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8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84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42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261篇 |
内科学 | 190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41篇 |
特种医学 | 3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99篇 |
综合类 | 403篇 |
预防医学 | 139篇 |
眼科学 | 2篇 |
药学 | 194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64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80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107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通过大鼠肝微粒体体外代谢系统考察氧化苦参碱对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大鼠肝微粒体体外代谢系统,用RP-HPLC法测定CYP2C19酶活性,通过考察加入和不加入氧化苦参碱时CYP2C19酶活性的变化,分析氧化苦参碱对CYP2C19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加入氧化苦参碱后CYP2C19酶活性较不加入氧化苦参碱前降低了(35.39±5.66)%(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化苦参碱对CYP2C19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故临床联合用药时应注意代谢性相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93.
脑缺血损伤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 ,其中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与代谢性酸中毒、炎症反应及自由基损伤是其重要的损伤机制 ,现对上述损伤机制作一综述。1脑缺血能量代谢障碍与代谢性酸中毒脑缺血时 ,脑组织的主要化学能源ATP减少 ,磷酸肌酸(PCr)将~P转给ADP生成ATP的数量有限,造成脑组织能量供应障碍。此时脑组织糖酵解增强 ,乳酸堆积 ,且细胞内H 清除障碍 ,导致细胞内H 增多 ,激活与Cl- /HCO3- 偶联的Na /H- 交换通道 ,促进Na 、Cl- 进入细胞并伴大量H2O摄入 ,促发并加重脑水肿。同时进入线粒体内Ca2 的不能封存 ,导致细胞… 相似文献
94.
双膦酸类药物(bisphosphonates)是一类抗代谢性骨骼疾病的药物,包括双膦酸和双膦酸盐,其基本结构见图1。该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变形性骨炎、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和骨痛症等,双膦酸类药物副作用小,毒性低,但在治疗过程中也会产生诸如消化道反应和抑制骨质矿化等副反应。通过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双膦酸药物浓度,可为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利用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及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效手段,因此建立灵敏可靠的用于生物样品中双膦酸类药物分析的方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5.
96.
97.
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不仅能引起代谢障碍,同时可导致大小血管、中枢及周围神经等多种损害。皮肤做为全身最大的器官,具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且代谢活跃。因此糖尿病患者皮肤易出现感染性皮肤病、代谢性皮肤病以及多种血管神经病变。目前临床总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血糖,调节血脂,保护病变皮肤,避免不良刺激,针对不同的病因及皮损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现将糖尿病合并常见代谢性皮肤病的中西医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骨密度联合骨碱性磷酸酶对出院后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9月于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就诊的早产儿9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患有代谢性骨病分为疾病组(21例)与正常组(77例),同时选择同时期在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足月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新生儿的骨密度、骨碱性磷酸酶、血钙及血磷水平变化,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早产儿骨密度及骨碱性磷酸酶对其出院后发生代谢性骨病预测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正常组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身长、胎龄、血钙、血磷及骨密度Z值均降低(P<0.05),而骨碱性磷酸酶增加(P<0.05);与正常组相比,疾病组新生儿的血钙、血磷及骨密度Z值均明显降低(P<0.05),骨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P<0.05),而出生时胎龄、体质量及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Z值联合骨碱性磷酸酶对早产儿出院后代谢性骨病预测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明显高于骨密度Z值、骨碱性磷酸酶单独预测诊断的AUC(0.732、0.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Z值<-0.83、骨碱性磷酸酶评分≥2.95分是早产儿出院后发生代谢性骨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骨密度联合骨碱性磷酸酶检查对出院后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预测诊断价值高于其单一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小于胎龄儿( SGA)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215例小于胎龄儿按照喂养方式分为5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母乳喂养组、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母乳+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比较各组在生后第6月、12月骨密度值。结果 5组小于胎龄儿的骨密度数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母乳喂养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组、母乳+足月儿配方奶组、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月龄时:F男=2.845,F女=2.570;12月龄时:F男=2.737,F女=7.461,均P<0.05)。结论 对早产小于胎龄儿童进行母乳喂养或强化母乳喂养能改善其骨密度情况,适用于早产儿。 相似文献
100.
为观察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骨密度改变,要用DEXA方法测定19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桡骨远端1/3点骨密度(BMD),同时检测其血清中段甲状旁腺素(M-PTH),碱性磷酸酶(ALP)。结果显示血透患者骨密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对照组,并随透析期间延长而更显突出。血透患者骨密度与PTH,ALP呈逆向改变关系。说明慢性肾衰血透患者存在骨量丢失,血透治疗似未能有效阻止其过程。骨密度测定对肾性骨病防治具有临床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