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061篇 |
免费 | 1873篇 |
国内免费 | 11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26篇 |
儿科学 | 534篇 |
妇产科学 | 289篇 |
基础医学 | 975篇 |
口腔科学 | 255篇 |
临床医学 | 8674篇 |
内科学 | 3599篇 |
皮肤病学 | 113篇 |
神经病学 | 815篇 |
特种医学 | 121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1篇 |
外科学 | 2877篇 |
综合类 | 13758篇 |
预防医学 | 4250篇 |
眼科学 | 331篇 |
药学 | 6607篇 |
134篇 | |
中国医学 | 2685篇 |
肿瘤学 | 3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495篇 |
2023年 | 1046篇 |
2022年 | 1252篇 |
2021年 | 1906篇 |
2020年 | 1456篇 |
2019年 | 1078篇 |
2018年 | 537篇 |
2017年 | 991篇 |
2016年 | 1110篇 |
2015年 | 1294篇 |
2014年 | 2266篇 |
2013年 | 2290篇 |
2012年 | 2927篇 |
2011年 | 3071篇 |
2010年 | 2831篇 |
2009年 | 2662篇 |
2008年 | 3100篇 |
2007年 | 2500篇 |
2006年 | 2192篇 |
2005年 | 2456篇 |
2004年 | 1923篇 |
2003年 | 1754篇 |
2002年 | 1380篇 |
2001年 | 1175篇 |
2000年 | 877篇 |
1999年 | 594篇 |
1998年 | 492篇 |
1997年 | 440篇 |
1996年 | 397篇 |
1995年 | 352篇 |
1994年 | 263篇 |
1993年 | 224篇 |
1992年 | 177篇 |
1991年 | 149篇 |
1990年 | 138篇 |
1989年 | 152篇 |
1988年 | 33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比较不同门诊随访时间间隔对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透析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2月-2007年4月定期门诊随访的298例CA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组患者按随访时间间隔是否大于3个月分为2组,A组160例随访时间间隔≤3个月,B组138例随访时间间隔>3个月.对2组患者的透析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分别为(112.19±20.62)mmol/L,(40.45±4.50)mmol/L,(2.43±0.29)mmol/L,显著高于B组的(99.63±20.69)mmol/L,(38.01±5.02)mmol/L,(2.29±0.36)mmol/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2组患者在水肿程度构成比、生活自理和工作人数、腹膜透析时间、文化程度构成比及家庭住址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短门诊随访时间间隔对于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透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为使寻呼系统能有效合理应用,避免培训不充分所带来的寻呼,提高工作效率,为今后改善培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本中心对腹透病人住院期间培训内容可分为基本知识(包括测体重,血压,血糖,透析日记等自我监测知识和透析操作知识)和并发症知识(包括感染相关性并发症和非感染性并发症).记录本中心从2005年1-12月期间呼叫情况,包括呼叫时间、原因和处理结果.并分析腹透病人的年龄、透析龄和文化程度.结果 2005年共有408例病人在本中心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其中281例病人在调查期间未曾呼叫,其余127例病人总呼叫298例次,呼叫频率为24.8次/月.呼叫内容包括自我监测知识,透析操作知识,感染相关性并发症,非感染性并发症.呼叫病人中65岁以上组其呼叫次数显著高于65岁以下组(P<0.01),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组与高中以下组呼叫次数无区别(P>0.05),透析龄>12个月与<12个月以下组呼叫次数亦无区别(P>0.05).结论 病人呼叫原因多为感染和非感染相关并发症,应加强对透析相关并发症早期发现和处理的相关培训,提高应变能力.老年腹透病人呼叫次数较多,提示我们应针对老年人特点,改善培训方法,进一步减少不必要寻呼.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成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Z2):237-238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与其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腹膜透析的病患90例,通过Hamilton焦虑量表和抑郁量表对其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评分,分析其与患者营养状况、合并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合并糖尿病和存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和无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P<0.05);患者营养状况越差其焦虑和抑郁评分就越高(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有心脑血管病史以及营养状况与覆膜透析患者焦虑与抑郁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6.
傅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2(6):27-28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脑血管疾病,目前急性脑梗死治疗以溶栓、降纤、抗凝等药物综合治疗为主,低分子肝素钙作为抗凝剂广泛用于血管闭塞性疾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5年5月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肾小管疾病的诊断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管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及早期尿液检查常无特异性改变,如不及时治疗,一旦出现肾功能受累,多进展至晚期,病损呈不可逆性改变.与小球疾病相比,其误、漏诊率极高.本文重点介绍肾小管疾病,强调详细询问病史、重视肾小管功能系列的实验室检查以及低钾性肾小管疾病的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08.
摘要目的依据经超声引导细针抽吸活检(FNAB)不能确诊的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进行评估,并且根据甲状腺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评估需重复进行经超声引导FNAB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CCU低年资护士综合抢救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2012年29名入职于CCU及调入CCU工作不满2年的低年资护士,采用PDCA循环教学管理法,以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除颤仪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配合及抢救情景模拟为重点,从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两个层面入手,组织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授课和考核。结果实施PDCA循环教学管理6个月后,低年资护士在心肺复苏、呼吸机、除颤仪、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配合的临床实践操作水平上较前明显提高,分别为心肺复苏(70.4±8.35 vs 80.7±3.05)分、呼吸机(63.7±4.65 vs 86.3±3.75)分、除颤仪(65.9±6.26 vs 87.6±3.06)分、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配合(62.7±7.23 vs 76.1±3.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CCU低年资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例OSAHS患者为观察组,21例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MI)等均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其间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该炎症因子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2)间的相关性。结果 OSAHS组患者血清IL-6[(103.43±31.29)pg/ml]及TNF-α[(15.42±4.92)pg/ml]水平较对照组[IL-6(65.53±20.01)pg/ml,TNF-α(9.74±2.63)pg/ml]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与AH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3、0.534,P<0.05),与其LSa O2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8、-0.496,P<0.05)。结论 OSAHS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增高,与OSAH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