE-selectin明显降低,运动组改善更明显。相关分析显示:sE-selectin与体重指数(BMI)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均<0.01)。结论:超重/肥胖型IGT患者已有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而运动干预能使这些异常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4.
杨兴林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5):32-3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宿主免疫系统释放体液和细胞介质发生过度反应的结果,严重感染、多发性创伤、休克、急性胰腺炎是诱发SIRS常见病因。脑出血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也十分常见,为了了解脑出血与SIRS关系以便更好地估计病情及判断预后,现将我科自1998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CH)病例中,筛选出符合条件者128例,与同期收治60例非老年组对比,分析其发生全身炎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SIRS/MODS)与预后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01-1602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糖尿病伴心功能异常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确诊的糖尿病伴心功能异常患者1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9例。对照组常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运动康复治疗。观察氧化应激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血清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EF较对照组高,LVEDD较对照组低,6MWT距离较对照组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伴心功能异常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96.
应急状态下斜型体位气管插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症科是危重症患者初期获得生命再生的重要场所,能否高效率、高质量的抢救危重症患者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抢救中气管插管是急症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抢救技术,但临床中常因一些客观因素而延误插管的时间,如由于条件所限及准备仓促,病床床位、床头、床头柜物品等影响,常需采用修正位插管,因此。常导致气管插管时间延长或反复插管难以成功。为此。自2002年始,我院急症科大胆尝试了斜体位气管插管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指标纤维蛋白原(FIB)、CD62p、蛋白C(PC)、D-二聚体(D-D)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检测35例AMI患者、28例胸痛非AMI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FIB、CD62p、PC、D-D以及全血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RAgI)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患者FIB、CD62p、D-D、全血粘度及nAgI水平显著高于胸痛非AMI组和正常对照组;死亡组FIB、D-D及CD62p水平显著高于急性期组,恢复期组显著低于急性期组;恢复期组FIB、D-D、CD62p和血流变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除PC外,发病时间〉6h组、CD62p升高组及PC降低组的其余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而FIB升高组各指标均高于CD62p升高组及PC降低组;以上各组中,PC水平升降均与FIB、D-D、CD62p以及RAgI水平呈显著相反的变化。在各种判断组合中,D-D以及CD62p+PC+FIB组合阳性率最高(100%),其次为包括CD62p和PC的所有组合(91.5%)。D-D、CD62p、FIB以及RAgI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它们与P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高凝状态与AMI之间相互关联;活化血小板、低PC及高FIB血症是导致AMI患者体内高凝状态更加重要的因素;D-D在判断AMI患者病情、疗效及预后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99.
声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丹丹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1):1961-1961
疼痛是身体遭受伤害和患病时产生的保护性反应,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为地减轻疼痛感,对于提高生命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疼痛难忍,而同一强度的疼痛刺激,对于不同生理和心理状态人的反应也不同,有的感觉略有疼痛,有的忍无可忍。医学认为,疼痛刺激在人体的反应强弱,明显地受着心理因素影响,与心理环境密切相关,积极调整心理状态能够减轻疼痛感觉。 相似文献
100.
慢性应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冰水游泳、热刺激、夹尾等结合)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结扎法)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施加28d的慢性应激(随机刺激包括冰水游泳,4℃, 5min;热刺激,45℃,5min;禁食24h;禁水24h;夹尾1min;昼夜颠倒24h;高速水平摇晃,1次/s,5min;频闪灯照射,120次/min等)刺激,每种刺激最多不超过3次.半随机安排,使动物不能预知次日的刺激,刺激时间28d.第29d,动物麻醉取血,观察其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血小板聚集性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AMI组、AMI 应激组动物低剪切率下的全血黏度显著升高,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应激组、AMI组和AMI 应激组动物的血小板聚集率也显著升高,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应激组和AMI 应激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 慢性应激可促使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发生改变,加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向浓、粘、聚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