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36篇
  免费   2227篇
  国内免费   839篇
耳鼻咽喉   84篇
儿科学   495篇
妇产科学   285篇
基础医学   4007篇
口腔科学   335篇
临床医学   1188篇
内科学   3696篇
皮肤病学   444篇
神经病学   1336篇
特种医学   5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444篇
综合类   258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236篇
眼科学   232篇
药学   3271篇
  2篇
中国医学   788篇
肿瘤学   242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657篇
  2022年   1491篇
  2021年   1347篇
  2020年   1055篇
  2019年   1209篇
  2018年   1106篇
  2017年   960篇
  2016年   804篇
  2015年   1007篇
  2014年   1371篇
  2013年   1348篇
  2012年   1109篇
  2011年   1290篇
  2010年   1009篇
  2009年   975篇
  2008年   911篇
  2007年   830篇
  2006年   741篇
  2005年   792篇
  2004年   707篇
  2003年   579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141篇
  1984年   193篇
  1983年   100篇
  1982年   125篇
  1981年   136篇
  1980年   93篇
  1979年   90篇
  1978年   69篇
  1977年   53篇
  1976年   50篇
  1975年   4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目的探讨以动脉蒂远端作为回流静脉的改良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远节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 年 6 月—2020 年 1 月收治 15 例手指远节缺损患者,其中男 12 例,女 3 例;年龄 24~56 岁,平均 40.2 岁。均为机器挤压伤所致。拇指 2 例,示指 6 例,中指 3 例,环指 3 例,小指 1 例;均为远节指腹部分或全部缺损,伴骨、肌腱外露。手指创面缺损范围为 1.7 cm×1.3 cm~3.0 cm×2.0 cm。受伤至入院时间 0.6~4 h,平均 2.3 h。切取皮瓣时,将血管蒂中腓侧趾固有动脉向远端继续游离,将其作为回流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皮瓣切取范围为 2.0 cm×1.5 cm~3.2 cm×2.2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创面均Ⅰ期愈合。足部供区除 1 例缝合过紧,拆线后切口部分裂开,予以换药后自行愈合外,其余患者供区切口愈合良好,足部功能正常。15 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3~18 个月,平均 9.3 个月。手指指腹外形满意,指腹饱满有螺纹;皮瓣颜色、质地、弹性良好,末次随访时两点辨别觉达 6~8 mm;手指屈伸活动正常。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 13 例,良 2 例。结论以动脉蒂远端作为回流静脉的改良踇趾腓侧皮瓣,在不增加额外损伤前提下改善了皮瓣静脉回流,提高了皮瓣使用成功率。  相似文献   
212.
目的探讨部分腓骨短肌腱联合双 intra-fix 挤压螺钉固定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5 年 9 月—2019 年 10 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 46 例距腓前韧带断裂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部分腓骨短肌腱联合双 intra-fix 挤压螺钉固定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男 22 例,女 24 例;年龄 16~52 岁,平均 28.1 岁。40 例存在踝关节扭伤史,1 例重物砸伤,5 例摔伤。左侧 17 例,右侧 29 例。病程 3 个月~10 年,中位病程 20.3 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内翻角度、健患侧距骨前移差异(松弛、相似、紧张);其中 23 例患者增加自评预后测量系统(PROMIS)评分,包括疼痛影响力(pain interference,PI)、物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评分。结果手术时间 39~179 min,平均 65.8 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30 个月,平均 23 个月。术后 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AOFAS 踝-后足评分、PROMIS 的 PI 及 PF 评分、健患侧距骨前移差异、踝关节内翻角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与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PROMIS 的 PI 评分、AOFAS 踝-后足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PROMIS 的 PF 评分、健患侧距骨前移差异、踝关节内翻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部分腓骨短肌腱联合双 intra-fix 挤压螺钉固定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具有切口小、取腱便捷、移植物固定牢固等优点,术后患者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13.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双束重建联合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重建的翻修术式治疗 ACL 重建失败的效果。方法2018 年 1 月—2019 年 6 月,采用 ACL 双束重建联合 ALL 重建对 15 例初次 ACL 重建失败患者行翻修术。男 12 例,女 3 例;年龄 17~49 岁,平均 30.1 岁。初次 ACL 重建术式:单束重建 13 例,双束重建 2 例;自体肌腱重建 14 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 1 例。ACL 重建失败原因:9 例创伤再断裂;6 例非创伤因素失败,其中 2 例移植物吸收、3 例移植物松弛。初次 ACL 重建至该次翻修时间为 8~60 个月,平均 28.5 个月。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主、客观评价指标以评定疗效。其中,主观评价指标包括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 评分以及 Tegner 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胫骨前向松弛度的静态、动态移位距离及双侧松弛度差值(side-to-side difference,SSD)、轴移试验、Lachman 试验、患侧伸膝肌力丢失比、单足跳跃试验差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2~30 个月,平均 19.1 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IKDC 评分、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胫骨前向松弛度的静态、动态移位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恢复至正常生理范围;SSD、Lachman 试验、轴移试验、单足跳跃试验差值、患侧伸膝肌力丢失比也明显优于术前(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移植物再断裂,无膝关节僵硬及活动度受限;1 例出现股骨端挤压螺钉突出,局麻下经原切口取出。 结论采用 ACL 双束重建联合 ALL 重建术式对初次 ACL 重建失败患者进行翻修,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胫骨前向松弛度,有效防止膝关节旋转不稳定。  相似文献   
214.
