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0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32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0,(1):72-72
由于“肖氏反射弧手术”在首批推广基金的支持下在美国临床获得巨大成功,目前,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再次增批230万美元在美国几个主要医学中心推广“肖氏反射弧手术”。这是对“肖氏反射弧手术”的巨大支持和肯定。肖传国教授对此称:任何新技术(新观点)的创新和推广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历史上都是这样。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有我们国家众多相关单位和国外NIH这样机构的大力支持,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肖氏反射弧手术”一定能够再次获得巨大突破并取得国内外的广泛肯定和应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大鼠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传出神经递质性质。方法将建立了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的8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2组(n=4),1组大鼠的左侧盆神经节(MPG)内注射荧光金(FG),2组大鼠的尿道外括约肌(EUS)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FG、HRP阳性标记细胞中的中的胆碱已酰转移酶((3hAT)。结果FG、HRP逆行追踪结果显示,FG、HRP阳性标记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L3尾部至L5头侧左侧前角。FG标记和ChAT阳性双标细胞约占FG标记阳性细胞的88%(133/151);HRP标记和ChAT阳性双标细胞约占HRP标记阳性细胞的91%(93/102)。结论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传出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主要是乙酰胆碱,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副交感节前神经)吻合后再生神经主要递质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3.
利用正常腰骶神经根重建膀胱反射弧对下肢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利用正常腰骶神经根重建膀胱反射弧对切断神经根所支配区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9例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而下肢运动功能仍存在的患者,利用其功能健存的脊髓节段的单根神经根前根中枢端,吻接支配膀胱的S2(或S3)神经根前根周围端,建立新的膀胱人工反射弧以重建膀胱功能,术后观察下肢相应区域运动功能变化.结果 9例中4例S1神经前根切断,术后主观感觉小腿肌力稍有下降,查体踝跖屈肌力约下降半级,3个月后随访肌力恢复;2例L3神经前根切断,2例L4神经前根切断,1例L5神经前根切断,术后肌力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切断单一腰骶神经根前根对下肢运动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的治疗方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几种弛缓性膀胱的治疗方法。结果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清洁间断导尿、加压排尿、药物治疗及重建逼尿肌功能等治疗方法相比,建立人工反射弧能实现膀胱的可控性排尿。结论人工反射弧的建立为脊髓损伤所致的弛缓性膀胱提供了一种新的膀胱功能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为构建SD大鼠“腹壁反射-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研究提供解剖和功能依据。方法对10只SD大鼠麻醉后进行T13和S2神经的解剖,同时通过神经电生理对T13和S2神经进行功能鉴定。SD大鼠肋骨左右共13对,其中最靠远侧端的一对浮肋为T13肋,解剖分离T13肋下的T13肋间神经,向椎间孔方向追踪T13脊神经及其前后根。通过刺激下腹壁记录T13神经根的动作电位,同时记录不刺激时T13神经根的白发神经放电作为对照。骶神经左右共4对,手术显微镜下分离S2脊神经前后根。通过刺激S2神经根记录膀胱神经丛动作电位和膀胱平滑肌肌电,同时记录不刺激时S2神经根的自发神经放电作为对照。并将T13前根近端与S2前根远端通过一段尾神经在硬膜囊内行显微缝合,保持T13后根完整,建立“腹壁反射-脊髓-膀胱”人工膀胱反射弧。结果在解剖上,T13前根直径约0.4mm,S2前根直径约0.3mm,两者直径相近,且均位于腹内侧,无脊神经节。在功能上,T13肋间神经主要支配下腹壁的感觉和运动,S2神经是主要支配膀胱的脊神经。通过刺激,两者均产生相似的动作电位波形。可将T13前根近端与S2前根远端通过一段尾神经在硬膜囊内行显微缝合,同时,保持T13后根完整,建立“腹壁反射-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结论SD大鼠T13和S2神经根的解剖和功能特点是建立“腹壁反射-脊髓-膀胱”人工反射弧的动物实验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人丁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大鼠膀胱和盆神经节(MPG)之间的神经通路及神经递质性质.方法 8只成年wistar大鼠在体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射至实验大鼠的膀胱壁肌层,逆行神经追踪,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或组织化学方法显示HRP阳性标记细胞中的胆碱已酰转移酶(ChAT)、酪氨酸羟化酶(TH)、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NOS标志物).结果 支配膀胱的神经元多位于MPG主体部,呈圆形或椭圆形,无明显突起,多数为ChAT(40.1%,112/279)和TH(20.4%,50/245)免疫阳性,少数为VIP(10.7%,25/233)、NOS(6.5%,15/230)、SP(3.3%,8/242)反应阳性.结论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MPG中支配膀胱的神经元以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为主,VIP、SP和一氧化氮(NO)可能发挥神经调质作用. 相似文献
87.
