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43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116篇
临床医学   158篇
内科学   14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76篇
综合类   224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34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观察吸入性肺炎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的辅助下接受相关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规范与制定。方法选取吸入性肺炎患者5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支气管镜治疗组(实施在支气管镜辅助下的肺泡灌洗术)和常规治疗组(实施常规处理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舒适以及对症的护理干预措施,于治疗后第2周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并统计健康知识达标率,同时进行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恢复情况的具体检测。结果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知识达标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无显著差异。支气管镜治疗组患者的血液p H值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趋于正常,而常规治疗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低氧血症,相较于支气管境治疗组,其氧气分压显著低、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高、Sa O2显著低(P0.05)。支气管镜治疗组患者的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气流(PEF)以及最大通气量(MVV)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对吸入性肺炎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协助下的肺泡灌洗术比常规治疗能更好地控制血氧情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代谢性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而术后实施优质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病情恢复并提高患者就医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硬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胆囊结石与30例胆囊息肉患者行硬质胆道镜保留胆囊、取净结石和息肉手术,术后定期复查腹部彩超。结果 78例患者中1例(1.28%)因结石位于胆囊颈且嵌顿中转行胆囊切除,其余均顺利手术;1例(1.28%)术后2月发现胆囊颈内残余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息肉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息肉。结论硬质胆道镜取石、取息肉术方法简单、安全、可行,是保留胆囊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置入气道支架治疗中央性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48例恶性中央气道狭窄患者,经纤支镜引导置入气道支架,观察气道支架置入前后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及血气分析、肺功能各指标变化,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共置入54枚支架,一次性成功45例(93.75%),支架置入后,患者气道阻塞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困难即刻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气促评级降低(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支架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纤支镜下气道支架置入术对于恶性气道狭窄患者安全、有效,能够迅速解除气道狭窄,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下颌骨颏部粉碎性骨折的应急处理、诊断和治疗。方法:颏部粉碎性骨折患者急诊时以单颌牙弓夹板结扎固定,防止舌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下颌骨运动时出血。术前行颌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检查,然后全麻下行颌骨坚强内固定术,必要时辅以颌间牵引术。结果:17例颏部粉碎性骨折患者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获得了理想的复位和良好的咬合关系,无窒息、下颌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下颌牙齿,早期对颏部粉碎性骨折行单颌牙弓夹板结扎固定,是及时有效的手段,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是目前诊断和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最佳辅助检查手段,坚强内固定术辅加颌间牵引术是治疗颏部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应用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使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57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术后6个月、1年、2年随访,评价颌面部形态、咬合关系、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中151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得以恢复,张口度正常,治愈率达96.18%。2例术后感染,4例发生钛板折断行二次手术取出,失败率3.82%。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同期观察分析生物可吸收接骨板(BAP)和钛板(TP)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2012年6年内,同期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共286例。其中BAP治疗组127例,占总病例数44.4%,以六孔板10 mm螺钉为主,占该组73.35%,人均3.1块。TP组159例,占总病例数55.6%,人均2.3块。两组的部分病例术后辅以颌间弹力牵引。结果:术后创口近期均呈一期愈合,无明显不良反应;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无受限;X线表现从术后4~8周的动态观察表现为渐进性修复重建样影像。4周以后的中期观察在BAP和TP分组分别有4和6例出现类似排异状改变,经换药后治愈。结论:BAP和TP内固定后,排异反应、机械强度及固位作用是相同的,但BAP避免了TP组的二次手术和应力遮挡的弊端。对于机械强度较TP弱的缺点,BAP可通过双板以上的固定、紧密贴合的塑形能力、其本身具有的较强延伸弹性和机械强度等得到解决,并为此提高和延伸了其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经导管注入利福平治疗支气管结核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支气管结核合并感染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经导管注入利福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痰菌阴转、镜下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快,治疗1、2、3月末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47.7%、90.9%、97.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90.9%、97.7%,均高于对照组的37.5%、70%、82.5%,57.5%、72.5%、80%。结论经支气管镜行导管内注入利福平治疗支气管结核合并感染安全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初步探讨大型C臂机实时引导下经超细支气管镜肺大疱减容术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6例肺大疱患者均在大型C臂机实时引导下经超细支气管镜工作通道先后通过微导管向目标细支气管注入利多卡因、自身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通过患者客观症状、肺功能FEV1、胸部HRCT、血气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等指标评价术式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6例患者中,术后完全有效2例,明显有效1例,基本有效2例,完全无效1例(有效率83.3%).有效性影响因素可能包括肺大疱周围肺组织对所注入的减容药物反应程度、H RCT扫描肺大疱大小时呼吸动度、肺大疱周围组织内源性弹性回缩作用力大小及其各个作用力的方向、患者特异质等.结论 应用大型C臂机实时引导下经超细支气管镜肺大疱减容术,可以避免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状态,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0.
39 patients with active knee osteoarthrosis, chosen according to ACR criteria, were assigned to receive flurbiprofen (n 12, 2 &#50 100 mg), tiaprofenic acid (n 14, 2 &#50 300 mg) and placebo (n 13) in a 3-week,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All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tudy, and both medications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ccurred in the clinical signs. These drugs reduced the TNF- &#102 levels. Flurbiprofen especially affected the IL-6 level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NSAIDs may be effective in the etiopathogenesis of osteoarthr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