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2篇
  免费   754篇
  国内免费   412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144篇
妇产科学   296篇
基础医学   1951篇
口腔科学   245篇
临床医学   1042篇
内科学   2101篇
皮肤病学   214篇
神经病学   854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780篇
综合类   238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772篇
眼科学   227篇
药学   3542篇
  6篇
中国医学   1333篇
肿瘤学   77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575篇
  2020年   653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629篇
  2016年   640篇
  2015年   578篇
  2014年   1400篇
  2013年   2127篇
  2012年   1784篇
  2011年   1579篇
  2010年   1161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800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77篇
  1983年   87篇
  1982年   85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58篇
  1979年   42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28篇
  1976年   23篇
  1975年   24篇
  1974年   20篇
  1973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分析血红蛋白Quong Sze(Hb QS)的临床表现及血液学参数,探讨Hb QS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方法选择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对病例进行血常规检查;应用高效液相法进行Hb分析;应用反向点杂交、多重PCR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基因突变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 176例病例中,检出Hb QS杂合子50例(其中8例复合β地贫)及HbH-QS病30例。Hb QS杂合子无临床症状,Hb分析未见异常,其血常规检测显示42例HbQS杂合子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为(73.72±3.57)fL,8例复合β地贫MCV为(63.06±4.59)fL;45例Hb正常,5例Hb稍低于正常值范围。HbH-QS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等,大部分中度至重度贫血,需要不定期输血治疗,少部分表现为轻度贫血;血液学检测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分析显示Hb H为(26.32±8.61)%。结论 Hb QS杂合子具有MCV降低的血液学特征,为首次报道。提示在地贫高发区,当血常规检测仅有MCV降低时应考虑Hb QS杂合子的可能,通过基因分析确诊。HbH-QS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需在遗传咨询中予以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苦参碱及川芎嗪对低氧(3%O2)培养条件下人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ji细胞、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细胞,低氧环境下继续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0.15、0.2、0.25 g/L苦参碱或0、0.1、0.15、0.2 g/L川芎嗪处理,以常氧培养不加药物的细胞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以RT-PCR方法检测HIF-1α、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低氧环境下Raji细胞和K562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HIF-1α、VEGF mRNA的表达均较常氧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0.15、0.2、0.25 g/L苦参碱均有效抑制低氧环境下Raji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下调HIF-1α、VEGF mRNA的表达(P<0.05)。0.2、0.25 g/L苦参碱均有效抑制低氧环境下K562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下调HIF-1α、VEGF mRNA的表达(P<0.05)。0.1、0.15、0.2 g/L川芎嗪均有效抑制Raji细胞、K562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下调HIF-1α、VEGF mRNA的表达(P<0.05),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和川芎嗪能有效抑制低氧环境下Raji细胞和K562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细胞内HIF-1αmRNA的表达,从而减少VEGF mRNA的生成来实现。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1例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的诊断及基因检测流程,总结中间型地贫的诊断策略。方法分析1例β-地贫合并α-地贫基因型患儿的临床表现,通过地贫基因多重PCR检测及DNA序列测定明确诊断,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影响β-地贫表现型的基因因素。结果该地贫患儿基因型为B珠蛋白基因41/42突变的杂合予合并仅仅仅anti3.7基因杂合子。结论中间型地贫的诊断,需要临床表现与基因病变相一致,多重PCR结合DNA序列测定等方法可确诊罕见型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小梁网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factor 2 related enzyme 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表达水平,探讨其与POAG小梁网组织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确诊为POAG 40例(40眼)患者的小梁网组织为POAG组样本,另取30例眼球供体的小梁网组织为对照组样本,采用RT-PCR法检测2组小梁网组织中SIRT1、PGC-1α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SIRT1、PGC-1α蛋白表达,同时检测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dismut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 POAG组小梁网组织中SIRT1、PGC-1α mRNA表达水平(0.11±0.03、0.32±0.10)均低于对照组(0.24±0.07、0.67±0.21)(均为P<0.05);POAG组小梁组织中SIRT1表达与PGC-1α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59,P<0.05);POAG组小梁网组织中POD水平[(102.59±22.37)×103 U·L-1]高于对照组[(73.46±15.81)×103U·L-1](P<0.05),SOD水平[(347.62±50.73)U·L-1]低于对照组[(412.57±61.25)U·L-1](P<0.05);POAG组小梁网组织中SIRT1、PGC-1α表达与POD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636、-0.737,均为P<0.05),与SOD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662、0.614,均为P<0.05)。结论 POAG患者小梁网组织中SIRT1和PGC-1α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在线粒体功能失调和氧化应激对小梁网的损伤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动态演变过程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其影响。方法应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非干预组及脑出血EPO干预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及组别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大鼠脑出血后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在72 h内随时间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72 h达到高峰,此后HIF-1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下降,脑出血EPO干预组较脑出血组各时间点HIF-1α蛋白阳性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后HIF-1α表达存在一定变化规律,EPO能显著减少HIF-1α表达。  相似文献   
96.
