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8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五年前,我携妻到上海创业,如今已事业小成,有了自己的一家店铺,还买了一套近150平的房子。本以为上苍会继续眷顾我,可是我一年前却发现自己的下身很不舒服。从那时起,我就不敢再与妻子有任何接触。我怀疑我因为一两次的“逢场作戏”而染上病。我真的很害怕害怕妻子幽怨的眼神,担心自己做过的错事被拆穿。我甚至想到去死,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02.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害怕衰老的人.典型的狮子座性格,惧怕青春的流逝和孤独的感觉。在三十岁生日之后,我每每在街上看到那些年轻的女孩子们从身边结伴而过时,心中便会涌起一阵莫名的失落感。因为我也曾经有着和她们一样清新如朝阳般的笑容。清澈的眸子里流露出对生活无限的憧憬。而如今再好的化妆品也遮不住眼角那浅浅的皱纹。当我在同事的惊呼声中看到自己的一根白发时,心情不禁陷入了低谷。  相似文献   
103.
陈先生是我咨询过的一位有心理困惑的人,他看上去体格健壮,高大威猛。但他在叙述自己的情况时说自己非常胆小,现在最大的苦恼是一到天黑就害怕害怕睡着了以后在睡梦中死去,再也醒不过来了。  相似文献   
104.
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特别“黏人”的宝宝。这让很多家长头痛不已。让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事例: 涵涵两岁半了,最近三个月来表现非常反常,令全家人很头痛,不知如何是好。原因是涵涵特别“黏”奶奶,一提起奶奶,或者看到与奶奶相关的东西,如奶奶的衣服等,就会突然间大哭大闹起来,甚至撕咬或者摔掉手上的东西,非要奶奶抱,否则就没完没了地闹。有时爸爸妈妈故意不让奶奶出现,但是涵涵撕心裂肺地哭得更厉害了’直到看到奶奶为止。涵涵晚上也必须要和奶奶一起睡,而过去是可以和爸爸妈妈睡的。  相似文献   
105.
一般认为,人越恐惧,呼救声便越响。但最新研究表明,呼救的表达方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在某些情况下尽管恐惧感很大,反而发不出声音。  相似文献   
106.
魏子 《大家健康》2009,(10):49-49
问:我和老公结婚四年了,感情一直很好,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破坏婚姻。但是最近,我对另一个男性一见钟情,深深被他吸引,无法自控地想靠近他。我为自己的这种想法感到害怕。答:别着急,请先试着把害怕、冲突和焦虑放一放,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07.
符号的力量     
在一次南非总统竞选的演讲活动途中,当飞机距降落还有20分时,一个发动机坏了。机上政要陷入惊恐,而让他们唯一镇静下来的是,看到曼德拉仍在安静地读报。当飞机最终安全着陆并换乘汽车后,曼德拉对同行的美国《时代周刊》主编斯坦格尔说:“天,我刚才害怕极了!”而对自己在罗本岛被囚禁的近二十年,曼德拉也坦陈,“我当然害怕!我不能假装可以击败整个世界。但作为领袖,必须装一下门面。”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调查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跌倒发生与害怕跌倒状态的现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静安区的一个街道,运用随机数字抽样法在街道内抽取200例对象符合纳入条件的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例社区空巢老人既往有跌倒史,跌倒发生率为23.0%;27人因跌倒致身体损伤,整体跌倒就医比例为17.39...  相似文献   
109.
王岩 《自我保健》2012,(7):38-39
小的时候总感觉时间的脚步太慢,盼望着快快长大进入成人缤纷的世界。但是当我们步入成年的行列,一种对“衰老”甚至“死亡”的恐惧便在内心深处萌发,害怕皱纹偷偷爬上脸颊,害怕早生华发,害怕看不清纸上的小字……  相似文献   
110.
我是一名有着20多年“糖龄”的老“糖友”。平时我的降糖药及胰岛素剂量都是比较固定的,但我一直不太注意饮食的控制。在2007年,内分泌科医生根据我的病情在饮食上给我做了一次合理的调整:让我之后一日分六餐,要少食多餐,总量不变,在保证满足身体需要的同时,科学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