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8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86篇 |
内科学 | 1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21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167篇 |
综合类 | 105篇 |
预防医学 | 12篇 |
药学 | 2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68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79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49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目的观察Maitland手法结合牵引、推拿、特定电磁波辐射仪(TDP)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将146例CSR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进行3个疗程(30 d)的治疗观察。治疗组采用Maitland手法、牵引、推拿、TDP疗法治疗,对照A组采用推拿、牵引、TDP疗法治疗,对照B组采用牵引、TDP疗法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颈椎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9%、85.7%和65.3%;1个月后随访,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77.6%和57.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均P0.01)。治疗组疼痛评分差值和颈椎评分差值分别为4.5±1.5和10.4±3.5,对照A组的分别为3.2±1.9和7.6±2.9,对照B组的分别为2.4±1.5和5.2±2.9,治疗组的疼痛评分差值和颈椎评分差值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均P0.01)。结论 Maitland手法结合牵引、推拿和TDP治疗CSR具有一定临床时效性、科学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通络饮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络饮。两组疗程均为21天,随访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程度、NDI指数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积分、NDI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VAS积分、NDI积分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比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饮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颈部疼痛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究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临床症状、颈部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CS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予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一般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改善情况、颈功能活动度和椎间孔内臂丛神经根内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痛量表(NPQ)、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降低,左旋转、右旋转、左侧屈和右侧屈等颈功能活动度明显改善,C5~7神经根内径明显减小,且观察组的NPQ、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各方向颈功能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C5~7神经根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郑氏“颈四步”手法治疗CSR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颈肩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缓解神经根水肿。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中药结合牵引治疗组50例,单纯牵引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于治疗两个疗程(4周)后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78.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颈腰止痛药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用颈腰止痛药加针灸、根痛平加针灸治疗,疗程均为2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0%,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疼痛记分及握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腰止痛药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羌活胜湿汤加减联合臭氧注射、射频热凝靶点穿刺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治疗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4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羌活胜湿汤安慰剂颗粒,同时予臭氧注射、射频热凝靶点穿刺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羌活胜湿汤加减联合臭氧注射、射频热凝靶点穿刺术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β(IL-1β)、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血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给予患者疼痛视觉量表(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PCT、TNF-α水平降低,IL-2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1β、PCT、TNF-α、IL-2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OD水平升高,LPO、MDA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OD、LPO、MDA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P、6-keto-PGE1α水平降低,β-EP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P、6-keto-PGE1α、β-EP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VAS、NDI评分降低,CASCS评分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NDI、CASCS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Z=2.018,P<0.05)。结论 羌活胜湿汤加减联合臭氧注射、射频热凝靶点穿刺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型)患者,可抑制患者炎症,清除氧自由基,改善疼痛介质水平,缓解患者疼痛,提升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7.
通阳利湿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通阳利湿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脱落3例)、治疗组(6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20%甘露醇静脉点滴5 d,后改甘油果糖静脉点滴5d治疗,治疗组予通阳利湿方口服10 d治疗。应用神经根型颈椎病35分积分表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均有显著效果(P<0.05),2组组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高而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阳利湿方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症状体征且无明显血管损伤,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测理筋整复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搜集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确诊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整复推拿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93.34%,对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结论 理筋整复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9.
70.
We studied 20 asymptomatic control subjects and 14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unequivocal cervical radiculopathy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rmography with that of electromyography. We measured the average skin temperature of designated regions over the neck, shoulder, and upper extremities. We then compared the temperature between corresponding regions of the two limbs, and between fingers innervated by different roots in the same hand. Thermography was abnormal in 6 patients (43%), whereas electromyography was abnormal in 10 (71%). Thermographic abnormalities were seen only in the hands and fingers, and the pattern did not follow the dermatome of the clinically involved cervical root. When compared to electromyography, thermography provided no additional diagnostic information. Thus, thermography does not have an established role in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radiculopath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