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26篇
  免费   5305篇
  国内免费   1846篇
耳鼻咽喉   3312篇
儿科学   1176篇
妇产科学   1549篇
基础医学   2791篇
口腔科学   3262篇
临床医学   9238篇
内科学   14297篇
皮肤病学   710篇
神经病学   2785篇
特种医学   16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29331篇
综合类   11945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985篇
眼科学   4969篇
药学   3452篇
  187篇
中国医学   923篇
肿瘤学   5826篇
  2024年   1355篇
  2023年   2772篇
  2022年   3909篇
  2021年   5269篇
  2020年   5258篇
  2019年   4573篇
  2018年   4207篇
  2017年   3397篇
  2016年   3267篇
  2015年   3445篇
  2014年   6641篇
  2013年   6155篇
  2012年   4869篇
  2011年   5191篇
  2010年   4112篇
  2009年   3940篇
  2008年   3759篇
  2007年   3735篇
  2006年   3339篇
  2005年   2928篇
  2004年   2507篇
  2003年   2076篇
  2002年   1659篇
  2001年   1587篇
  2000年   1371篇
  1999年   1271篇
  1998年   1042篇
  1997年   998篇
  1996年   769篇
  1995年   653篇
  1994年   590篇
  1993年   483篇
  1992年   415篇
  1991年   383篇
  1990年   274篇
  1989年   255篇
  1988年   244篇
  1987年   259篇
  1986年   203篇
  1985年   233篇
  1984年   225篇
  1983年   139篇
  1982年   148篇
  1981年   122篇
  1980年   102篇
  1979年   62篇
  1978年   50篇
  1977年   35篇
  1976年   35篇
  1975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肠镜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279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资料,其中18例术后吻合口出血。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响吻合口出血的可能因素,对于P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膜内型膀胱破裂的疗效。方法50例腹膜内型膀胱破裂患者,26例行腹腔镜膀胱破裂修补术,24例行开放膀胱破裂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止痛药的使用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12±8.53)min 和(64.48±13.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4.24±5.38)ml 和(89.35±12.17)ml,P <0.05;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3.24±2.39)h 和(38.42±6.9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分别为(4.64±1.42)d 和(7.04±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止痛药的使用率分别为38.46%(10/26)和75.0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2/26)和8.33%(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开放术式比较,腹腔镜治疗腹膜内型膀胱破裂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应。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骨科肘关节以下部位择期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喙突下组(A组)和腋路组(B组),每组40例。分别应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喙突下和腋路途径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两组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比较臂丛阻滞效果及感觉阻滞成功率;记录副作用;评价综合满意度。结果同样浓度容量的局麻药,阻滞起效时间A组较B组短(P0.05);维持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A组为93.3%~100%,明显高于B组的60.0%~86.7%(P0.05);两组尺神经感觉完全阻滞率均为100%。两组均无副作用发生;综合满意度A组较B组高(P0.05)。结论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喙突下臂丛阻滞操作简便,阻滞起效时间短,阻滞成功率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评价应用腹腔镜手术方法行腹膜透析管复位的治疗效果,并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我院腹透中心收治的33例经常规保守治疗后,腹透液进出仍然不通畅,并确诊为导管持续性移位,须行手术复位腹膜透析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腹腔镜下腹透导管复位术的效果。结果33例导管持续性移位的患者均采用全麻下腹腔镜手术复位。术中所见多为单纯导管移位(21/33,63.6%),腹腔镜直视下将腹膜透析管直接放至膀胱直肠陷窝或子宫直肠陷窝,并加用不可吸收线将导管固定于邻近腹壁,以减少再次移位的可能性;其次为大网膜包裹(12/33,36.4%),腹腔镜直视下钝性分离包裹于导管上的大网膜,后续操作步骤同单纯导管移位者。全部33例患者均用上述技术成功复位,手术时间维持在30~45 min,平均出血量约5~10 ml;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行腹膜透析,伤口处无渗液、漏液,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3~50个月,33例患者均可正常进行腹膜透析,未再出现导管移位。