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2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520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946篇
口腔科学   238篇
临床医学   1684篇
内科学   31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61篇
特种医学   491篇
外科学   3998篇
综合类   4249篇
预防医学   566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643篇
  39篇
中国医学   805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397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354篇
  2016年   463篇
  2015年   562篇
  2014年   910篇
  2013年   982篇
  2012年   1184篇
  2011年   1275篇
  2010年   1007篇
  2009年   981篇
  2008年   1012篇
  2007年   796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736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565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Cotrel-Dubeusset (CD) instrumentation combined with translaminar facet joint screw ( TLS ) 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six L2-L4 spine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unstable fracture model with three-dimensional range of motion ( ROM ) of the spines measured. Fixation with CD and fixation with CD combined with translaminar facet joint screw were achieved to compare their stability. Thirty cases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in whom the anterior edge of vertebral body was compressed to 59% and the posterior edge compressed to 88%, were treated by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LS. Among them, 19 received posterolateral or anterior-posterior bone grafting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OM between the two techniques except that in extension. In Group CD TLS, ROM was 5.38% lower, lateral bending 4.91% lower and axial rotation 11.85 %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CD respectively. In the clinical group, the average anterior edge restored to 97 % and posterior edge to 98%. The duration of follow-up was 5-24 months (mean, 10 months). The rate of correction loss on the anterior edge was 4.5%. Among the 19 cases of bone grafting, all of them achieved bony fusion (mean fusion time, 4.3 month) with a correction loss rate of 3.4%. Conclusions:In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TLS can strengthen the stability of pedicle screws, especially antirotation stability and enhance fusion rate and reduce correction loss.  相似文献   
92.
骶骨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放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 5点 7点进钉方法进行相关的放射解剖学研究。方法 :在 5 0块骶骨标本上 ,用 为 1mm的软钢丝在骶骨翼、骶骨上关节突处紧紧缠绕 2个钢丝圈 ,将 为 3mm的钢珠用胶布固定在 5点 7点处 ,拍骶骨正位片 ,观测钢珠与 2个钢丝圈的位置关系及其至骶管外侧壁、骶骨上面的距离。作经 5点 7点水平平行于S1椎体上面的CT扫描 ,观察骶骨横断面的形态特点 ,测量与矢状面夹角为 0°和向内 10°时的进钉深度。结果 :5点 7点处钢珠均位于上关节突与S1后孔缠绕的钢丝圈显影内 ,位于骶管侧壁钢丝圈显影的外侧 ,钢珠与骶管外侧壁的距离为左侧〔 ( 6 7± 2 3 ) ( 5 0~ 12 0 )〕mm ,右侧〔 ( 6 6± 1 9) ( 5 0~ 11 0 )〕mm ;此点至骶骨上面的距离为左侧〔 ( 11 5± 5 3 ) ( 5 0~ 2 8 0 )〕mm ,右侧〔 ( 11 6± 5 4) ( 5 0~ 2 9 0 )〕mm。CT片显示钉道与矢状面平行( 0°)时 ,进钉深度左侧为〔 ( 3 2 6± 3 5 ) ( 2 4 0~ 40 0 )〕mm ,右侧为〔 ( 3 2 6± 3 5 ) ( 2 4 0~ 42 0 )〕mm ;螺钉向内与矢状面的夹角为 10°时 ,进钉深度左侧为〔 ( 3 8 1± 3 8) ( 3 0 0~ 46 0 )〕mm ,右侧为〔 ( 3 8 0± 3 9) ( 3 0 0~ 46 0 )〕mm。结论 :骶骨上关节突恒定存在 ,将每侧上关节  相似文献   
93.
骶髂螺钉固定在骶髂关节脱位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应用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 3 0具成人干燥骨盆标本 ,模拟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并作CT扫描 ,对进针点与不同解剖结构之间的距离、进针的方向、进针的深度以及S1骶孔上方的骶骨翼的前后径和上下径进行测量。结果 :进针点距臀肌线的距离为 ( 2 0 70± 3 2 7)mm ,距坐骨大切迹的距离为( 3 5 0 0± 1 91)mm ;轴位及冠状位CT测量进针与髂骨外板的交角分别为 ( 90 18± 2 69)°和 ( 90 40± 2 87)° ;进针深度为 ( 67 77± 3 63 )mm ;S1骶孔上方骶骨翼的前后径和上下径分别为 ( 18 2 6± 2 0 6)mm和 ( 18 74± 1 5 1)mm。结论 :临床应用骶髂螺钉固定需选择恰当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术中需行骨盆正位、入口位和出口位的透视以确定螺钉植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4.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较多,效果不一,近年用动髋螺钉系统(DHS)治疗效果好,自2003年5月.2003年11月,共施行DHS内固定治疗股骨上段骨折1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
张亦军  黄勇  万连平 《中国骨伤》2004,17(9):566-566
我院于2000年7月-2002年儿月采用闭合复位技术,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8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6.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合并颈椎关节不稳者还需进行颈椎内固定术。而经颈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明显优于其它常规的颈椎前路、后路固定及前后路联合固定手术方法[1] ,虽然此类手术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由于手术难度大且有一定风险 ,因此目前国内外开展较少。现将我院对 2 3例患者颈椎病合并颈椎关节不稳行椎管减压、经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我科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9月 ,共收治颈椎不稳患者 2 3例。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研究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收治30例病人,采用闭合整复小创伤切口,手术入路利用分开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的肌间隙进入股骨外侧DHS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优23例占76.67%,良4例占13.33%,差3例占10%。结论股骨粗隆骨折是老年人好发的损伤,发病特点是病人年龄大,体质弱,合并症多,长期牵引卧床,潜在的风险增大,病人辛苦难以接受。采用小创伤切口DHS内固定治疗,可以大大缩短卧床制动时间,减少骨折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素。本手术方法特点是利用分开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的肌间隙进入股骨外侧,减少了肌肉损伤,减少了出血,创伤少,术后软组织粘连少,符合微创原则,同时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避免了骨折端剥离,减少了手术创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减少了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的机会。由于手术创伤少,安全性高,故年龄较大体质较弱的病人也能承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
康辉 《脊柱外科杂志》2007,5(2):125-125
本文对成人脊柱畸形采用胸椎椎弓根螺钉以及钩手术后影像学以及临床疗效进行配对比较研究。椎弓根螺钉用于矫正儿童脊柱畸形的疗效已被公认,而用于成人脊柱畸形却少见报道。作者回顾性研究56例(平均年龄为4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58年)采用胸椎椎弓根螺钉或钩治疗的成人脊柱畸形(其中冠状面畸形20例,矢状面畸形36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下颈椎损伤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2例.根据情况复位,双侧椎板减压或单开门减压,部分病例未减压.选用3.5mm皮质螺钉,双皮质固定.结果 随访6~24 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5 个月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技术相对简单,固定节段短,力学强度好,知应证广,是颈椎后路手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