建立人工膀胱反射弧治疗脊髓损伤后弛缓性膀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体反射重建人工膀胱反射弧,恢复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膀胱排尿功能。方法1岁龄雄性Beegle犬8只,体重9.5±2.0kg。取后正中切口暴露L4~S3的棘突和椎板,全椎板切除后暴露硬膜和脊神经根,在硬膜外初步分离和确认L6和S2前根。确定犬左侧为实验侧,将左侧L6与S2前根分别在穿神经根管处切断,切开硬膜囊,从硬膜外L6和S2前根追溯硬膜内神经根,在显微镜下将L6和S2前根在硬膜内吻合。经一段时间轴突再生后,建立“膝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神经缝合术后8个月,在破坏S1~S4脊髓节段前后,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膀胱肌电图及尿流动力学等远期功能观察。结果术后8个月,3只犬死亡,3只犬未能分离出吻合的神经,无实验结果。余2只犬均获得满意结果,定为1号和2号犬,进行观察。刺激(连续刺激强度200μV,刺激间隔为5ms)截瘫前和截瘫后2只犬左侧L6后根、神经吻合口,均可在吻合口远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其波形和波幅相似;尿流动力学检查可见,当刺激开始时膀胱内压迅速上升,而腹内压增加幅度较小,刺激中止后膀胱内压迅速下降,证实膀胱内压升高主要是由逼尿肌收缩产生,电刺激左侧L6后根和吻合口膀胱内压升高值均可达到正常的60%左右。结论利用脊髓损伤平面以上健存的体反射重建膀胱反射通路是成功和有效的,体神经的运动支通过轴突再生能够长入自主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并具有良好的传导运动兴奋的功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治疗过敏性鼻炎新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微波针插入鼻丘处粘膜,破坏该部感觉神经阻断喷嚏反射孤,破坏副交感神经阻滞鼻粘膜血管扩张,阻滞腺体分泌。结果:总有效率为96.6%。结论:微波热凝治疗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及体神经-体神经吻合术后神经再生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的表达,比较两者有无差异,探讨相关因子在异类神经元再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建立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模型组)及体神经-体神经吻合(模型对照组)模型,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对照组术后7、14、30、60 d脊髓腰4(L4)运动神经元中BDNF及TrkB mRNA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大鼠L4前角运动神经元中,BDNF及其受体TrkB均存在一定水平的表达.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术后7、14、30、60 d BDNF和TrkB mRNA表达均升高,于术后7 d达峰值,14 d开始下降.大鼠体神经-体神经吻合术后BDNF和TrkB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于术后14 d达峰值.结论 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建立后脊髓L4前角运动神经元BDNF及TrkB的表达增高,BDNF及TrkB作为内源性保护性因子,其增高可能有利于受损神经元的存活和再生.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及体神经-体神经吻合术后BDNF及TrkB上调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0.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躯体运动神经能否再生替代内脏运动神经及再生神经的电生理性质,探讨新反射弧支配膀胱的可能机制。方法显微吻合大鼠左侧L4L6前根建立控制排尿的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电刺激吻合口近端,记录盆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诱发电位和膀胱压力变化,使用特异性神经节受体阻断剂六烃季铵观察节后纤维诱发电位和膀胱压力的变化,刺激同侧坐骨神经观察的膀胱压力变化;以正常鼠为对照组。结果1.刺激吻合口近端,吻合口远端盆神经、盆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均可记录到诱发电位,并可引起膀胱收缩;2.刺激吻合神经同侧坐骨神经可记录到膀胱压的升高;3.六烃季胺可阻止盆神经节的讯号传导;4.人工反射弧再生的传出神经较对照具有更快的传导速度。结论躯体运动神经与内脏运动神经吻合后,体神经运动神经轴突可以再生替代内脏运动神经,并通过盆神经节支配膀胱逼尿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