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7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56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385篇 |
内科学 | 53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120篇 |
外科学 | 27篇 |
综合类 | 755篇 |
预防医学 | 388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32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05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27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188篇 |
2011年 | 196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195篇 |
2007年 | 144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20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时T波假性正常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且心电图提示T波异常(包括低平、倒置)患者,完善实验室相关检查、超声心动动图、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心肌梗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T波假性正常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97例患者,将T波假性正常化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13.871,95%CI:1.980~283.672,P=0.023)及T波假性正常化(OR=0.227,95%CI:0.055~0.891,P=0.035)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相关。男性为危险因素,而T波假性正常化为保护因素。结论 非心肌梗死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时出现T波假性正常化提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54.
减重平板训练对瘫痪后步行障碍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和脑损伤造成的长期下肢瘫痪步行功能的作用。方法:10名男性患者,年龄25-64岁,其中4例脊髓损伤,6例脑血管意外,病程平均1.4年,减重平板训练前均接受不同程度的传统康复训练,功能步行评定为0-1分,接受减重平板训练每天1次,开始减重重量在50%-70%之间,平板速度为0.27m/s,平均20次,所有虱训练前后接受功能步行和一般平衡功能测定,其中7例患者在Kistler压电晶体式三维测力台上进行步态分析。结果:患者经过阶段性减重平板训练,功能性步行评定及站立平衡功能比传统康复治疗前后有十分明显的改善(P<0.0001,P=0.0003),其中7例患者的平均步速达0.36m/s,左右足对台压力峰值和支撑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减重平板训练对长期瘫痪患者改善步行能力有帮助。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预后的评估。方法采用Bruce方案对89例AMI后患者(PCI32例,非PCI57例)在急性后期至陈旧性期的不同时期进行rrET。结果32例PCI患者9例出现阳性,23例出现阴性,阳性率占28.13%;57例非PCI患者29例出现阳性,28例出现阴性,阳性率占50.09%。结论PCI患者预后比非PCI患者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与平板运动试验联合诊断早期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30例体检健康者做为对照,对80例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患者分别进行平板运动试验(TET)、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及检测其运动前后的IMA值。比较运动试验前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IMA测定值的变化;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分别评价IMA、TET、IMA联合TET对于诊断早期冠状动脉综合征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运动试验前试验组IMA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运动试验后试验组IMA值显著升高(P0.01);IMA诊断早期冠脉综合征的特异性为85.3%,敏感性为93.5%;TET诊断早期冠脉综合征的特异性为67.6%,敏感性为89.1%;IMA联合TET诊断早期冠脉综合征的特异性为94.1%,敏感性为87.0%。结论IMA联合TET检查可显著提高早期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特异性,降低以IMA或TET单纯检查进行诊断时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率,极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重症脑梗塞患者的疗效与机制.方法:电针,经颅电刺激,神经促通技术,平衡治疗仪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提高,生活大部分能自理.结论:该治疗能在短时间促进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应用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可疑冠心病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时,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320例可疑冠心病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38例,检出率为11.88%。其中,呈缺血性ST段下移37例,呈弓背上抬1例,同时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伴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检查中是一种较为安全而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探讨与数字平板DSA结合的旋转断层重组技术所获得的CT样图像(Dyna-CT)在非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53例非血管病变患者行84次Dyna-CT检查.根据检查部位不同分为:骨关节21例(脊柱14例,头颅4例,肩关节2例,髋关节1例),共32次重组;软组织23例(肝脏20例,肾脏2例,盆腔1例),共37次重组.腔道9例(气管6例,食管3例),共15次重组.图像后处理主要通过多平面重组(MPR)获得Dyna-CT图像.图像的评价由介入手术医师在术中或术后进行,分为优、良、差三类.结果 在84次重组中,39次图像质量优,占46%,34次图像质量良,占41%,11次差,占13%.导致图像质量差的原因为:碘油、导管及支架造成的高密度伪影(5次),病变与周围组织密度相差太小(4次),因患者屏气不良造成移动伪影(2次).其中骨关节图像质量优20次,良10次,差2次.腔道系统图像质量优7次,良6次,差2次.软组织图像质量优12次,良18次,差7次.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数字平板DSA获得的Dyna-CT图像可提供清晰、任意角度的断面图像,特别在骨关节和腔道系统能获得优质的图像,可满足临床非血管介入诊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