目的对带血管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 ONFH 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广泛检索国内外文献,对带血管骨移植术治疗 ONFH 的作用机制、术式及疗效、适应证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带血管骨移植术是临床常用的保髋术式,通过带血管骨组织替代坏死骨组织,重建血循环系统,促进坏死区愈合,为 ONFH 骨坏死区域提供生物力学支撑,预防关节面塌陷。主要术式包括带蒂髂骨瓣移植、带蒂大转子骨瓣移植以及带血管腓骨移植,临床应用均获得一定疗效,且不同术式适用于不同类型患者,需根据患者全身状况、ONFH 发病诱因、坏死分期及程度等综合评估选择。结论带血管骨移植术治疗中青年 ONFH 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极大程度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有效延缓甚至避免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保髋术式。  相似文献   
215.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 A20 对兔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取 3 月龄新西兰大白兔 26 只,体质量 2.0~2.5 kg,经腹细针穿刺法制备 L3、4、L4、5、L5、6 椎间盘退变模型,其中 24 只术后 4 周 MRI 检查明确造模成功,随机分为 4 组(n=6),于目标椎间盘中分别注射锌指蛋白 A20 过表达腺病毒(过表达 A20 组)、空载体腺病毒(空载体组)、PBS 液(对照组)、锌指蛋白 A20干扰腺病毒(干扰 A20 组)。于注射前 1 d 及注射后 1、2、3、6 d 行生物反应综合评分;注射后 2、4、8 周,各组行 MRI 检查并测量 T2 弛豫时间(T2 信号值)后,取材行阿利辛蓝染色观察椎间盘髓核细胞退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锌指蛋白 A20 以及椎间盘退变相关指标(Ⅱ型胶原、蛋白聚糖)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锌指蛋白 A20、NF-κB 结合蛋白[P65、磷酸化 P65(phosphate P65,P-P65)、Ⅱ型胶原、蛋白聚糖]、自噬相关蛋白[LC3 (LC3Ⅱ/LC3Ⅰ)、P62]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 结果各组注射后各时间点生物反应综合评分均明显低于注射前 1 d(P<0.05);注射后 6 d 干扰 A20 组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 检测提示,注射后 2、4、8 周过表达 A20 组 T2 信号值均最高(P<0.05),2、4 周时干扰 A20 组最低(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利辛蓝染色显示,注射后 4 周过表达 A20 组蛋白聚糖含量最高(P<0.05)、干扰 A20 组最低(P<0.05);8 周时过表达 A20 组蛋白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锌指蛋白 A20、Ⅱ型胶原、蛋白聚糖表达过表达 A20 组最高(P<0.05),干扰 A20 组上述蛋白表达最低(P<0.05)。Western blot 检测示锌指蛋白 A20、蛋白聚糖、Ⅱ型胶原、LC3 (LC3Ⅱ/LC3Ⅰ)蛋白相对表达量过表达 A20 组最高、干扰 A20 组最低,而 P-P65、TNF-α、IL-1β、P62 蛋白相对表达量过表达 A20 组最低、干扰 A20 组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 P65 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锌指蛋白 A20 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有效延缓兔腰椎间盘退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216.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去旋转截骨(derotational distal femoral osteotomy,DDFO)联合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术治疗股骨前倾角(femoral anteversion angle,FAA)过大(≥30°)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2017 年 6 月—2019 年 8 月,收治 17 例 FAA≥30° 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均行 DDFO 联合 MPFL 重建术治疗。男 5 例,女 12 例,年龄 14~22 岁,平均 17.7 岁。髌骨脱位 2~8 次,平均 3.6 次。病程 2~7 年,平均 4.6 年。膝关节恐惧试验均为阳性。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 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Kujala 评分分别为(4.2±1.1)、(47.8±8.1)、(3.6±1.1)、(56.8±5.7)分,影像学测量 FAA、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外侧髌骨移位值(lateral patella displacement,LPD)、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分别为(34.9±3.4)°、(85.8±3.0)°、(13.7±3.8)mm、(23.1±2.1)mm。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僵硬、感染及髌骨再次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13~25 个月,平均 17.7 个月。影像学复查显示,1 例截骨不愈合,经二次手术翻修加强固定后愈合;其余患者截骨均于术后 3~4 个月完全愈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恐惧试验均为阴性;FAA、mLDFA、LPD 以及 TT-TG 分别为(15.6±2.7)°、(83.0±2.1)°、(5.0±2.6)mm、(20.5±2.5)mm,VAS 评分、Lysholm 评分、Tegner 评分以及 Kujala 评分分别为(2.4±1.4)、(93.4±7.8)、(6.8±1.5)、(89.0±8.0)分,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DFO 联合 MPFL 重建术治疗 FAA 过大(≥30°)的复发性髌骨脱位可获得良好早期疗效,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17.
