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6篇 |
免费 | 240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99篇 |
口腔科学 | 81篇 |
临床医学 | 85篇 |
内科学 | 155篇 |
皮肤病学 | 76篇 |
神经病学 | 33篇 |
特种医学 | 30篇 |
外科学 | 63篇 |
综合类 | 353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710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486篇 |
中国医学 | 425篇 |
肿瘤学 | 2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26篇 |
2021年 | 157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106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159篇 |
2013年 | 247篇 |
2012年 | 134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30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88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绿茶及与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大丰市居民肺癌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区大丰市人群中绿茶饮用及其与吸烟、饮酒和暴露于烹调油烟等危险因素间交互作用对肺癌发病的影响.方法:在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区大丰市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523名肺癌病例和1 924 名健康对照,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填写调查表.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和调整可能混杂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饮用绿茶与肺癌发病危险之间的关联,以及饮用绿茶与其他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规律饮用绿茶可使肺癌发病危险显著降低[调整OR值(ORAdj)=0.520,95%可信区间(CI):0.392~0.691];并且肺癌发病危险有随着开始规律饮绿茶年龄减小而降低的趋势(Pfor Trend Adj<0.000 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规律饮绿茶分别与曾经吸烟、总吸烟量≥30包·年、曾经饮酒以及经常暴露于烹调油烟等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尤其与曾经吸烟和总吸烟量≥30包·年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其可显著降低吸烟者肺癌的发病危险,ORAdj分别为0.575(95%CI:0.425~0.777)和0.706(95%CI:0.500~0.999).结论:长期规律饮用绿茶对江苏省恶性肿瘤高发地区肺癌高危人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用于肺癌的化学预防. 相似文献
32.
浸泡处理对黄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茶溶液对黄瓜进行浸泡处理,根据其对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去除率,探讨最佳浸泡方式。方法利用热水浸提法制备茶叶水溶液,在恒温水浴锅中用茶叶水溶液对黄瓜样品进行浸泡处理,通过改变茶叶水溶液的浓度、浸泡时间、浸泡温度等实验条件,测定黄瓜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结果在温度为30℃时,用浓度为5%的茶溶液对黄瓜浸泡10 min,对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较好。结论利用茶溶液做浸泡液对黄瓜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但清除率与浸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33.
茶多酚诱导体外培养膀胱癌EJ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体外培养的膀胱癌EJ细胞的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光学显微镜的方法,观察EJ细胞经过不同剂量茶多酚处理后在生理,生化和细胞 态学等指标的改变来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琼脂糖终胶电泳呈典型的“梯状电泳带”,光学显微镜镜观察见EJ细胞在形态学上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论:茶多酚对EJ细胞有明显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茶多酚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传代,经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角蛋白和波形丝蛋白鉴定,取5~8代细胞用于实验;按茶多酚不同浓度分1 mg/ml(B组)、0.5mg/ml(C组)、0.25mg/ml(D组)、0.125mg/ml(E组)、0.0625mg/ml(F组)组和空白对照组(A组),采用细胞计数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结果 不同浓度茶多酚均促进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P<0.05),茶多酚作用的最适浓度为0.5 mg/ml,最佳作用时间为48 h.结论 茶多酚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究槟榔多酚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低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筛选肺部缺氧损伤细胞模型最适条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法筛选槟榔多酚最适给药剂量。将PMVEC分为常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槟榔多酚组,采用BCA法检测蛋白浓度并测定PMVEC中的氧化应激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炎症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闭合蛋白和闭锁小带1等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跨内皮细胞膜电阻,罗丹明荧光染料检测PMVEC屏障的通透性。结果:1%氧浓度培养PMVEC细胞48 h后成功构建肺部缺氧损伤细胞模型;20μg/mL的槟榔多酚可以显著逆转缺氧损伤细胞模型中PMVEC的存活率下降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升高(均P<0.05);槟榔多酚对于低氧诱导下PMVEC中炎症相关蛋白核因子κB(NF-κB)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的上调有显著抑制作用(均P<0.05);槟榔多酚可以下调低氧诱导下PMVEC中凋亡相关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均P<0.05),从而减轻低...