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102篇 |
免费 | 1926篇 |
国内免费 | 90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82篇 |
儿科学 | 2148篇 |
妇产科学 | 249篇 |
基础医学 | 1643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6981篇 |
内科学 | 6016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70篇 |
特种医学 | 6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2篇 |
外科学 | 408篇 |
综合类 | 18379篇 |
预防医学 | 4852篇 |
眼科学 | 39篇 |
药学 | 9433篇 |
176篇 | |
中国医学 | 10437篇 |
肿瘤学 | 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31篇 |
2023年 | 923篇 |
2022年 | 1245篇 |
2021年 | 2233篇 |
2020年 | 1587篇 |
2019年 | 1494篇 |
2018年 | 627篇 |
2017年 | 1399篇 |
2016年 | 1503篇 |
2015年 | 1695篇 |
2014年 | 3030篇 |
2013年 | 2979篇 |
2012年 | 3439篇 |
2011年 | 3682篇 |
2010年 | 3408篇 |
2009年 | 3210篇 |
2008年 | 3069篇 |
2007年 | 2963篇 |
2006年 | 2698篇 |
2005年 | 2685篇 |
2004年 | 2576篇 |
2003年 | 2300篇 |
2002年 | 1947篇 |
2001年 | 1845篇 |
2000年 | 1593篇 |
1999年 | 1360篇 |
1998年 | 1194篇 |
1997年 | 1030篇 |
1996年 | 906篇 |
1995年 | 682篇 |
1994年 | 527篇 |
1993年 | 400篇 |
1992年 | 389篇 |
1991年 | 320篇 |
1990年 | 183篇 |
1989年 | 255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对34例毛细支气管炎后演变为哮喘的患儿的调查发现:哮喘均在病后1年内发生.23.5%患儿在幼儿期症状消失,20.5%患儿在学龄期前症状消失,学龄期仍有发作者为56%。运动诱发哮喘(EIA)试验显示EIA阳性率为58.8%。提示气道高反应性可长期存在,其原因与过敏素质和处于发育期的呼吸系统受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2.
23.
现代临床遗传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多因素性的基因遗传型的多簇抗原性疾病。临床上将哮喘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哮喘,属于1型变态反应。内源性哮喘以前曾与“感染性哮喘”相等同。但近年来的研究观察发现内源性哮喘除与感染因素有关外,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28.
哮喘是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为症状,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的多基因遗传性,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哮喘又明显地受环境因素影响,如大气污染、吸入花粉、尘螨、真菌、食入鱼虾及病原体感染,临床常见和多发,给患者带来巨大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2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性疾病,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儿童哮喘成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南方发病率为2%~5%.由于哮喘有反复发作和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的特点,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正常活动能力,同时哮喘的时间愈久患儿的肺功能愈差.因此,尽快地缓解呼吸道梗阻,尽量减少或减轻哮喘发作,恢复和维持正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所有哮喘患儿及其家属所特别关心的问题.我科自2003年以来,以哮喘患儿的家庭管理为基础,同时加强哮喘知识宣教并适时运用中医推拿等方法管理哮喘患儿,通过近两年的观察与随访,实施哮喘患儿家庭管理在减轻和∕或减少哮喘发作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对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咳嗽变异型哮喘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误诊的原因,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结果表明误诊的主要原因为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询问病史不够、滥用激素、缺乏综合分析等,提示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要加强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正确认识,结合临床资料、培养正确的诊断思路、综合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