目的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治疗股骨颈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9 年 1 月—2020 年 4 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 34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 A 组(19 例,采用传统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和 B 组(15 例,采用 FNS 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术后常规行 X 线片、CT 检查评估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情况,并测量患侧较健侧股骨颈短缩情况;采用 Harris 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 结果术后 A、B 组分别有 1 例患者骨折复位不满意,其余患者均获满意复位,两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5,P=0.854)。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9,P=0.064);A 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 B 组,透视次数显著多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 A 组 1 例术后 3 个月退钉,骨折无明显骨痂形成外,两组其余患者骨折均达临床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7,P=0.899);两组均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末次随访时,X 线片检测示 A、B 组分别有 4 例和 2 例发生股骨颈短缩。两组髋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 Harri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6,P=0.346)。 结论FNS 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与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可获得满意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18.
目的探讨改性壳聚糖基导电复合材料神经导管的体内降解及组织相容性,以期为组织工程神经构建提供新的支架材料。方法采用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纳米聚吡咯(polypyrrole,PPy),与壳聚糖共混后注入定制的成管模型,冷冻干燥及脱酸后,制成改性纳米 PPy/壳聚糖复合材料导管(记作 CP 导管);再经不同程度乙酰化(乙酰化反应时间分别为 30、60、90 min)改性,制备不同乙酰度的 CP 导管(记作 CAP1、CAP2、CAP3 导管)。各导管予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进行表征,使用四探针电导仪测定电导率。取 30 只雌性 SD 大鼠,于背部左、右侧各制备 4 个皮下筋膜隧道,分别植入上述导管。术后 2、4、6、8、10、12 周取材,大体观察导管形态及完整性、扫描电镜观察导管微观结构、测量导管降解率,以观察导管体内降解性能;行 HE 染色及抗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导管体内组织相容性。结果经表征证实乙酰化改性后的各导管 1 562 cm–1左右的酰胺Ⅱ谱带增强,表示壳聚糖乙酰化改性成功。各导管均具备导电性能,组间电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各导管表面相对光滑、结构致密,无明显差异。导管植入体内后,随时间延长均出现一定程度塌陷,其中 CAP3 导管尤为明显;亦出现不同程度质量丢失,且乙酰化度越高,质量变化越大(P<0.05)。扫描电镜观察示植入 12 周后材料出现较多孔隙,且随着乙酰化度增加,孔隙呈增大趋势。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早期各导管均有较多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随着植入时间延长,淋巴细胞有所减少、成纤维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增生明显。 结论不同乙酰度的改性壳聚糖基导电复合材料神经导管均有较好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可导电、可降解,且降解性与乙酰度相关,有望为组织工程神经构建提供一种新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19.
目的综述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广泛查阅 CFD 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相关文献,主要对 CFD 用于生物反应器设计改良或优化、模拟体外组织再生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和细胞生长动力学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CFD 的模拟预测能力可为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和体外组织工程组织培养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且结合实验研究能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CFD 作为新兴和有效的研究工具,已在组织工程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并取得显著进展,但更全面、准确地模拟组织再生全过程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