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11篇
内科学   146篇
神经病学   333篇
特种医学   2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388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8篇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弹簧圈介入治疗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明显的疗效和安全性,但是术后容易造成穿刺部位血肿、脑动脉瘤再破裂、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机体恢复和生活质量,因而必须加强对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本文主要分析微弹簧圈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护理措施,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2.
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左侧头部及面部搏动性疼痛伴头晕、耳鸣2个月”入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查体可闻及左侧眼球后搏动性血管杂音,左侧眼球突出伴球结膜水肿。患者入院后行全脑血管造影见左侧永存原始三叉动脉供血的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CCF),原始三叉动脉两端分别与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左侧小脑上动脉相连,左侧小脑上动脉远端未见显影,主要经眼上静脉、岩上窦、基底窦、直窦引流(图1)。  相似文献   
33.
目的验证国内研发的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应用中的非劣效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选择Hunt-Hess0~Ⅲ级的非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134例,其中使用Jasper弹簧圈(试验组)64例,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和Sapphire弹簧圈(对照组)70例。评估手术操作过程中,弹簧圈的临床性能(输送系统推送、定位、释放和回撤等操作的方便性与可靠性)及置入的成功率;术后1、6个月行改良Rankin评分;对术后即刻和6个月的造影结果进行评定;观察不良事件发生、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的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共使用345枚Jasper弹簧圈,置入成功率为99.3%(344/345)。对照组为100%(304/304),两组弹簧圈的置入成功率和临床性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弹簧圈脱落、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血管穿孔等并发症。②改良Rankin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塞率为(95.4±6.4)%,不完全闭塞6例(9.4%),完全闭塞58例(90.6%);对照组术后动脉瘤闭塞率为(94.8±5.5)%,不完全闭塞5例(7.1%),完全闭塞65例(9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术后6个月获得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闭塞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与目前国外同类成熟产品相同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经静脉入路应用Eval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7例CS-DAVF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静脉入路应用Eval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即刻DSA显示,17例CS-DAVF均完全栓塞。术后早期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5 例(29.41%),其中头痛2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外展神经麻痹1 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7.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6 例,1分1例(遗留动眼神经麻痹)。结论 经静脉入路使用Eval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CS-DAVF,效果良好,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其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5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观察组(28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栓塞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8.32±2.10) ml少于对照组的(18.25±7.52) ml,手术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5.61±16.56) min、(12.34±2.12) d,均较对照组的(100.23±24.21) min、(18.42±3.24) 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栓塞率75.00%略高于对照组的67.86%,并发症总发生率7.14%略低于对照组的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疗效显著,且支架的应用不会增加围术期并发症风险,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不同全麻维持药物用于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拟于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患者40例,根据全麻维持药物不同分为2组,A组实施吸入七氟醚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输注;B组实施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输注。结果 2组各时间点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麻醉后T2、T3、T4时间点MAP均低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发生高血压5例、B组发生高血压12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现象,麻醉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2种麻醉方法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在控制血压,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方面,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优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为云南地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手术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提供真实数据支撑。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aSAH手术患者,记录他们的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动脉瘤的位置。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ADL量表评价两种手术方式后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能力。结果 34例(40.0%)行开颅夹闭,51例(60.0%)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经过中位数66.23个月(IOR为12.03个月)的随访,84.7%的患者mRS评分较低,78.8%的患者能独立生活。入院时患者的WFNS分级,分别与随访时mRS评分(95% CI=1.48-19.09,P=0.011)和ADL评分(95% CI=2.55-28.77,P<0.001)显著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95% CI=1.02-1.23,P=0.017;95% CI=1.00-1.15,P=0.038)和入院时高WFNS分级(95%CI=2.19-141.48,P=0.007;95% CI=2.84-82.61,P=0.002)是随访时mRS评分和ADL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两种手术方式的长期结果和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住院费用血管内栓塞组明显高于开颅夹闭组(P<0.001)。结论 在云南地区的这组患者中,老龄和入院时高WFNS分级都容易导致临床结局不良;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在长期治疗效果方面没有优劣;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高WFNS分级的患者更适合开颅夹闭。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5a来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1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18例破裂动脉瘤均顺利栓塞,无破裂出血发生,动脉瘤腔达到完全致密填塞14例,非完全致密栓塞4个;术后发生脑梗死2例,脑积水1例,经相应治疗后本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患者创伤小,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9.
随着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进步,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宽颈动脉瘤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致密率低,复发率高,疗效不佳,尤其是动脉瘤颈/体比>1.5的宽颈动脉瘤效果较差[1].近年来,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可使宽颈动脉瘤得到有效的治疗.我们采用颅内专用自膨式Enterprise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0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5例医源性动脉出血、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的疗效。结果对35例外科术后动脉出血患者均成功进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肠道术后出血DSA示局部血管紊乱,其中3例见少量对比剂外漏进入肠管,给予适量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余30例DSA均可见对比剂外漏,其中17例伴假性动脉瘤形成,均采用微弹簧圈予以栓塞。随访10~15天,33例出血停止,2例肠道术后出血患者仍有持续性少量便血,进行再次手术止血治疗。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器官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医源性动脉出血具有一定优势;对于外科术后导致动脉出血、尤其是病情危重的患者,采取介入栓塞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