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0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129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387篇
内科学   19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926篇
综合类   404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2篇
  7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5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构建胶原涂层记忆合金人工气管,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气管重建的初步效果。方法以记忆合金丝编织成圆柱形网管作为基本支架,网管内壁涂聚氨酯膜封闭网孔,于管腔内外壁涂覆胶原海绵涂层构建胶原涂层记忆合金人工气管(A型人工气管)。同时构建无胶原海绵涂层的人工气管作为对照(B型人工气管)。15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A型(n=8)和B型(n=7)人工气管行颈段气管的置换重建。通过X线摄片、气管镜和动物处死后组织标本的病理学检查评价实验效果。结果A型人工气管组6只动物存活超过90 d,分别于存活90、120、150 d后处死;术后人工气管在位佳,与自体组织融为一体;管腔通畅无狭窄,吻合口有气管上皮覆盖。B型人工气管组3只动物存活超过90 d,分别于存活90 d和150 d后处死;吻合口处无新生上皮覆盖,见不同程度的肉芽组织增生。结论胶原涂层记忆合金人工气管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减少吻合口狭窄、裂开或假体脱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估小儿口腔颌面外科术后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42例6~12岁口腔颌面外科术后丙泊酚维持镇静下带管自主呼吸的患儿。每4小时和需要吸痰时分别运用Ramsay评分和气管吸痰评分(TSS)评估镇静深度,同时记录BIS值。就BIS值与镇静评分间进行相关分析;计算BIS判断镇静深度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BIS值与对应的Ramsay和T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1和-0.44,P均<0.01)。BIS值为85时,其区别镇静不足和镇静充分的敏感度为0.84和0.81,阳性预测值为0.66和0.79;BIS值为65时,区别镇静充分和镇静过度的敏感度为0.67和0.65,阳性预测值为0.39和0.21。结论对于术后丙泊酚维持镇静下带管自主呼吸的患儿,BIS值与Ramsay和TSS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并能可靠而有效区分镇静不足和镇静充分。  相似文献   
63.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3年10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例气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本组鳞癌3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良性肿瘤3例;临床治愈9例,术后3d死亡1例。本组3例鳞癌患者分别于手术后3年和8个月复发死亡;3例腺癌,1例术后1年出现肺转移,另2例存活10个月。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肿瘤最有效的方法:(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多排CT增强三维成像对确定气管肿瘤范围有互补作用;(2)充分的术前呼吸道准备,是术中安全、术后顺利康复的保障;(3)手术者和麻醉医师密切配合,选择视野较宽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是麻醉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静注地佐辛联合表面麻醉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60例(ASAI~Ⅱ级)清醒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单纯表面麻醉组(A组)、地佐辛+表面麻醉组(B组)、丙泊酚+芬太尼组(C组)。记录人手术室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2min(T3)各时间段MAP、HR、SpO2及捅管不良反应。结果B组与A组、C组比较,T1、T2、T3时MAP、HR明显降低(P〈0.05);B组与C组比较,T1时SpO2升高(P〈0.05):B组与A组、C组比较插管不良反应减少(P〈0.05),插管成功率增加(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表面麻醉施行清醒气管捅管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生物材料人工气管的设计与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通过筛选适宜的生物材料和选用特殊的成型工艺自行研制新型人工气管假体,探讨其用于长段气管缺损重建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理想化气管替代物的要求,设计出I型人工气管:由聚丙烯单丝、聚乙丙交酯纤维纺织成直管状网管,内壁涂以聚氨酯薄膜和胶原蛋白,涂层材料不能透过外壁网孔,外壁采用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多孔状海绵覆盖。作为对照的II型人工气管,网管结构与I型相同,内外壁均涂以聚氨酯。分别将I型、II型人工气管用于实验组(8只)和对照组(4只)动物,构建犬颈部气管置换与重建的动物模型。结果:实验组犬术后人工气管假体能迅速被宿主气管周围组织包绕而达到生物学固定,假体在位良好,吻合口肉芽生长不明显;假体内腔可见不规则黏膜上皮生长,色较苍白,未铺覆内腔全长;包绕假体的周围组织中可扪及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硬质骨性结构;动物存活时间长。而对照组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假体松脱现象,并发生局部漏气、感染及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该生物材料人工气管可用于长段气管置换重建手术,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提高气管拔管安全性。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于麻醉恢复室苏醒期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不同时间点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RSS镇静评分、躁动及不良反应等。结果二组手术一般情况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HR、SBP及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即刻(T3)和拔管后(T4、T5)HR、SBP及DBP水平较拔管前(T1、T2)显著增高(P〈0.05),拔管后20min(T6)恢复至拔管前(P〉0.05)。二组T1、T2、T6时间点HR、SBP及DBP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及T5时间点对照组HR、SBP及DBP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各时间点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3、T4、T5及T6各时间点RSS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4、T5时间点RSS镇静评分明显高于T3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与对照组的40.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给予适量右美托咪定,能维持拔管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躁动发生率,可有效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7.
68.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ICU发生意外拔管的16例气管插管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导致意外拔管的相关因素有:缺乏有效的固定、未使用镇静剂、未使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患沟通不良等。因此,对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重在预防,做到正确固定,充分沟通,适当镇静和肢体约束,是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9.
70.
The difficult obstetric airway is a well-recognised anaesthetic challenge but little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difficulty of performing a safe tracheal extubation. We report the use of an airway exchange technique to extubate a difficult obstetric airway and discuss the role of these techniques in the obstetric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