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口服对比剂——茶叶(日照绿茶)为原料研制的磁共振口服阴性对比剂在腹部MRCP诊断中的价值和可行性,为临床MRCP检查应用提供一种理想对比剂,以进一步促进MRCP检查的发展。方法以水为参照物,将不同浓度的茶对比剂置于磁共振中进行同一序列的扫描,比较不同浓度的茶对比剂对成像信号的影响。在相同情况下选择17例志愿者对口服茶对比剂前后进行MRCP成像,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综合。结果不同浓度的茶对比剂产生不同的信号,清晰度不同,经体外试验确定最佳浓度的茶中,锰的浓度为12.04±0.22mg/L。此浓度下的茶对比剂,信号与水相反,即T1高信号,T2低信号。MRCP成像抑制了胃、十二指肠道内的液体高信号,使胰胆管周围背号干净,突出胰胆管内的液体高信号成分,图像质量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茶作为天然饮品,服用后安全,无毒副作用,对胃肠道无刺激,在肠腔内不发酵,不产生气体,充盈肠腔充分,保证肠腔内信号均匀一致。利用茶叶中锰的特性将茶作为磁共振MRCP检查口服阴性对比剂,不需要经过药物试验即可应用。在MRCP检查中应是一种理想的口服对比剂。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研究茶多酚 (teapolyphenol,TP)静脉内给药对动物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1 采用断头法制备小鼠永久性全脑缺血模型 ,观察TP静脉内给药对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的影响。 2 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TP对脑组织形态及脑内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力的影响。 3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TP对神经行为、存活时间及 2 4h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1与模型组相比 ,TP 1 0 0mg·kg- 1可显著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喘息时间 (0 .0 1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大鼠骨关节软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进一步了解茶多酚摄入机体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3~4月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各组均制造骨折前茶多酚生物效应,对三组大鼠进行皮下注射,A组剂量为5 mg/(kg·d)茶多酚,B组剂量为10 mg/(kg·d)茶多酚,而C组剂量为0.5 m L/(kg·d)生理盐水;注射3周后,将每只大鼠桡骨中下1/3交界处造成左侧桡骨3 mm完全骨质缺损的骨折模型,不固定;骨折后继续注射茶多酚,制造骨折后茶多酚生物效应;采用HE染色分别观察大鼠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造模后3、7、14、21 d)的骨痂厚度及骨痂成熟度。结果 1骨痂厚度:经HE染色观察,造模后3 d,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 d,B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21 d,B组明显高于A组与C组,且A组明显高于C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B组大鼠术后3 d即可见到骨内外膜开始增厚,术后7 d骨折端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4 d骨折端肉芽组织开始重新生长,术后21 d骨折端纤维性骨痂与纤维母细胞有明显减少;C组术后3、7 d骨内外膜也有所增厚,但是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术后14、21 d骨痂中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密度及纤维性结缔组织有明显增加,出现新生血管,但是成骨细胞的增殖数量与A、B组相比明显偏低,而且骨痂的成熟度也相对较低,内外骨痂改造塑形期出现较晚。结论茶多酚对骨关节软骨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以通过促进骨痂增殖分化,增加骨痂含量,加快骨痂的成熟,从而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40.
Guan-Heng Chen Yu-Lun Lin Wei-Li Hsu Sheng-Kuo Hsieh Jason T.C. Tzen 《Yao wu shi pin fen xi =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2015,23(1):116
Compared with abundant catechins, strictinin is a minor constituent in teas and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possess inhibitory potency on influenza virus. In this study, strictinin was found as the major phenolic compound in Pu’er teas produced from leaves and buds of wild trees. Due to its thermal instability, strictinin, in tea infusion or in an isolated form, was completely decomposed to ellagic acid and gallic acid after being autoclaved for 7 minutes. A plaque reduction assay was employed to compare the relative inhibitory potency between strictinin and its thermally degraded products against human influenza virus A/ Puerto Rico/8/3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viral activity of ellagic acid regardless of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gallic aci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trictinin. Thermal degradation of strictinin to ellagic acid and gallic acid seems to be beneficial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u’er teas in terms of enhancing antiviral activ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