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5篇 |
免费 | 142篇 |
国内免费 | 11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175篇 |
口腔科学 | 30篇 |
临床医学 | 305篇 |
内科学 | 317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10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83篇 |
综合类 | 805篇 |
预防医学 | 746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369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567篇 |
肿瘤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91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79篇 |
2012年 | 261篇 |
2011年 | 251篇 |
2010年 | 223篇 |
2009年 | 181篇 |
2008年 | 264篇 |
2007年 | 196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197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45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甘遂野生变家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通过对甘遂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种子处理,病虫害防治等调研和试验研究,肯定有性繁殖优于无性繁殖,有性秋播优于春播。发现了种籽后熟,植株夏眠等生物学特性。1994年底收获表明,有性3、4年生甘达,个大、色白、粉性足,产量达254.99~344,989/m2。栽培后植物鉴定无变异。有性栽培和野生甘遂成分的初步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成分相同,符合药典规定,能同等入药。总结出一套完整、切实可行的栽培技术,为保护中药资源及药农种药致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内耳道内神经走行及相互吻合关系.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30例成人颞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观察神经走行、面神经与前庭神经之间的吻合及耳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之间的吻合.结果 (1)30例颞骨标本中,37%(11例)的面神经在内耳道内一直在前上位置;63%(19例)的面神经从内耳道底至内耳道口过程中均有围绕前庭神经纵轴不同程度的向前下旋转,旋转范围大致在30°~90°之间,旋转的方向与耳蜗旋转的方向相同. (2)30例标本中,17%(5例)的标本没有发现前庭神经与面神经吻合支;83%(25例)的面神经与前庭神经之间存在吻合支,并且形态和数目存在差异.67%(16例)的吻合支在接近内耳道口部位;33%(8例)的吻合支在接近内耳道底的外1/3的内耳道内.吻合支直径不等,约在0.5~1 mm之间.(3)30例标本中,80%(24例)存在前庭耳蜗神经吻合支.在内耳道外1/3部位.13例标本中可明显看到一些刷状的神经纤维束直接进入球囊,15例在内耳道外1/3段有横行的吻合支,2例标本可以看到有多个吻合支,部分为两种形式共存.仅在内耳道中段有吻合支者1例;20%(6例)的标本未见有明显的前庭耳蜗神经吻合.结论 在内耳道内,神经走行关系及神经之间的吻合均存在着个体差异.熟悉这些关系有助于手术中保护神经功能,以及探讨面神经、前庭及耳蜗疾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3.
现代有精品男人,自然对应的就是极品女人。吃鱼翅,喝燕窝,穿高档服装……这些人在旁人的眼中总是那么高贵、华美、从容、优雅、精致……越是高不可攀的境界,越让人孜孜不倦地追求,所谓的精品正因为它的稀少才显得珍贵。当人们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那些所谓的精品男人、极品女人时,又有了深一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94.
严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2)
根据资料统计,近几年来,我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可能与我们沿海地区的水质和饮水习惯有密切关系。既往对这些胆道疾患,内科大多采取消炎利胆、解痉排石及其对症处理,疗程长,效果差,特别是胆石症患者,不少患者还是依赖手术治疗。如何采用非手术解除胆石症患者的痛苦,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探讨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研究,运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祖国医学认为,升清降浊既是脏腑的生理功能,又是临床的一种治疗法则。中医的经典著作《内经》认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充分说明升降功能维持生… 相似文献
95.
本文选用40例食管癌石蜡包埋组织,采用ABC法进行了EGF-R、角蛋白、CEA、P(21)、P(53)免疫组化研究。结果:EGF-R表达阳性率为80%(32/40),角蛋白为77.5%(31/40),CEA为85%(34/40),P(21)为65%(26/40),P(53)为52.5%(21/40)。上述5种癌基因的表达与病期、分化程度、病变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6.
培植“种山参”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野生山参的生态环境及生长规律为依据,选择适宜的生长条件,培育山参,经十几年的努力,已获得成功,并在所培育的“种山参”进行了形态学描述。 相似文献
97.
98.
人类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被布氏菌感染的羊、牛、猪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鹿在传播人间布病的作用。据报道我国在养鹿场有很多省区出现人鹿间布病流行,如吉林、山西、内蒙古、辽宁、甘肃、陕西、青海和新疆等。1 鹿可作布病传染源之一 野鹿可作为布病传染源早在30年代已经证实。从报道中可见,几乎各种鹿都可以成为布氏菌的侵袭对象。如:驯鹿、北方鹿、白尾鹿、驼鹿、梅花鹿和马鹿等。Tessaro(1986)等研究猪4生物型布氏菌—美洲驯鹿肉芽肿性肾炎及加拿大驯鹿布氏菌病的分布,证明北美驯鹿和加拿大驯鹿是猪4型布氏菌的主要宿主,可引起流产、子宫炎、睾丸炎 相似文献
99.
麻疹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与20岁左右的青年组人群。近2年发病有上升趋势,而且成人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见。另外随着全国人口流动量的增大,麻疹疫苗漏种和迟种现象时有发生,成人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增多,可以造成麻疹的散发和流行。回顾性分析2006年1~ 相似文献
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PNS患者用泼尼松加中药治疗,治疗效果与单纯泼尼松治疗(对照组)100例比较。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且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副作用明显比单纯西药疗法的少而轻(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NS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药与泼尼松有协同作用,能提高疗效、降低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