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95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87篇
基础医学   229篇
口腔科学   150篇
临床医学   1090篇
内科学   335篇
皮肤病学   84篇
神经病学   330篇
特种医学   297篇
外科学   882篇
综合类   2032篇
预防医学   344篇
眼科学   69篇
药学   810篇
  18篇
中国医学   293篇
肿瘤学   14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92.
目的 :探讨创伤性双侧硬脑膜下腔积液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双侧硬脑膜下腔搭桥配合单侧硬脑膜下腔 -腹腔分流手术方式 ,治疗 10例经单纯钻孔引流无效外伤性双侧硬脑膜下腔积液。结果 :术后复查 CT,10例双侧硬脑膜下腔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 ,受压脑组织复张沟顺间隙显露 ,外侧裂池恢复 ,临床综合征症状、体征改善。结论 :本方法可有效治疗此类难治性创伤性双侧硬脑膜下腔积液  相似文献   
93.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 ,病因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破裂 ,出血破入脑形成脑室内血肿者病情危重 ,如未及时正确处理 ,可导致脑疝而致死亡等严重后果。我院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12月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加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室内血肿 2 5例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 39~ 6 8岁 ,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 GCS评分 9~ 12分 5例 ,GCS≤ 8分 2 0例 ,出血量 48~ 10 6 ml,其中 48~ 79ml15例 ,80~ 10 0 ml8例 ,10 0 m l以上 2例…  相似文献   
94.
侧脑室前后角与双侧前角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院共收治脑室出血 43例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侧脑室前后角外引流及双侧脑室前角外引流治疗 ,观察发现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现对其作回顾性总结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行头颅 CT检查 ,出血量 30~90 ml。治疗组 2 0例采用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外引流 ,其中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 11~ 72岁。单纯脑室出血 6例 ,其它部位出血破入侧脑室 14例。出血原因 :高血压脑出血 10例 ,脑血管畸形出血 6例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2例 ,外伤性出血 2例。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16例 ,其中浅昏迷 9例 ,中昏…  相似文献   
95.
外伤性双侧基底节区血肿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颅内血肿。1990~ 1999年 ,我院共收治外伤性双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 12例 ,均经头颅 CT及手术证实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年龄 2 4~ 6 2岁 ,平均43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7例 ,高处坠落伤 3例 ,打击伤 2例。着力部位 :顶部 1例 ,顶枕部 5例 ,颞部 4例 ,额部 2例。出血量 :最多 90 ml,最少 10 ml。1.2 临床表现 原发性昏迷 9例 ,嗜睡 2例 ,清醒 1例。格拉斯哥 (GCS)评分 :5分以下 6例 ,5~ 8分 3例 ,9~ 12分 2例 ,13~ 15分 1例。入院后出现脑疝 5例。…  相似文献   
96.
朱成明  覃文杰  石展英  李兵  胡居正 《骨科》2021,12(6):578-580
肩关节脱位是最常见的大关节脱位,双侧肩关节脱位临床较少见。癫或其他任何惊厥发作,极度创伤和电击伤,穿脱套头衣服或举重动作不当都可能造成双侧肩关节脱位,滑水、骑摩托车或骑马损伤等高速运动也可能造成双侧肩关节脱位。双侧肩关节同时脱位存在隐蔽性,临床上易漏诊,除了合并肱骨或肱骨近端骨折,还需关注肩关节脱位是否合并有大结节或喙突骨折以及腋窝神经损伤。老年病人在发生肩关节脱位时要关注急性肩袖撕裂导致肩前方不稳定,年轻病人还需要关注是否合并Hill-Sachs损伤。因此,临床医生需要重视此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7.
例1:某女,26岁。自述产后4个月耻骨联合区疼痛,并向下及双髋放射,而来我院求治。查体:心肺腹无异常,耻骨联合区肤色正常,皮温不高,无肿胀,但有明显触压痛。双髋关节无异常,X线检查骨盆正位相显示:双侧耻骨缘均见明显骨破坏,骨破坏边缘清晰,锐利,呈多弧切迹样,其周围骨质轻度增生、硬化。耻骨联合间隙明显不规则增宽,未见死骨及碎裂骨片。X线诊断:非化脓性耻骨骨炎。  相似文献   
98.
改良的Black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双侧唇裂的功能性修复。方法:应用改良的Black法。结果:18例双侧唇裂患儿经6-18个月的术后随访,均后获得满意的动态及静态效果。结论无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双侧唇裂,只有功能性修复,才可获得良好的前唇部肌肉及功能。  相似文献   
99.
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双侧甲状腺无下动脉供给。此类报道甚少,现报告如下。右侧:甲状腺上动脉由颈外动脉前面距颈内外动脉分叉上方06cm处发出,管径为03cm,发出喉上动脉后到达甲状腺侧叶上极分3支:1支较细沿甲状腺外表面行走;1支较粗沿侧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应用于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比较其麻醉效果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择期甲状腺腺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C3深丛阻滞(相当于C3,横突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Ⅱ组用G3、C4深丛阻滞法(相当于C3、C4横突处各一点)及浅丛阻滞法。均以20m1注射嚣及7号3.5cm针头进行颈深丛和颈浅丛神经阻滞。颈深丛阻滞注入1.14%利多卡圆与0.14%丁哌卡因混合液.单测一点4-6ml,两点即8~12ml,双侧一点8-12ml,两点即16-24ml(均不加肾上腺素)。颈浅丛阻滞用133%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单侧10m1,双侧20m1。观察两组阻滞前后BP和HR变化情况。结论:两组阻滞麻醉效果没有显性差异,但是两种阻滞方法对循环的影响却不同,有显性差异(P<0.05)。从阻滞后5-30minBP升高平均值和HR增加方面看Ⅰ组时循环影响较轻,Ⅱ组则较大。C3主要支配颈部区域,浅丛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对甲状腺腺瘤手术来说,二配合应用,麻醉效果满意,用药量小,对迷走神经阻滞较轻.对循环系统影响相对轻,副作用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