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61篇
  免费   3263篇
  国内免费   1118篇
耳鼻咽喉   215篇
儿科学   359篇
妇产科学   310篇
基础医学   2019篇
口腔科学   733篇
临床医学   4781篇
内科学   2914篇
皮肤病学   301篇
神经病学   1558篇
特种医学   12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825篇
综合类   4552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6263篇
眼科学   202篇
药学   4359篇
  80篇
中国医学   2744篇
肿瘤学   1091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701篇
  2022年   1071篇
  2021年   1422篇
  2020年   1533篇
  2019年   1304篇
  2018年   1201篇
  2017年   1277篇
  2016年   1364篇
  2015年   1332篇
  2014年   2307篇
  2013年   2504篇
  2012年   2204篇
  2011年   2259篇
  2010年   1729篇
  2009年   1606篇
  2008年   1541篇
  2007年   1504篇
  2006年   1284篇
  2005年   1019篇
  2004年   886篇
  2003年   775篇
  2002年   599篇
  2001年   556篇
  2000年   446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320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55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72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9篇
  1975年   9篇
  197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71.
[目的]分析我国护理期刊学术影响力排名,综合评价我国21种护理学统计源期刊学术影响力。[方法]以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21种护理期刊为研究对象,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总引比、高被引论文数、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地区分布数、Web下载量共8项指标为依据,赋予各项指标不同的权重,运用归一化加权法综合评价21种护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结果]2014年21种护理学统计源期刊与全国6 345种科技期刊6项评价指标比较显示,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总引比、来源文献量、地区分布数5项评价指标均显著高于科技期刊平均水平,但平均引文数显著低于我国科技期刊的平均水平;运用多指标归一化加权法得出21种护理学统计源期刊的综合值,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和《护理学杂志》;将本研究护理核心期刊排名情况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进行比较,部分期刊在2个评价体系中排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或下降,存在综合值排名与影响因子排名分离的现象。[结论]我国护理期刊整体影响力较科技期刊平均水平高,但护理科研论文质量较其他科技期刊存在较大差距;运用多指标数据归一化加权法综合评价我国21种护理学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能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真实反映护理期刊的影响力,能够为护理学术期刊自身发展及提高期刊影响力提供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972.
973.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s a mainstay in treating soft tissue sarcomas. Soft tissue sarcomas can show an increase in size and central necrosis, with a decrease in the viable tumor, as an initial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us, the maximum tumor diameter may not reliably assess the response to this therapy.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may address this limitation. We evaluated 4 patients with soft tissue sarcomas by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performed concomitantly with conventional imaging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r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also performed on 1 sarcoma. A viable, enhancing tumor versus tumor necrosis was nearly identical on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y and conventional imaging. Preliminary results demonstrate potential for contrast‐enhanced sonographic monitoring of soft tissue sarcomas dur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974.
目的评价本院接受心胸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后期护理阶段应用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76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干预护理组,分别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疾病发展情况进行护理效果评价。结果干预护理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护理组患者在心理、精神、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护理组的住院时间及花费均显著少于、低于常规护理组,且干预护理组健康知识得分达标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75.
综述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病人术后失血量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目前临床尚无失血量估计统一客观方法,泌尿外科医护人员可以对目视比色法,尤其是血尿比色卡的临床应用开展进一步研究,以便对 TURP 术后病人膀胱冲洗液中失血量评估提供更科学、准确和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通过探讨影响手术室护士护理安全管理因素,为完善相关评价指标及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初步了解手术患者对手术安全的需求以及手术室护士对安全护理管理的相关认知,为初步构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提供参考;通过对相关专家的咨询并对初步方案进行修订,确定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现况调查研究,获取手术室患者护理安全的相关情况,进一步验证既定的手术室患者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修改.结果 经过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含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通过现况调查可知手术室护士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得分均>4分;手术室护士普遍对手术中的安全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度较高;影响手术室护士护理安全相关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为工作的年限、技术职称以及从事的工作.结论 构建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较为贴合手术室护士的临床需求并突出了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值得临床手术室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表在消化内镜治疗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5—12月行高难度消化内镜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按制订的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镜知识掌握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镜治疗患者应用路径进行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内镜知识的掌握率,提高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7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肥胖型PCOS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方式的转变情况、生殖内分泌与脂肪代谢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心理状况变化情况以及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护理干预后生活方式(食用低脂食品、加强运动、禁烟/酒、自我疗养、合理用药、自测体重)较护理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殖内分泌及脂肪代谢的相关指标(LH、T、LH/FSH、BMI、FINS及T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干预后2组上述评分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F-36生活质量评价标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干预方式相比,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肥胖型PCOS患者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应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9.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采集199例肺炎患者的血清和咽拭子,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和DNA。结果 199例肺炎患者按照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61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ELISA法和PCR法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86.9%和96.7%,特异性分别为78.3%和97.1%。结论 PCR法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  相似文献   
980.
Purpose: To appraise the application of accepted good practice guidance on public involvement in assistiv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to identify its impact on the research team, the public, device and trial design. Methods: Critical reflection and within-project evaluation were undertaken in a cas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vice. Individual and group interviews were undertaken with lay members of a 10 strong study user advisory group and also research team members. Results: Public involvement was seen positively by research team members, who reported a positive impact on device and study designs. The public identified positive impact on confidence, skills, self-esteem, enjoyment, contribution to improving the care of others and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involvement in research. A negative impact concerned the challenge of engaging the public in dissemination after the study end. Conclusions: The public were able to impact significantly on the design of an assistive technology device which was made more fit for purpose. Research team attitudes to public involvement were more positive after having witnessed its potential first hand. Within-project evaluation underpins this case study which presents a much needed detailed account of public involvement in assistive technology design research to add to the existing weak evidence base.
  • Implic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 The evidence base for impact of public involvement in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design is in need of development.

  • Public involvement in co-design of rehabilitation devices can lead to technologies that are fit for purpose.

  • Rehabilitation researchers need to consider the merits of active public involvement in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