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763篇
  免费   13171篇
  国内免费   8252篇
耳鼻咽喉   2074篇
儿科学   1805篇
妇产科学   1327篇
基础医学   10584篇
口腔科学   3157篇
临床医学   39349篇
内科学   30341篇
皮肤病学   3470篇
神经病学   3785篇
特种医学   76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4篇
外科学   15382篇
综合类   79316篇
预防医学   21767篇
眼科学   12136篇
药学   35336篇
  670篇
中国医学   35470篇
肿瘤学   3431篇
  2024年   2118篇
  2023年   7743篇
  2022年   9552篇
  2021年   10166篇
  2020年   8047篇
  2019年   8028篇
  2018年   3932篇
  2017年   7085篇
  2016年   8030篇
  2015年   9079篇
  2014年   15932篇
  2013年   15096篇
  2012年   18200篇
  2011年   19528篇
  2010年   17564篇
  2009年   16577篇
  2008年   17481篇
  2007年   15376篇
  2006年   14291篇
  2005年   14322篇
  2004年   12084篇
  2003年   11585篇
  2002年   9394篇
  2001年   7777篇
  2000年   5519篇
  1999年   4201篇
  1998年   3490篇
  1997年   3033篇
  1996年   2630篇
  1995年   2170篇
  1994年   1852篇
  1993年   1091篇
  1992年   967篇
  1991年   942篇
  1990年   731篇
  1989年   728篇
  1988年   235篇
  1987年   191篇
  1986年   143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探究诺和灵5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其中的20例患者进行诺和灵50R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诺和灵30R治疗,效果显著,有利稳定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率,诺和灵50R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2.
目的了解7~14岁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探索其与屈光度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眼科门诊7~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共计521例(1042只眼)。采用IOLMaster人工晶状体生物测量仪测量各屈光参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散瞳后验光测得静态屈光度。分析前房深度发育情况及不同屈光状态的学龄期儿童前房深度发育情况。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7~14岁学龄期的儿童前房深度随之增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年龄段儿童的左右眼之间的均值相近,且生长发育趋势相近(均P>0.05)。(2)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的前房深度均逐渐增大,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前房深度(均P<0.01)。(3)儿童前房深度与身高正相关(P<0.01)。(4)前房深度随近视度数增高而增大,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的前房深度的发育受到身高、性别及屈光度数的影响,与身高呈正相关,同一年龄段,男性前房深度大于女性。双眼前房深度发育同步。低中度近视的儿童前房深度增大。  相似文献   
163.
目的分析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阿卡波糖片治疗,研究组接受阿卡波糖片+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疗效率(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8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bA1c、2hPG、FB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LDL-C、TG、T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可在阿卡波糖片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西格列汀片,对控制血脂、血糖作用更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4.
165.
目的探讨针对初次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个体化糖尿病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该基础上开展个体化糖尿病教育。结果两组健康教育前SDSCA-6依从性量表各维度评分较低;健康教育后观察组SDSCA-6依从性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教育FPG、2 hPG、HbAlc前较高(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FPG、2 hPG、HbA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首次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糖尿病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其依从性,并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66.
167.
目的探讨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对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11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布洛芬抗炎镇痛及肩关节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热砭石温熨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UCLA)、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2组患者肩部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取血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统计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疼痛、功能、向前侧屈曲活动、前屈曲力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及UCLA总分、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VAS评分及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更低(P均<0.05),疼痛、功能、向前侧屈曲活动、前屈曲力量、病人满意度评分及UCLA总分、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3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33/41)(P<0.05)。结论电热砭石温熨疗法可明显改善风寒湿型肩凝症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及炎症反应,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可明显下调血清SP、5-HT、PGE_2、TGF-β_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10-2018-10间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180例CSR患者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ACD)内固定术,观察组行PPECD。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后的病椎椎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6个月和12个月的颈椎曲度、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个月的颈椎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ECD治疗CSR,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改善颈椎曲度及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169.
目的分析肌肉注射应用Z型注射法和传统注射法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门诊接收肌肉注射患者200例,按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患者采用Z型注射法,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注射法,对比其注射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疼痛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肌肉注射患者行Z型注射法效果突出,可减轻患者临床疼痛度,降低并发症总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0.
目的: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0年10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1307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无便秘组患者1128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9例,其中无便秘组92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例。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瘘的级别等来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在伴慢传输便秘组中根据术后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是否存在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分为两组,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瘘的级别等进一步从病理学方面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结果:伴慢传输型便秘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9.50%,高于无便秘组8.16%(P0.05);但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7.34±3.17)天,晚于无便秘组(6.08±2.55)天(P0.05);在179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中,神经节细胞正常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89%,低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12.31%(P0.05);且瘘的发生时间短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6.12±3.29)天vs(8.71±4.36)]天(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增加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且延长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慢传输型便秘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可能与结直肠切除范围不够,导致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存在神经节细胞的减少或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