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5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6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120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1621篇
内科学   29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201篇
外科学   1342篇
综合类   4198篇
预防医学   678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869篇
  15篇
中国医学   270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653篇
  2010年   680篇
  2009年   764篇
  2008年   821篇
  2007年   884篇
  2006年   855篇
  2005年   870篇
  2004年   737篇
  2003年   671篇
  2002年   539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356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900例,先静脉推注芬太尼0.05 mg,接着静脉注射异丙酚至患者入睡,术中视患者需要和患者反应追加异丙酚.结果: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100%,无人流综合征发生.但仍存在着扩宫困难、呼吸抑制、呕吐、过敏等少数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确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无痛人工流产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异丙酚及笑气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0例妊娠40~75d的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0例,A组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B组采用笑气吸入麻醉,另选100例相同条件孕妇为对照组(C组),术中不用任何镇痛方法。结果优等镇痛率A组100%,B组75.67%,C组19%,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A、B、C组发生率分别为0%,3.7%和18%。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术中出血量比较3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好,可避免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毒副作用少,值得推广;而笑气镇痛效果虽稍差于异丙酚,但其经济方便、安全,更值得基层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雷米芬太尼在门诊人流术中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寻找其适宜剂量。方法:80例行门诊人流术女性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予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后静脉注射雷米芬太尼0.25μg/kg,B组予静脉注射丙泊酚1.8mg/kg后静脉注射雷米芬太尼0.5μg/kg,C组予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后静脉注射雷米芬太尼0.75μg/kg,D组予静脉注射丙泊酚1.0mg/kg后静脉注射雷米芬太尼1.0μg/kg,视术中情况每次追加丙泊酚30~40mg,记录丙泊酚首次剂量和总量,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前,麻醉后1、3、5、10min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对4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多于其他3组(均P<0.05)。A、B、C、D组出现呼吸抑制需要吸氧的几率分别是5%、25%、40%、100%。4组患者麻醉后3、5min的血压、心率均比用药前下降(均P<0.05),且C、D组的上述指标均比A组低。麻醉后10min,A、B、C组的心率、血压均恢复到术前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的上述指标均仍比麻醉前低(P<0.05),且与A组...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观察幼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异丙酚对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日本大耳幼兔24只(日龄21-28d)随机分为3组(n=8):缺血再灌注组(A组)、异丙酚预处理组(B组)和对照组(C组).A、B组以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B组缺血前给予异丙酚;再灌注120 min时抽动脉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A组血清MDA及Hcy浓度显著增高(P<0.05),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降低但无显著性意义;B组血清SOD活性、NO浓度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血清NO浓度、SOD及NOS活性增高,MDA、Hcy浓度下降(P<0.05).结论 异丙酚对实验性幼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异丙酚抗氧化作用、激活NOS、增加NO浓度以及减轻Hcy堆积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麻醉维持期不同丙泊酚用量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0PcABG)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S10013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行OPCABG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维持期不同丙泊酚用量分为A组[80μg/(kg·min)]、B组[100μg/(kg·min)]和C组[120μg/(kg·min)]。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完成行时(T1)、气管插管后(T2)、术中切皮时(T3)、手术进行1h(T4)、手术进行2h(T5)、手术结束时(T6)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深度指数(NTI);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a)、手术进行2h(Tb)、手术结束时(Tc)、术后6h(Td)、术后24h(Te)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12.5%)、C组(7.5%)POCD发生率均低于A组(32.5%)(P〈0.05);C组NTI均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T6时刻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C组Tb、Tc、Td、Te时刻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榆注(TCI)泵注100μg/(kg·min)进行麻醉维持既可以达到较满意的麻醉深度,又减轻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并降低了POCD发生率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异丙酚和普鲁卡因合用同一手术麻醉,与国内传统的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作比较,观察两种方法在血流动力学、术中意识、苏醒及术后副作用等方面的差异。方法本文6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异丙酚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组(PP组)与单用普鲁卡因静脉麻醉组(P组)。观察术前.切皮、手术开始30min、60min及术后出室时各时期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并测定停滴麻药后至呼唤睁眼的时间。术后第1天随访患者术中有无意识存在及术后明显恶心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异丙酚合用普鲁卡因时,两药的总量都减少,术中也无意识存在。停滴麻药后苏醒时间PP组明显短于P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也较P组低。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芬及阿曲库胺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及阿曲库胺全凭静脉组(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诱导量分别为1μg/kg和1mg/kg,阿曲库胺为0.5mg/kg。瑞芬太尼以0.2μg/(kg·h)速率输注。麻醉中通过增减瑞芬太尼输注速率调整麻醉深度;丙泊酚按5:4:3方案输注,即5mg/(kg·h)输注10min,4mg/(kg·h)输注20min后,3mg/(kg·h)恒速输注。阿曲库胺以1mg/(kg·h)恒速输注。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反应、麻醉效果、苏醒质量。结果:血流动力学指标:Ⅰ组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Ⅱ组插管后及术中各观测值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清醒时间Ⅰ组较Ⅱ组显著缩短(P〈0.01),但麻醉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较Ⅱ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及阿曲库胺实施全凭静脉麻醉,采用负荷量加两种以上速率输注简便易行,术中情况平稳,管理方便,苏醒迅速,但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在无手术刺激状态下,老年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不同镇静程度与效应部位血药浓度(CE)、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相关性。方法:择期老年手术患者18例,年龄65~78岁,ASAⅠ~Ⅱ级,所行手术不限。全麻诱导前行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镇静,靶浓度由0.5 mg/L开始,递增梯度为0.5 mg/L,间隔时间为5 min,直至镇静评分(OAA/S)为0后5 min停止。试验中,监测并记录患者的BIS、MAP、HR值,间隔20 s行OAA/S镇静评分。记录靶控输注系统预测的效应部位浓度值(CE),每变化0.5 mg/L时的数值及时间。结果:①镇静深度的变化与CE、BIS、MAP呈线性回归关系:与CE呈负相关(r=-0.925,P<0.01),与BIS、MAP呈正相关(r=0.858,r=0.564;P均<0.01)。相关性的程度依次为CE>BIS>MAP。HR与OAA/S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②BIS能很好反映患者镇静深度的变化,可作为其监测的敏感指标。结论:效应部位的异丙酚浓度决定镇静程度的深浅及OAA/S评分的大小,作为新的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指标,BIS可很好地反映靶控输注异丙酚对老年患者的镇静程度,而作为传统的监测指标,MAP、HR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灵敏度较差。  相似文献   
1000.
<正>我院2006年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施行择期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年龄4~12岁、体重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