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7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129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83篇
内科学   19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926篇
综合类   404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2篇
  7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5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气管狭窄伴先心病一期纠治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收治的12例先天性气管狭窄合并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15.75月,平均体重9.38 kg。所有病例均在浅低温或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先心病纠治术,同时行气管成形术。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成功,其中10例采用Slide气管成形法,2例采用端端吻合法。术后并发症包括肺炎4例,气道分泌物增多5例,气道高反应4例,肉芽组织生长3例,其中2例最终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小儿先天性气管狭窄的处理仍较困难,Slide手术方法是目前处理主气管狭窄的最佳手术方式,特别适合于长段和弥漫性气管狭窄的患者。但是,先天性气管狭窄患者的治疗仍需要以气管成形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8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入院后被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40例)给予瑞芬太尼麻醉,依据麻醉前后不同时间的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心率(HR),两种麻醉药物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用药量及麻醉期间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评价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结果 与诱导前的基础值相比,麻醉药物诱导后两组SDP、DBP值均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水平与诱导前的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麻醉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对小儿先天性心脏介入手术麻醉效果好,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能早期拔管,副作用较小,是目前临床上一种理想的麻醉药物。  相似文献   
83.
84.
摘要:颈段气管肿瘤按照原发部位不同分为:原发性颈段气管肿瘤、继发性颈段气管肿瘤。其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难度主要在于肿瘤彻底切除后的气道重建。主要的手术方式有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气管窗壁式切除+气管重建、经纤维支气管镜肿块切除、全喉切除、人工气管等。通过分析各种术式,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 ,深入探讨上述各项术式的优缺点、技术细节及适应范围。方法结果结论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血管化肋软骨结合纤毛化内皮内壁合成人工气管重建气管长段及特殊缺损的可行性,建立与天然气管的生理结构、功能更接近的人工气管模型。方法以8例新西兰白兔为动物实验模型,I期颈部双层带血供筋膜包埋培养自体肋软骨和鼻中隔黏膜,II期人工气管原位移植,术后定期评估生理、呼吸及病理学等指标。结果8例实验兔II期术后平均存活时间21.9 d,死亡原因为呼吸困难。人工气管组织解剖可见瘢痕增生,无塌陷,有弹性和硬度。组织病理可见肋软骨和气管环软骨在组织学上有较高相似度;肋软骨在带血供筋膜包裹培养下均未被吸收,仍可见肋软骨组织;鼻中隔黏膜在体内加压及带血供筋膜营养下继续分化,HE染色切片下可见人工气管内壁覆有上皮样组织。结论肋软骨可作为制备人工气管塑形材料;包裹肋软骨的带血供筋膜可提供充足的血供,弥补了游离培养肋软骨致其吸收的缺陷;鼻中隔黏膜在体内加压及带血供筋膜的营养下,有望模拟气管纤毛上皮,从而发挥其与气管内壁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总结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喉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4年7月手术治疗的56例喉气管狭窄患者(儿童7例,成人4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瘢痕切除术,5例行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瘢痕组织消融术,5例行支撑喉镜下硅胶片或导尿管喉模置入术,6例行喉裂开聚丙烯支架置入术,23例行喉气管成型加T管植入术,8例行气管环形切除端端吻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单次手术治愈39例,多次手术治愈10例,复查无再次气道狭窄;无效5例,长期带管生存;失访2例,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的病例。其中,5例喉模置入患者和8例气管端端吻合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9例行CO2激光瘢痕切除术的患者中1次手术治愈5例,2次手术治愈3例,1例喉癌复发;5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中3例一次手术治愈,1例2次手术治愈,1例无效;6例聚丙烯支架置入的患者中1次手术治愈4例,2次手术治愈1例,1例无效;23例T管置入术的患者中1次手术治愈14例,2次及2次以上手术治愈5例,2例无效,2例失访。结论治疗喉气管狭窄需要依据狭窄程度、狭窄部位及喉气管支架缺损情况等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法,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基于定量测试的临床分型((MGFA分型)及定量评分(QMG评分)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MG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情况分为正常拔管组(47例)和延迟拔管组(1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术前MGFA临床分型、QMG评分、肝肾功能、电解质、术前新斯的明及强的松用量等情况。绘制术前MGFA分型及QMG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QMG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同时对MGFA分型及QMG评分预测术后延迟拔管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延迟拔管组(14例)在术毕麻醉苏醒后需呼吸支持或拔管后48h内再次插管,延迟拔管率为22.95%。MGFA分型、QMG评分预测术后延迟拔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866,以QMG评分8.5为阈值,预测延迟拔管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7.2%,而MGFA分型预测的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63.8%。结论术前MGFA分型、QMG评分可作为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系统评价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以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建库至2017年9月15日发表的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9篇。Meta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急诊手术、合并基础疾病、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麻醉时间、气管插管方式、插管深度、插管熟练度(是否反复多次插管)、拔管指征、拔管延迟等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相关,各因素分析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3.19(2.58~3.95)、2.43(1.55~3.82)、2.45(1.42~4.24)、4.85(2.36~9.94)、4.96(2.08~11.84)、3.33(1.15~9.70)、1.49(1.06~2.09)、4.67(2.74~7.96)、2.52(2.14~2.98)、2.23(1.90~2.61)、3.91(3.18~4.81)。结论应严格把握气管插管全麻的应用指征,规范气管插管和麻醉复苏拔管过程的管理,做好患者准备,把握气管导管拔除时机,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术后留置带线双J管并早期拔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绍兴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留置带线双J管,3d后自行牵拉尾线拔除;对照组患者术后留置常规双J管,2周后在膀胱镜下拔除。观察两组患者留管期间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拔管成功率、拔管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排尿恢复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QOL评分、平均费用、血尿和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排尿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漏尿、输尿管狭窄、拔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复杂性结石,输尿管镜术后留置带线双J管并早期拔除,安全性高,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