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9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250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247篇
内科学   602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155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272篇
预防医学   404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753篇
中国医学   321篇
肿瘤学   19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20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环孢素A硬脂酸纳米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强  叶国庆  李晔  杨青松 《药学学报》1999,34(4):308-312
目的:探讨硬脂酸纳米球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的可能性。方法:制备了硬脂酸纳米球(SA-NP),用电镜考察其形态,测定了各种理化特性;以环孢素A(CYA)为模型药物,制备了环孢素A硬脂酸纳米球(CYA-SA-NP);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建立了测定CYA-SA-NP和血中CYA的HPLC法。以市售CYA微乳型口服液为对照,测定了口服CYA-SA-NP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CYA-SA-NP的平均粒径为316.6nm,CYA的平均包封率为88.39%,CYA和硬脂酸之间无化学反应发生;CYA-SA-NP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接近80%,而且达峰时间较晚,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硬脂酸纳米球将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人血浆乙酰半胱氨酸浓度测定方法,研究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在健康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二制剂三周期自身对照完全三交叉试验设计,其中每位受试者有一周期不服药,健康男性受试者24例分别单剂量口服乙酰半胱氨酸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0.6 g。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乙酰半胱氨酸浓度,应用DAS 3.0版统计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评价两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0.6 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8547.64±2860.04)和(8783.07±4042.10)μg·h·L-1;AUC0→∞分别为(9481.64±3444.76)和(9540.51±4239.30)μg·h·L-1;Cmax分别为(1994.39±726.42)和(2090.27±885.46)μg·L-1;tmax分别为(1.18±0.60)和(1.13±0.53) h;t1/2分别为(8.60±3.76)和(7.75±5.01) h;相对生物利用度以AUC0→t和AUC0→∞计算分别为(107.0±43.3)%和(106.5±40.1)%。结论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3.
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相关因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与术前眼压及手术方式的关系;分析与术后结膜伤121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各类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236例(278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发生浅前房49眼(17.63%)。术前眼压≤21mmHg者183眼中发生浅前房17眼(9.29%),术前眼压22—35mmHg者57眼发生浅前房15眼(26.32%),术前眼压≥35mmHg者38眼巾发生浅前房17眼(44.74%)。小梁切除术185眼中术后发生浅前房26眼(14.54%),巩膜咬切术93眼中浅前房23眼(24.73%)。术后结膜渗漏9眼(18.37%),滤过过强20眼(36.73%),脉络膜脱离5眼(10.20%),另有原因不明者15眼。结论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1)术前眼压控制正常者,发生率低;(2)小梁切除较巩膜咬切术发生率低;(3)以滤过过强性者为最多。  相似文献   
54.
目的采用在线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建立桂枝茯苓胶囊流化床干燥过程水分实时监测模型。方法通过NIRS漫反射探头采集16个生产批次共176个样本进行建模,优选移动窗口平滑法进行光谱预处理,采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si PLS)结合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mw PLS)筛选特征变量为4 759.45~5 338.00 cm-1、5 503.84~6 101.67 cm-1、8 512.25~8 809.24cm-1,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水分含量多变量校正模型。结果水分预测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243%,性能偏差比(RPD)值为13.384,预测相对偏差(RSEP)为0.270%。以8个生产批次对在线监控方法的可靠性进行持续验证,结果 40个样本的相对预测误差均小于4.7%。干燥过程水分实时监测趋势图显示可准确判断干燥终点,终点样本水分含量位于控制限内。结论在线NIRS结合PLS建立的定量模型,可应用于生产规模桂枝茯苓胶囊流化床干燥过程水分含量在线监控且预测性能稳健、准确。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制备丹参提取物和丹参胶囊,研究二者在高湿、高温和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并考察丹参胶囊及相关物料的吸湿特性。方法:采用UPLC测定丹参素、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流动相0. 05%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2 min,93%~79. 2%A; 2~6 min,79. 2%~75%A; 6~9 min,75%~65%A; 9~10. 5 min,65%~10%A; 10. 5~11 min,10%~93%A),流速0. 4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通过测定丹参胶囊及相关物料的吸湿增重,绘制吸湿等温曲线,测算临界相对湿度(CRH)。结果:丹参提取物和丹参胶囊分别在温度40℃,相对湿度75%和92. 5%,光照强度(4 500±500) Lx条件下放置10 d后,4个酚酸成分含量波动均在±10%以内,无明显变化趋势;高温60℃条件,二者中的丹参素变化率分别为47. 45%和32. 24%,丹酚酸B变化率分别为-6. 39%和-9. 64%。吸湿性考察显示,淀粉基丸CRH=58. 5%,丹参提取物CRH=72. 34%,包衣丸CRH=72. 85%,丹参胶囊CRH=73. 55%。结论:高温环境会影响丹参提取物和丹参胶囊中酚酸类指标成分的稳定性,为确保丹参提取物及丹参胶囊质量稳定,应避免高温环境。为防止丹参胶囊及其相关物料过度吸湿,淀粉基丸、丹参提取物、丹参包衣丸和丹参胶囊的生产、贮存环境中相对湿度应控制在相应CRH以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标记定量蛋白组技术对胃癌患者唾液的全组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初步获得胃癌患者唾液的蛋白组差异表达图谱。方法:胃癌患者与正常人唾液各10例,各组等量混合后利用iTRAQ8标试剂标记后的样本,采用Nano—LC—Ms/Ms分离、分析肽段,运用Proteinpilot4.0软件对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并比较这些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对样品进行了2次Nano—LC—Ms/Ms,标记率〉95%,错误发现率〈1%,鉴定出符合假阳性率〈1%,共鉴定了747个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癌组共出现了2倍以上表达差异的蛋白质21个,其中上调的12个,下调的9个。