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594篇 |
免费 | 6029篇 |
国内免费 | 410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99篇 |
儿科学 | 559篇 |
妇产科学 | 2361篇 |
基础医学 | 4378篇 |
口腔科学 | 527篇 |
临床医学 | 9216篇 |
内科学 | 5768篇 |
皮肤病学 | 343篇 |
神经病学 | 649篇 |
特种医学 | 480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6篇 |
外科学 | 15235篇 |
综合类 | 14207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预防医学 | 2040篇 |
眼科学 | 233篇 |
药学 | 3391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1179篇 |
肿瘤学 | 217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5篇 |
2023年 | 760篇 |
2022年 | 1691篇 |
2021年 | 2127篇 |
2020年 | 2028篇 |
2019年 | 1697篇 |
2018年 | 1528篇 |
2017年 | 1970篇 |
2016年 | 2663篇 |
2015年 | 2240篇 |
2014年 | 4469篇 |
2013年 | 3877篇 |
2012年 | 5052篇 |
2011年 | 5602篇 |
2010年 | 4913篇 |
2009年 | 4710篇 |
2008年 | 4647篇 |
2007年 | 5174篇 |
2006年 | 4875篇 |
2005年 | 4767篇 |
2004年 | 3740篇 |
2003年 | 3288篇 |
2002年 | 2831篇 |
2001年 | 2698篇 |
2000年 | 2217篇 |
1999年 | 1695篇 |
1998年 | 1427篇 |
1997年 | 1270篇 |
1996年 | 782篇 |
1995年 | 684篇 |
1994年 | 588篇 |
1993年 | 357篇 |
1992年 | 333篇 |
1991年 | 268篇 |
1990年 | 254篇 |
1989年 | 238篇 |
1988年 | 213篇 |
1987年 | 183篇 |
1986年 | 158篇 |
1985年 | 114篇 |
1984年 | 81篇 |
1983年 | 47篇 |
1982年 | 69篇 |
1981年 | 51篇 |
1980年 | 49篇 |
1979年 | 33篇 |
1978年 | 26篇 |
1977年 | 27篇 |
1976年 | 13篇 |
1975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3TSR对胆囊癌的抑制作用及初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形成抑制剂3TSR对裸鼠皮下胆囊癌种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裸鼠皮下胆囊癌种植瘤模型,进行随机干预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3TSR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3TSR 5-FU组,每组6只。检测荷瘤体积、胆囊癌细胞增殖指数(PCNA)、凋亡率、微血管密度(MVD)、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1)3TSR组、5-FU组和3TSR 5-FU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分别缩小31.1%,38.3%和60.2%。对照组、3TSR组、5-FU组和3TSR 5-FU组胆囊癌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25.8±2.4)%,(23.7±5.0)%,(9.4±2.5)%和(11.9±3.8)%,其中3TSR组增殖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5-FU组和3TSR 5-FU组细胞增殖指数显著小于对照组和3TSR组(P<0.05)。4组胆囊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1±1.4)%,(4.3±1.6)%,(19.8±5.1)%和(13.9±3.8)%,其中3TSR组胆囊癌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5-FU组和3TSR 5-FU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3TSR组(P<0.05)。4组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5.2±4,6)%,(4.2±1.2)%,(8.7±2.1)%和(4.9±1.8)%,其中含3TSR的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FU组(P<0.05)。4组内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3±1.4)%,(10.8±2.9)%,(5.1±2.1)%和(10.2±3.0)%,其中含3TSR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组VEGF表达率分别为(14.0±3.2)%,(4.7±2.8)%,(12.8±1.4)%和(6.7±2.9)%,其中含3TSR的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FU组(P<0.05)。结论3TSR显著减少肿瘤体积,抑制微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和抑制VEGF有关;3TSR与化疗药物5-FU合用对胆囊癌的治疗有协同作用。本研究为3TSR的临床前期应用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胰体尾腺癌的临床特点、肿瘤行为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06年8月我院腹部肿瘤外科收治的有明确病理学诊断的108例胰体尾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4%(91例)为导管腺癌。46%(50例)出现同时性远处转移,血行转移40%(43例)以肝转移为主(41例,38%),种植转移19例(18%)。54%(58例)切除了肿瘤,Ⅰ、Ⅱ、Ⅲ、Ⅳ期病人手术切除率分别为100%(5例)、100%(33例)、5%(1例)和38%(19例),差异显著(χ^2=56.80,P<0.001)。和未切除肿瘤的病人相比,手术切除病人的男性比例(53%:72%,χ^2=3.92,P=0.048)显著较少,出现上腹痛(66%:84%,χ^2=4.78,P=0.029)、体重下降(22%:42%,χ^2=4.78,P=0.029)和种植转移的比例(0:38%,χ^2=26.74,P<0.001)显著较低。I、Ⅱ、Ⅲ、Ⅳ期病人中位生存分别为35(11~73)、14(1~83)、6(2~25)和4(1~20)个月,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0.07,P<0.001)。Ⅲ、Ⅳ期胰体尾腺癌手术切除后中位生存8(2~25)个月,显著长于未切除病人的4(1~13)个月(χ^2=17.06,P<0.001)。结论胰体尾腺癌手术时出现同时性远处转移的几率大。男性、上腹痛、体重下降、种植转移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降低。Ⅲ期病人虽然手术切除率较Ⅳ病人为低,但是术后生存无显著差异;对Ⅲ、Ⅳ期胰体尾癌而言,原发灶能够切除的病人术后生存期较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Miles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Miles术158例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旁造口46例,经腹直肌造口83例,经腹膜外造口29例;16例术后出现造口旁疝,其中经腹直肌旁11例,经腹直肌5例;对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例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后痊愈,6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出现复发病例;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换药和充分引流、抗感染后痊愈;1例慢性疼痛,给予对症治疗;未出现严重的补片相关并发症。