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607篇
  免费   15572篇
  国内免费   8842篇
耳鼻咽喉   3540篇
儿科学   4737篇
妇产科学   3449篇
基础医学   10303篇
口腔科学   3119篇
临床医学   56579篇
内科学   29948篇
皮肤病学   7766篇
神经病学   9705篇
特种医学   110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21篇
外科学   25593篇
综合类   104047篇
预防医学   27545篇
眼科学   6520篇
药学   46137篇
  621篇
中国医学   42717篇
肿瘤学   7238篇
  2024年   2374篇
  2023年   8791篇
  2022年   8878篇
  2021年   10127篇
  2020年   9118篇
  2019年   9116篇
  2018年   4532篇
  2017年   7907篇
  2016年   9030篇
  2015年   10214篇
  2014年   18190篇
  2013年   17833篇
  2012年   22182篇
  2011年   23961篇
  2010年   22647篇
  2009年   22070篇
  2008年   24735篇
  2007年   21873篇
  2006年   20497篇
  2005年   20904篇
  2004年   17021篇
  2003年   15987篇
  2002年   13292篇
  2001年   11451篇
  2000年   8784篇
  1999年   6525篇
  1998年   5987篇
  1997年   5355篇
  1996年   4910篇
  1995年   4115篇
  1994年   3371篇
  1993年   2207篇
  1992年   1653篇
  1991年   1622篇
  1990年   1215篇
  1989年   1146篇
  1988年   410篇
  1987年   342篇
  1986年   267篇
  1985年   185篇
  1984年   79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目的 对连续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评价与展望,为其临床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对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在临床中应用的现状进行概述,从压力与压力性损伤之间的关系、连续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的研究现状、对护理管理的启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连续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可以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压力性损伤预防的认知,提高患者翻身的依从性并为减压装置的选择提供依据。结论 目前国内对连续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的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的研究还需要评估该系统在更长的时间和多种护理环境下,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作用,以及评估该系统是否具有更广泛的临床实用性。本综述对上述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及实践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32.
133.
目的:探讨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通过观察PAMD对胰腺癌BxPC-3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Shh、Ptch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讨论PAMD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及其作用靶点。方法: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终浓度的PAMD培养液进行干预,对照组用正常培养液培养,进行以下实验:(1)利用台盼蓝染色测定各组中BxPC-3细胞生长周期;(2)运用MTT法检测各组BxPC-3细胞增殖情况;(3)利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BxPC-3细胞中Shh、Ptch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癌细胞生长缓慢;(2)PAMD高、低剂量组及5-FU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2.35%、44.62%、56.07%;(3)与对照组相比,Shh、Ptch1 mRNA的表达均下降,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AMD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对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位点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推断,PAMD对胰腺癌的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Hedgehog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4.
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间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或增殖病变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且术前或术中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合并DME的患者31例(33眼)纳入研究。16例(18眼)术中联合内界膜剥除作为剥膜组,15例(15眼)仅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术后1、3个月随访时复查OCT,对比观察黄斑中心厚度(CMT)和视力的术后变化情况。随访中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CMT和BCVA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手术前,手术后1、3个月2组间比较LogMAR视力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3,P<0.001)。术后 1个月时剥膜组BCVA高于对照组(t=2.55,P=0.02),但术后3个月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 P=0.42)。手术前,手术后1、3个月CMT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5,P=0.065)。术后1、3个月时,剥膜组的CMT均低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3;t=3.79,P=0.001)。术后1个月时,剥膜组有效(与术前比CMT减少20%以上)、无效(变化不超过20%)及恶化(增厚超过 20%)的例数分别为8、6、4例,术后3个月时则分别为11、5、2例,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个月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87,P=0.092),术后3个月时剥膜组DME改善有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7,P=0.029)。结论:对于非牵拉性DME,内界膜剥除有助于术后早期DME消退。  相似文献   
135.
陈科第 《传染病信息》2022,35(2):135-140
[摘要] 目的 探究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患者血清中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122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B1, 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BV-ACLF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3例)和死亡组(6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血清miR-122、HMGB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miR-122、HMGB1水平分别与TBIL、PA、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the 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score, MELD)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miR-122和HMGB1水平对患者的死亡预测价值,获得最佳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患者在3年随访期间的生存率。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并发症、病情分期、MELD评分、ALB、球蛋白、TBIL、ALT、AST、LDH、PT、PTA、HBV DNA、miR-122、HMGB1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并发症、病情分期、MELD评分、TBIL、PT、PTA、miR-122、HMGB1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miR-122、HMGB1水平分别与TBIL、MEL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PTA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miR-122和HMGB1预测患者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1.42和14.56 μg/L。A组患者预后3年内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均<0.05)。结论 miR-122和HMGB1水平与HBV-ACLF患者的病情和死亡预后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在HBV-ACLF的诊断及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阳性率,并且通过HUTT拟诊为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晕厥患儿及拟诊为慢性直立不耐受的非晕厥患儿的疾病构成及疾病比例。方法将2007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心血管专业拟诊为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的患儿分为晕厥组,将拟诊为慢性直立不耐受的患儿列入非晕厥组,对患儿行HUTT。结果晕厥组HUTT阳性率为60.6%,非晕厥组HUTT阳性率为57.6%。晕厥组112例患儿,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39例(39/112),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35例(35/112),直立性高血压13例(13/112),直立性低血压1例(1/112),直立不耐受8例(8/112),不明原因晕厥26例(26/112);非晕厥组109例患儿,其中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43例(43/109),血管迷走性晕厥22例(22/109),直立性高血压8例(8/109),直立性低血压4例(4/109),直立不耐受9例(9/109),诊断不明确30例(30/109)。结论 HUTT是诊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及慢性直立不耐受的必要及有效方法。血管迷走性晕厥是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最常见疾病,慢性直立不耐受中最常见疾病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气道高反应性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的10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且将其分组治疗,即干预组(孟鲁司特钠+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均有50例患儿。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气喘消失时间、哮鸣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LTE4、ECP、IL-12、IL-10。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患儿的气喘消失时间、哮鸣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干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患儿的LTE4、ECP、IL-12、IL-10等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理想,可有效缩短气喘、哮鸣、咳嗽等症状时长,安全指数高,此药值得在各大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40-31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肺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VC、FEV1、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心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及机体缺氧状况,值得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联合Endport技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CH)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140例HC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经侧裂、颞叶皮层造瘘)84例与B组(采用神经内镜联合Endport技术治疗)5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差异。结果相比A组,B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B组出院时和术后3、12个月预后不良[格拉斯哥预后扩展(GOS-E)评分≤4分]的比例较A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联合Endport技术具有微创的优势,可减少HCH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可减少气管切开的发生,同时可促进术后功能恢复,且不会增多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术中止血方便、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