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62篇
内科学   2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39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9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丹 《吉林医学》2013,34(5):863-864
目的:研究缬沙坦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缬沙坦80 mg,1次/d,口服倍他乐克25 mg,2次/d。对照组口服缬沙坦80 mg,1次/d,疗程均为8周。结果:服用8周后治疗组平均收缩压由(165.9±8.5)mm Hg降至(125.5±6.5)mm Hg,舒张压由(109.5±3.2)mm Hg降至(90.2±4.1)mm Hg。对照组平均收缩压由(167.5±8.4)mm Hg降至(141.20±7.3)mm Hg,舒张压由(109.2±2.3)mm Hg降至(95.2±6.3)mm Hg。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较其单用降压作用强、总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72.
刘全义 《药物与人》2014,(9):153-154
取我科自2011年4月以来收治的CHF患者60例,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30侧患者采取利尿剂、硝酸盐类和ACEI的常规治疗,视为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视为实验组。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来评价临床疗效。实验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到93.3%;对厢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到76.7%,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倍他乐克治疗CHF的效果明显,对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旨在探讨更加有效治疗性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方法,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的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抽取院我院2011年1月~12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患者5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8人,治疗组给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结束治疗后观察及记录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4%和75.0%.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失常发生率的下降度都明显比治疗组大.结论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9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和对照组48例(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1%,不良反应率3.9%;对照组总有效率81.3%,不良反应率16.7%,死亡率2.1%,经统计分析,有差异性(P<0.05)。结论:依那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是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较为合理的用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养心汤联合倍他乐克对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心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20 g,白茯苓15 g,茯神15 g,半夏曲15 g,当归15 g,川芎9 g,远志9 g,肉桂9 g,柏子仁9 g,酸枣仁12 g,北五味子12 g,人参10 g,甘草10 g。每天1剂,常规水煮分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 MWT)、心力衰竭疗效积分、心率变异性和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MGB1、TNF-α及IL-6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LVEF、E/A、6 MWT及心率变异性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力衰竭计分系统各指标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中HMGB1、TNF-α及IL-6水平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心汤联合倍他乐克对扩张性心肌病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的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提高临床疗效,其抑制患者血清中HMGB1、TNF-α及IL-6含量可能与治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5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E峰、A锋、E/A、左房前后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E峰、A锋、E/A、左房前后径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E峰、A锋、E/A、左房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7.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年轻人的发病率也比较高。而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血压和心率偏低的患者也比较多,其治疗比较困难。本文探讨了参附注射液结合倍他乐克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血压和心率偏低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新发心房扑动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择4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新发心房扑动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心脏病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采用胺碘酮、倍他乐克治疗联合治疗方式,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3例患者痊愈,占15%,2例患者治疗有效,占10%,15例患者治疗无效,占75%,治疗总有效率为25%。治疗组11例患者痊愈,占55%,5例患者治疗有效,占25%,4例患者治疗无效,占20%,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新发心房扑动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和药理。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收缩压、6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观察组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能够有效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控制心率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啶组(Y组)和倍他乐克组(B组)。Y组患者静脉恒速泵注右美托咪啶,浓度4 mg/L,输注速度0.05μg/(kg·min),最长输注时间10 min。B组患者含服倍他乐克50 mg,观察时间1 h。2组心率降至70次/min以下的患者立即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果 2组冠状动脉成像时(t2)、结束时(t3)的Sp(O2)、R以及Y组t2、t3时的BP分别与用药前(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2、t3时的BP分别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t3时的HR分别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t2、t3时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R、Sp(O2)以及t1时的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t3时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BP明显低于Y组;2组t2、t3时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HR明显快于Y组。结论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右美托咪啶控制心率较倍他乐克效果明确、起效迅速、心率水平控制理想且无明显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