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3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66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28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503篇
内科学   338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208篇
特种医学   7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97篇
综合类   2590篇
预防医学   520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916篇
  26篇
中国医学   428篇
肿瘤学   13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512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67篇
  2008年   541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618篇
  2004年   611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选择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老年多发性脊柱骨折中的意义。方法 46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多发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常规MRI检查,观察椎体信号改变,明确责任椎后行选择性PVP术,记录术前和术后24小时的腰痛评分(VAS)。结果 46例经MRI检查提示新鲜骨折38例(82.6%),对38例共51个责任椎体行PVP,术后24小时腰痛明显缓解,VAS评分为(2.3±1.2)分,较术前VAS评分(7.6±1.1)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X线片提示多个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PVP术前须常规行MRI检查确认责任椎体。  相似文献   
72.
颅脑损伤并发多发伤的早期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时病情危重、复杂,初步探讨早期处理的措施和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的96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病人.结果 96例病人,恢复良好53例(55.2%),中残20例(20.8%),重残10例(10.4%),死亡13例(13.5%).结论 早期发现和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迅速查明休克的原因,积极抗休克治疗及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3.
解答: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又名脆骨症(fragililis ossium)。因具有骨质脆弱易致多发性骨折和骨弯曲畸形、蓝色巩膜和耳聋的特征,故又称为遗传性脆骨三联症(triad of hereditary fragilitas ossium)。该病是一种结缔组织的可遗传疾病,具有家族性,但也有单发病例。主要由于间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造成,且由于缺少造骨细胞,骨膜性及骨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9月——2012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临床患者病例26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和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分期治疗,并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复位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下对骨科疾病展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优良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了控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5.
侯惠芹 《全科护理》2013,(31):2913-2914
对43例严重多发伤病人进行病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病情观察,积极复苏、心理护理等积极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成功抢救41例,死亡2例。  相似文献   
76.
马军 《系统医学》2021,(14):1-3,7
目的 回顾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该院急诊科接受抢救的86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扫描诊断均与WHO规定的重型颅脑外伤诊断标准相符,均为合并性并发外伤.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  相似文献   
77.
7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49-52
目的 研究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行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80例,依据患者意愿及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组(DCS组,n=40)和早期全面治疗组(ETC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凝血酶原恢复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CS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凝血酶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ETC组(P0.05),输血量显著少于ETC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17.5%(7/40)、7.5%(3/40)均显著低于ETC组27.5%(11/40)、30.0%(12/40)(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行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较早期全面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9.
80.
傅家清  田景中 《安徽医学》2020,41(7):828-831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对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损伤控制理论技术救治,统计患者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根据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乳酸清除时间为(10.28±1.30)h,体温恢复时间为(8.39±1.14)h,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为(12.31±1.47)h,住院时间为(20.50±3.26)d,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存活率为9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存活组脏器损伤分级(OI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进入ICU时低体温、估计失血量和腹部大血管破裂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IS分级、ISS评分、进入ICU时低体温、估计失血量和腹部大血管破裂均为患者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损伤控制理论对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较好,患者预后与OIS分级、ISS评分、进入ICU时体温、估计失血量和腹部大血管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