结论:iTRAQ联合NanoLC—MS/MS技术能高通量地筛选胃癌患者唾液中相关的蛋白,为胃癌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提供可能的生物学标志物或治疗靶点,建立一种无创、简便、快捷实用的检测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人胃癌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PSE)调控的差异蛋白和信号通路,为以HPSE为靶点防治胃癌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iRNA干扰技术,在乙酰肝素酶(HPSE)基因高表达的SGC7901细胞中转入干扰HPSE的慢病毒载体(LV-HPSE-RNAi),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株,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PSE mRNA和蛋白表达;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联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技术筛查差异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差异蛋白PKCa应用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结果:人胃癌SGC7901细胞和沉默HPSE表达的ZSGC7901细胞对比检测出98个差异蛋白,并且富集在157条信号通路上。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有6条:细胞外基质和受体相互作用、局灶性黏附、PI3K-Akt信号通路、癌途径、癌中microRNAs、Wnt信号通路。且上调的FAK、ITGA、PKCa等蛋白和下调的PKA、CDK6等蛋白在通路中处于重要的位置。Western blot结果证明PKCa在沉默HPSE的ZSGC7901细胞中表现为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蛋白质组学筛选结果一致。结论:HPSE在人胃癌细胞中调控的蛋白,参与细胞重要生物学过程、参与重要分子功能及重要信号途径,有望可以成为防治胃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8.
Garcinia gardneriana (Planch. & Triana) Zappi (Clusiaceae)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Brazil and used in folk medicine to treat inflammation, pain, and urinary tract and other infections. However, very few studies have analyzed these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his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the hydroalcoholic extracts from Garcinia gardneriana (HEGG) and some of its isolated biflavonoid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EGG from the leaves, bark and seeds reduced carrageenan-induced mouse paw inflammation, in addition to diminishing the myeloperoxidase activity in the stimulated tissues. The reduction of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by treatment with the HEGG from leaves was confirmed by histology. The leaf extract also reduced the paw oedema evoked by bradykinin, histamine, prostaglandin E2 and 12-O-tetradecanoylphorbol acetate. However, it partially decreased substance P and compound 48/80-caused paw oedema, without any influence on the arachidonic acid-induced oedema. Both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fukugetin and GB-2a, prevented the carrageenan-induced paw oedema.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ed importa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HEGG through its interaction with different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pathways,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the formation of arachidonic acid (AA) metabolites.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o the wide distribution and culturing ease of the plant, confirm its popular use and highlight its promi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预知子中多种三萜皂苷成分的一测多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Alltech Apollo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和0.1%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皂苷PD, saponins PD)为内标物,考察在不同色谱柱、流动相系统、HPLC仪器条件下,皂苷PD,与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皂苷X, saponin X)、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木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皂苷B, saponin B)、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皂苷A, saponin A)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利用该相对校正因子(RCF)计算皂苷X、皂苷 B和皂苷 A量。采用外标法同时测定药材中该4种成分的量,将测定值与计算值进行多种统计学检验,以验证该质控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 在不同的条件下,预知子中皂苷 PD与皂苷 X、皂苷B及皂苷A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RSD=0.70%、0.56%、0.59%),RCF分别为1.180、1.045、0.893。10批预知子中皂苷X、皂苷B及皂苷A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一测多评法控制预知子的质量是准确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60.
目的:由于目前多个临床试验在评估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或全因死亡率的结果上有所冲突,因此我们荟萃评价二甲双胍分别联合两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或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按英文限定词系统搜索Medline/PubMed、EMBASE和互联网数据库(从2000年~2015年9月)发布的与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或两类磺酰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或全因死亡率的影响研究.从203篇相关报道中,最终判定纳入8篇进行分析.在这些研究中,对二甲双胍+磺酰脲类和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联合治疗的心血管病风险事件,心血管病死亡率和或全因死亡率进行了报道,并调整相对危险度(RR)或同等(危险比和优势比)和相应的方差.结果: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相比二甲双胍联合磺酰脲类治疗的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合并相关风险RRs(95%CIs)为0.71(0.56~0.90),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合并相关风险RRs为1.001(0.85~1.18),心血管病死亡率RRs为0.58(0.41~0.82).结论: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相比二甲双胍联合磺酰脲类治疗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风险(RR),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但是两种治疗方法在致命性心血管事件(心衰)上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