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60篇 |
免费 | 426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33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128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317篇 |
内科学 | 1807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20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95篇 |
综合类 | 2309篇 |
预防医学 | 266篇 |
眼科学 | 5篇 |
药学 | 962篇 |
16篇 | |
中国医学 | 525篇 |
肿瘤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71篇 |
2021年 | 280篇 |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165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114篇 |
2016年 | 135篇 |
2015年 | 219篇 |
2014年 | 290篇 |
2013年 | 310篇 |
2012年 | 449篇 |
2011年 | 526篇 |
2010年 | 471篇 |
2009年 | 451篇 |
2008年 | 610篇 |
2007年 | 385篇 |
2006年 | 357篇 |
2005年 | 399篇 |
2004年 | 295篇 |
2003年 | 167篇 |
2002年 | 180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53篇 |
1999年 | 224篇 |
1998年 | 145篇 |
1997年 | 142篇 |
1996年 | 127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彩色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测定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彩色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DTI)测定173名正常小儿和39名病毒性心肌炎,23名扩张性心肌房的三尖瓣环,左室后壁,心尖部,室间隔的心肌运动速度,确定了小儿心肌舒张功能正常值,并与多普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功能对比,结果显示DTI测定左室佶张功能降低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2.
用 R,S构型命名法描述手性分子的绝对构型教学是大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探讨了应用直接观察法、计算法、手模型法来确定分子的 R,S构型命名。 相似文献
43.
目的应用12导心电图aVR法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超声心动图(UCG)所测的LVEF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来心肌梗死患者14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7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QMI)66例,并与81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计算12导心电图aVR导联电压之和,据公式LVEF=β1aVR+β2age(β1=2.264,β2=0.645)求出LVEF,并与UCG所测的LVEF对照。结果对照组两种方法均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范围较窄。AMI组、QMI组两种方法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一致性范围相对较宽,但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心导管法与UCG法对照的误差。结论用12导心电图aVR法预测LVEF是较UCG法更加经济、简便、快捷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对内皮素(ET-1)的作用。方法20只SHR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和高血压对照组,同周龄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给药12周,测量左室肥厚指标的变化,采用心室导管法检测心功能的变化,放免法测定左心室心肌ET-1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左心室心肌中前内皮素原(preproET-1)mRNA的表达。结果与高血压对照组相比左旋氨氯地平干预能够改善SHR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dp/dtmax/LVSP、-dp/dtmax/LVSP)(P〈0.05),降低左室质量指数(P〈0.01);左旋氨氯地平干预能够降低SHR心肌ET-1含量(P〈0.05),使心肌preproET-1mRNA的表达降低约20%(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能够抑制SHR的左室肥厚,并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ET-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2组,其中38例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为红花组,其他38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常规治疗组,2组均连续用药14天,对心肌缺血及心功能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用药前后采用常规超声心电图联合组织多普勒显像(TDI)对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ST段压低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心肌缺血总负荷2组均有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组疗效比较,红花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红花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E/A、DC、Ea、Aa、Ea/Aa、E/Ea)明显改善(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且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溶栓后择期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尿激酶150万U,静滴)、并配合氯吡格雷、阿斯匹林(商品名:巴米尔)等药物治疗,其中40例在溶栓成功后3~14d内行PCI(治疗组),另29例单纯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LVEDVI、LVESVI、LVEF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结果:治疗组LVEDvI、LVESVI、LVEF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溶栓成功后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7.
高敏C-反应蛋白是心房纤颤患者成功复律和复律后维持窦性节律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心房纤颤(AF)复律是恢复窦性节律(SR)的最有效治疗方法。新近研究发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与AF负荷相关,提示炎症增加了AF持续的倾向。作者研究了hs-CRP水平是否可预测AF心脏复律的转归。方法和结果:共106例患者(年龄63±14岁)因有症状性AF持续≥1d接受了心脏 相似文献
48.
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可规咎于梗死区扩展、左室扩张、容量负荷增大及室壁应力增加等左室重构(LVR)过程的发生及发展。本文复习目前针对LVR研究的某些进展及硝酸盐干预LVR过程的临床应用潜力,旨在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1 左室重构的病理重构特点及发生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左室重构是一个复杂的血流动力学过程,它涉及心室形成结构、容积、重量进行性的改变,最终导致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特别见于大面积前壁、透壁或Q波心肌梗死、LVR有5个特点:①呈进行性的发展过程,其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45例患者纳入A组,其余49例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纳入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吸烟史、冠脉介入/搭桥史、冠脉病变≥3支患者占比高于B组,血hs-CRP、WBC、NLR以及LVEDd、EAT与冠脉Gensini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病变数≥3支、NLR与冠脉Gensini评分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室功能收缩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冠脉病变数≥3支、Gensini评分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应高度警惕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NLR可以为临床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早期检测NLR对指导临床救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0.
心力衰竭在我国发病率高,生存率低,常出现在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方案的确立和完善以及相关介入手术的进展,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结构和功能异常得以明显缓解,预后也得以明显改善,即发生了左室逆重构(left ventricular reverse remodeling,LVR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