结论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管复位定位准确,切口小,易于愈合,合理运用可显著提高腹膜透析技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后腹腔软组织肉瘤(RSTS)的手术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2002年1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复发率(LRR)及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预后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完整切除术后1、3、5年LRR分别为26.7%、86.7%、100%,复发中位时间17.5月;1、3、5OS分别为100%、93.3%、40%,中位生存时间56月;1年、3年DFS 83.4%、33.4%。单因素分析肿瘤分层、大小、切缘、分化程度、AJCC分期、手术方式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但Cox回归分析提示:手术方式(P=0.045)与AJCC分期(P=0.05)是复发率的影响因素,是否复发(P=0.013)、手术方式(P=0.015)、切缘(P=0.049)、分化程度(P=0.002)、AJCC分期(P=0.020)是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方式、切缘、分化程度、AJCC分期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相关预后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5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行瓣膜置换手术,包括二尖瓣瓣膜病变40例及主动脉瓣瓣膜病变11例,联合瓣膜病变8例,共搭桥132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结果 本组1例术后1d死亡,死亡原因是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搭桥4根.其他病例术后随访2个月至7年,均没有明显心绞痛复发并且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 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一般无典型心绞痛病史,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该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是否合并冠心病.采取术前改善心功能状态,缩短手术及心肌缺血时间等措施,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及心脏瓣膜手术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7.
傅瑛  黄焕玲 《中国科学美容》2014,(5):120-121,13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方法将76例颅脑术后昏迷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Routineeare,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2.63%(1/38)比15.79%(6/38),5.26%(2/38)比21.05%(8/38),0(0/38)比2.63%(1/38),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颅脑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中对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处理方法及临床经验。方法自2009年9月~2014年1月,我们分别采用了3种方法对17例合并PLSVC异位连接冠状静脉窦的患者实施了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包括简单先心病16例,二尖瓣病变1例。其中心外套带直接临时阻断3例;右心吸引管置于冠状静脉窦口吸引显露5例;经冠状静脉窦置管引流9例。结果全组患者无住院死亡,无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采用合理的方法处理永存左上腔静脉可取得良好效果,扩大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肋骨内固定手术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选取胸部创伤评分(AIS-ISS评分) 9~20 (16±2)分的患者141例,采用SPSS软件产生的随机序号将患者分为内固定组[69例,男41例、女28例,年龄25~61 (37±4)岁] 和对照组[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24~63 (35±5)岁],分别行肋骨内固定手术和保守治疗。观察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胸廓外观满意度、肺部炎症发生率、止痛有效率,以及闭式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内固定组CRP水平在伤后1~3 d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4~12 d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内固定组胸廓外观满意度(97.1% vs. 48.6%,P<0.05)、肺部炎症发生率(11.6% vs. 37.5%,P<0.01)和止痛有效率(91.3% vs. 68.1%, P<0.05)均优于对照组,胸腔闭式引流时间[(3±2) d vs. (7±4) d,P<0.05]和住院时间[(9±4) d vs. (15±7) d,P<0.05]均短于对照组。 结论 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采用肋骨内固定手术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和缓解胸痛程度,胸廓外观明显改善,从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和增加手术安全性的角度提高了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能有效保证吻合口的血供,减少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术中于乙状结肠系膜内侧打开浆膜,分离至肾前间隙,向左、向尾侧、向头侧进一步游离、扩大该间隙,显露并注意保护左侧输尿管、左侧生殖血管。充分游离肾前间隙后,放入小纱布以作标记。提起肠系膜下血管根部系膜组织,彻底分离清扫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脂肪组织。清晰显露左结肠动脉的走行方向,注意保护之,在其远端夹闭、切断肠系膜下动脉,以保证近端肠管血运。余步骤按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法+双吻合器法切除直肠肿瘤及重建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