结论本组患者造日旁疝的发生与造口方式、手术操作、腹压增加有关,根据病情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估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在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睾丸切除术的103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18例。依据位点突变结果,将103例患者分为突变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的PSA下降一半时间、CRPC形成率、CRPC形成时间、死亡率及生存时间等。结果:两组术前指标无异质性。突变组在CRPC形成率方面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PSA下降一半时间、CRPC形成时间、死亡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可提高CRPC形成率,但并没有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是否会对CRPC将来的治疗带来改变,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在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中远期随访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04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晚期胰腺癌28例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将该组资料与同期行姑息性手术治疗的1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组患者术后中远期的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8例行射频消融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肿瘤的平均最大直径为(4.8±1.6) cm,术中平均射频消融时间为(17.7±4.3) min,术后无胰瘘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缓解率为88.9%.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2.1%,其1个月、6个月、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7%、65.2%、38.2%,平均生存时间为(14.6±2.2)个月,优于同期行姑息性手术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97.4%、45.3%、19.1%,P=0.0306).结论 对于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能相对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肝切除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该系统,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2例为单独切除肝转移瘤,2例为同期切除结肠原发灶及肝转移瘤。手术时间为210-510 min。术中失血量100-900 ml,输血1例。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15 d。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微创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MR常规序列及T1加权三维成像(3D-T1WI)诊断脑转移瘤的价值,优化脑转移瘤MR扫描方案。方法收集原发灶经病理证实的35例脑转移瘤患者,均行MR常规序列及3D-T1W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各序列对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并对比常规扫描方案与优化扫描方案的扫描时间。结果 35例共检出609个病灶;平扫T1WI、T2WI、T2-FLAIR、DWI(b=0)、3D-T1WI分别检出病灶101个(101/609,16.58%)、155个(155/609,25.45%)、235个(235/609,38.59%)、176个(176/609,28.90%)、228个(228/609,37.44%);增强T1WI、3D-T1WI分别检出病灶427个(427/609,70.11%)、609个(609/609,100%)。增强及平扫3D-T1WI对脑转移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增强及平扫T1WI(P均0.05);DWI(b=0)与T2WI对脑转移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方案MR扫描共用时638s,优化方案为575s。结论 3D-T1WI序列可明显提高MR对脑转移瘤的检出率。以3D-T1WI替代常规T1WI、DWI(b=0)替代T2WI的优化扫描方案可提高脑转移瘤检出率,缩短扫描时间。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及其所致子宫内膜损伤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HIFU治疗。根据MRI计算HIFU治疗后消融率,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后内膜完整与内膜损伤患者消融率的差异。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HIFU治疗后1、3、6个月内膜完整与内膜损伤患者的肌瘤缩小率;治疗后6个月随访患者月经量改善情况。结果 HIFU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有效率为100%(58/58)。治疗后内膜完整31例,内膜损伤27例,二者肌瘤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17±17.02)%vs(73.38±17.29)%,P0.05];治疗后1、3、6个月肌瘤缩小率分别为(28.57±13.00)%、(45.38±16.54)%、(57.52±17.59)%和(37.81±17.21)%、(56.59±19.15)%、(71.31±1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损伤患者月经改善率(96.30%)高于内膜完整患者(77.42%,P0.05)。结论 HIFU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时损伤部分子宫内膜有利于肌瘤排出或缩小以及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放射治疗对椎体转移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椎体转移瘤分为3组,放射治疗组(放疗组)21例,总辐射剂量为30Gy,分10次于2周内完成;PVP治疗组(PVP组)20例,骨水泥粉液比例为1∶1,灌注量为胸椎2~5ml,腰椎为3~6ml;PVP联合放射治疗组(联合组)25例,PVP后第3~4天开始放疗。结果对所有病例均按既定计划完成治疗。治疗后1天及1、3、6个月,联合组疼痛完全缓解和显著缓解率均高于放疗组和PVP组,疼痛缓解快速、持续时间长。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放疗治疗椎体转移瘤在疼痛缓解、防止椎体塌陷及压缩性骨折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疗效肯定且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总结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体会及经验。方法:2008年10月至2013年3月采用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平均(45.1±11.2)岁。左侧37例,右侧19例,肿瘤直径平均(3.3±0.61)cm。结果:56例手术均经腹腔途径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平均(67±16)min,估计术中出血平均(38±10.3)ml,术后平均(1.5±0.5)d肛门排气,术后24 h下床活动,术中、术后均未输血,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腺瘤。结论:经腹腔途径行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具有手术空间大、解剖标志清晰、手术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是肾上腺切除术的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