Long considered merely a trophic and mechanical support to neurons, astrocytes have progressively taken the center stage as their ability to react to acute and chronic neurodegenerative situations became increasingly clear. Reactive astrogliosis starts when trigger molecules produced at the injury site drive astrocytes to leave their quiescent state and become activated. Distinctive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features characterize this process (cell hypertrophy, upregulation of intermediate filaments, and increased cell proliferation). Moreover, reactive astrocytes migrate towards the injured area to constitute the glial scar, and release factors mediating the tissu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remodeling after lesion. A novel view of astrogliosis derives from the finding that subsets of reactive astrocytes can recapitulate stem cell/progenitor features after damage, fostering the concept of astroglia as a promising target for reparative therapies. But which biochemical/signaling pathways modulate astrogliosis with respect to both the time after injury and the type of damage? Are reactive astrocytes overall beneficial or detrimental for neuroprotection and tissue regeneration? This debate has been animating this research field for several years now, and an integrated view on the results obtained and the possible future perspectives is needed. With this Commentary article we have attempted to answer the above-mentioned questions by reviewing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olling and sustaining the reaction of astroglia to injury and its stem cell-like properties. Moreover, the cellular/molecular mechanisms supporting the detrimental or beneficial features of astrogliosis have been scrutinized to gain insights on possible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to enhance astrocyte neuroprotectiv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 HIF-1α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ASODN)处理 SMMC-7721肝癌细胞,观察其对 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和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肝癌细胞系SMMC-7721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试验组细胞施加 HIF-1α的 ASODN 干预,设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不同时间对 SMMC-7721细胞的增殖的作用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对 bcl-2、bax、surviving mRNA 表达产物相对定量,并对 SMMC-7721细胞胞浆 bcl-2、bax、survivin 蛋白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 OD 值均有显著下降,细胞数量降低,且各实验组相比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浓度 HIF-1α的 ASODN 处理细胞后,均可使各处理组 G0/ G1期细胞增多,S 期细胞减少,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浓度 HIF-1α的 ASODN 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 bcl-2 mRNA 和 survivin mRNA 表达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 bax 的 mRNA无明显变化趋势( P >0.05)。不同浓度 HIF-1α的 ASODN 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 bcl-2和survivin 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bax 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HIF-1α的 ASODN可以将 SMMC-7721肝癌细胞株阻滞于 G0/ G1期,影响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HIF-1α促进增殖抑制凋亡的可能机制是上调肝癌细胞 Survivin 和 bcl-2的表达,下调 bax 的表达。针对 HIF-1α抑制剂的应用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悬滴悬浮培养法培养ESC。白藜芦醇0.44,4.4和44μmo.lL-1处理ESC 96 h。光学显微镜下记录每组自发心肌搏动数;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线粒体结构;实时PCR方法测定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PPARγ共激活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tTFA)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COXⅣ)的基因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PARγ,α辅肌动蛋白和PGC-1α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0.44和4.4μmo.l L-1可增加ESC细胞分化为自发搏动的心肌细胞数,并明显上调分化的ESC心肌特异性基因α-MHC表达,约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5.6和3.7倍;上调心肌细胞特定标识蛋白α辅肌动蛋白的表达,约为正常对照组的1.7和2.1倍;提示白藜芦醇可以促进ESC分化为心肌细胞。白藜芦醇干预各组均可上调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同时白藜芦醇0.44和4.4μmo.lL-1可以明显上调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白藜芦醇4.4μmo.lL-1处理组线粒体数目增多,提示线粒体生物合成可能是E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重要机制。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激动PPARγ受体并上调由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从而促进ESC分化为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其中轻症组50例,重症组40例;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肺炎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指标及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中的各因子浓度。结果对照组与肺炎组治疗前血清中TNF-α、IL-6、IL-8和IL-10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儿轻症组与重症组血清中IL-10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NF-α、IL-6及IL-8浓度均显著低于重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IL-6、IL-8和IL-10指标同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同MPP病情程度有着密切关系,能够作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