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32篇
  免费   943篇
  国内免费   1805篇
耳鼻咽喉   1092篇
儿科学   152篇
妇产科学   165篇
基础医学   1719篇
口腔科学   487篇
临床医学   8085篇
内科学   2017篇
皮肤病学   92篇
神经病学   367篇
特种医学   8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3931篇
综合类   12592篇
预防医学   2654篇
眼科学   6518篇
药学   5110篇
  88篇
中国医学   2559篇
肿瘤学   180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614篇
  2022年   776篇
  2021年   953篇
  2020年   748篇
  2019年   705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710篇
  2016年   946篇
  2015年   1130篇
  2014年   2094篇
  2013年   2291篇
  2012年   2951篇
  2011年   3335篇
  2010年   3162篇
  2009年   2991篇
  2008年   3027篇
  2007年   2669篇
  2006年   2436篇
  2005年   2558篇
  2004年   2201篇
  2003年   2037篇
  2002年   1774篇
  2001年   1489篇
  2000年   1090篇
  1999年   1012篇
  1998年   830篇
  1997年   736篇
  1996年   673篇
  1995年   559篇
  1994年   453篇
  1993年   297篇
  1992年   229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对照研究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和全身麻醉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并探析其各自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随机分成 CEA 组和全麻组两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术后的相关指标以及术前凝血、血小板相关指标以及 DVT 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间差异均不明显。两组患者术前凝血与血小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VT 的总发生率为19.1%(13/68),其中单纯远端血栓有12例,近端血栓有1例,无肺栓塞及髂静脉血栓患者。CEA 组的 DVT 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结论:CEA 可以显著降低 TKA 后 DVT 的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与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不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对其中血栓高危患者术后囊袋血肿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476例患者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有14例出现围术期囊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9%,其中服用阿司匹林者6例,双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者5例,华法林者1例。进一步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者血肿发生率较未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者、单用阿司匹林者为高(发生率分别为17.9%,0.7%和4.3%,P<0.05)。所有囊袋血肿经适当处理后好转出院。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率较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明显增加起搏器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手术经验和恰当的术中操作有助于减少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62例(66膝)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优45例,良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5.48%;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行走及活动范围增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62例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度增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4.
“自锁式”人工椎体在脊柱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报告自1992年以来采用自行研制的“自锁式”人工椎体治疗14例脊柱肿瘤合并截瘫病例,其中恶性巨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纤维肉瘤和血管瘤各1例,骨髓瘤4例,转移瘤4例(肾上腺透明细胞瘤、前列腺癌及肺癌)。采取前方八路切除肿瘤减压后,即用人工椎体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结果满意。术后平均随诊了20.6月(3月~3年8月),随诊时仍存活者10例(占71.3%),其中存活了2年以上5例;死亡病例中,术后平均生存19.8月。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为脊柱肿瘤治疗提供了又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5.
<正>按上级单位要求,自2012年11月1日起,《安徽医学》加强病毒研究论文的审查。卫生系统科研人员发表有关人工改造病毒或构建新型病毒研究论文,需报安徽省卫生厅审核,也可报省级科技、教育等规定部门审核。省直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直接报省卫生厅科教处审核,市级及以下医疗卫生单位报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厅科教处审核。《安徽医学》根据上级单位审核同意意见方可审稿刊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系统康复训练的作用。方法随访1998年4月-2004年4月75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行系统康复训练的患者。将术后分别随访达2年、3年、5年以上的病例分成2年组(32例)、3年组(27例)和5年组(16例)。观察术后2年、3年、5年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年、3年、5年,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行系统康复训练患者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分别为15°、13.7°和8.8°,临床疗敬的优良率均超过90%。未出现因腰背肌训练而导致的脊柱不稳或假体移位。结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行系统康复训练安全易行,将有助于提高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997.
74岁男性,因“双眼视物模糊5年,加重1年”就诊。患者25年前曾行双眼高度近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右眼0.4(-6.00/-4.00×65°),左眼0.3-2(-6.00/-4.00×70°)。裂隙灯检查示双眼角膜不规则RK瘢痕,瞳孔圆,直径约2 mm,晶状体混浊。诊断为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并行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术前根据IOLmaster 500的结果,使用Haigis公式计算出IOL度数为5.00 D,预计术后近视-1.50 D。术后第20天,左眼裸眼视力0.4,矫正视力+6.50/-1.50×5°→0.2,等效球镜+5.75 D,屈光误差超过7 D。讨论体会:对于RK术后的患者,特别是角膜存在不规则RK瘢痕的患者,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测量角膜曲率,特别是使用Pentacam角膜地形图测量,同时选择合适的IOL计算公式。对于角膜不规则的患者,使用以瞳孔为中心,实际瞳孔大小区域内的角膜曲率SimK参数,结合Barrett True K公式,计算的IOL度数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99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发生在多种疾病(包括创伤)基础上,由于凝血酶异常持续产生和增加引起的获得性出凝血功能障碍的综合症,常见的病因为严重感染、创伤(严重组织损伤、脑外伤、脂肪栓塞)、恶性肿瘤、病理产科等。全髋置换手术发生急性DIC临床很少见,我科于2005年8月对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双侧髋关节同期置换手术,术后2小时发生急性DIC,经与相关科室积极救治,成功康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验证钴60辐照灭活猪源性人工骨钉中指示病毒PRV活性的有效性。方法:首先利用CPE法测定不同辐照剂量γ射线灭活样品后指示病毒的感染活性,初步确定有效辐照剂量;然后利用三批样品对该辐照剂量灭活效果进行验证,辐照前后人工骨钉中指示病毒的滴度采用96孔板CPE法滴定。结果:CPE法测定结果显示,经20kGy及以上辐照剂量处理的样品中指示病毒PRV不能使宿主细胞PK-15出现细胞病变;三批样品经20kGy辐照剂量处理后,指示病毒PRV滴度下降值⊿lgTCID50分别>4.06,>4.75,>4.28,⊿lgTCID50值均大于4。结论:辐照剂量为20kGy的钴60γ射线辐照猪源性人工骨钉可以作为灭活PRV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和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屈光度为-7.1~-22.40D的30例(52眼)高度近视的患者行有晶状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术。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眼压等,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52例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度为0.25~1.50D之间,平均值为0.531±0.394D。92.6%患者术后屈光度在预期1.0D以内,有3例6眼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经过积极治疗,3~5d恢复正常。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是高度近视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