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54篇 |
免费 | 811篇 |
国内免费 | 2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篇 |
儿科学 | 171篇 |
妇产科学 | 69篇 |
基础医学 | 505篇 |
口腔科学 | 114篇 |
临床医学 | 1723篇 |
内科学 | 941篇 |
皮肤病学 | 80篇 |
神经病学 | 415篇 |
特种医学 | 659篇 |
外科学 | 2341篇 |
综合类 | 1477篇 |
预防医学 | 557篇 |
眼科学 | 99篇 |
药学 | 667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406篇 |
肿瘤学 | 16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篇 |
2023年 | 220篇 |
2022年 | 388篇 |
2021年 | 530篇 |
2020年 | 564篇 |
2019年 | 472篇 |
2018年 | 402篇 |
2017年 | 424篇 |
2016年 | 407篇 |
2015年 | 350篇 |
2014年 | 711篇 |
2013年 | 713篇 |
2012年 | 592篇 |
2011年 | 645篇 |
2010年 | 495篇 |
2009年 | 458篇 |
2008年 | 458篇 |
2007年 | 402篇 |
2006年 | 349篇 |
2005年 | 292篇 |
2004年 | 265篇 |
2003年 | 192篇 |
2002年 | 159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社区防跌倒策略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骨质疏松症(OP)患者跌倒的风险显著高于非OP者,而62%以上的低暴力骨折均由跌倒引起,因此,加强预防跌倒工作对OP患者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关于院内预防跌倒的研究较多,对院外预防OP患者跌倒的研究尚少。目的 评价社区防跌倒策略在老年原发性OP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6-12月在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100例老年原发性O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社区防跌倒策略综合干预,持续干预1年。采用OP知识问卷(OKT)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对OP知识的了解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Motricity指数(MI-L)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统计并对比干预1年期间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OKT评分、BBS评分、MI-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OKT评分、BBS评分、MI-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OKT评分、BBS评分、MI-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3个月、干预4~6个月、干预7~9个月期间,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12个月期间,干预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防跌倒策略综合干预模式的应用可显著改善老年原发性OP患者对OP的了解程度,并且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肌力,可有效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8例LE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膝上及膝下健患侧周径差分别为(1.18±0.46)cm和(0.75±0.14)c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74±0.52)cm和(0.98±0.28)cm,且观察组静脉通畅改善率为(47.31±16.47)%,大于对照组的(19.67±4.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确切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且可显著降低PT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微创植骨联合健脾益肾汤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7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5例。对照组给予微创植骨后应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并给予碳酸钙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益肾汤。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骨痂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以及血液炎症因子的变化,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骨折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骨痂评分(3.72±0.59)分,高于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0.67)分(P0.05),且骨折愈合时间为(5.83±0.96)周,明显少于对照组(6.72±1.34)周(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为(2.17±1.09)分患者疼痛改善较对照组(3.98±1.21)分更明显(P0.05);2组术后1个月血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6个月康复,观察组骨折愈合和下肢功能恢复(94.3%)情况优于对照组(80.0%)。结论:健脾益肾汤结合微创植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临床疗效肯定,可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肌肉及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弓根轴线与椎板平面夹角的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排除颈椎畸形 的30例患者颈椎行三维重建CT扫描,在重建后的C3~C7特定CT图像上测量椎弓根轴线与椎板平面夹角。结果:1) C3~C7左右两侧横向椎弓根-同侧椎板角分别为98.3°±6.3°,98.0°±5.1°,97.5°±6.9°,95.1°±5.0°,85.8°±5.4°和96.7°±8.2°, 98.7°±7.1°,97.8°±3.6°,93.2°±6.2°,86.8°±5.7°;C3~C6的夹角大于90°,C7的夹角小于90°,呈逐渐减小趋势。除了C6与C3 和C7与其他节段外,其余各节段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C3~C7左右两侧横向椎弓根-对侧椎板角分别 为0.2°±4.5°,1.2°±7.2°,–0.8°±6.8°,–3.3°±5.4°,–14.7°±4.0°和–1.6°±5.4°,1.9°±4.6°,–0.5°±6.0°,–4.6°±5.3°,–13.7°±3.4°, 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C4的夹角最大。除了C6与C3,C6与C4,C7与其他节段外,其余各节段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3)C3~C7左右两侧纵向椎弓根-同侧椎板角分别为77.7°±7.6°,77.0°±7.1°,85.3°±8.4°,94.1°±2.2°,94.9°±3.8° 和78.5°±7.1°,76.2°±6.2°,86.4°±6.4°,94.0°±2.7°,95.6°±3.8°,呈逐渐增大趋势,C3~C4的夹角均小于90°,C5的夹角变异 较大,C6~C7的夹角均大于90°。除了C3与C4,C6与C7外,其余各节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上指标 每节段左右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颈椎椎弓根轴线与椎板平面存在一定的角度关系, 可为临床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角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索在具身认知视角下,改良镜像训练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以及对比一般镜像训练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招募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利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试验组(改良镜像训练组)和对照组(一般镜像训练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遵循基础治疗及护理方案,在施行此方案的基础上,试验组运用改良镜像训练,对照组应用一般镜像训练。在干预前、干预4周后进行简化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MA UE)、Brunnstrom分级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定。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FMA UE、偏瘫Brunnstrom 分级、MBI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且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训练和一般镜像训练均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脑梗死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加快病人上肢Brunnstrom 分期运动康复进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且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改良镜像训练在脑梗死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及整体康复方面的干预效果均显著优于一般镜像训练。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王邦才教授对叶天士重要理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发微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采集与分析王邦才教授采用"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治疗的临床病例,结合历代名医相关论述,进一步分析王教授对该理论的阐述和补充,以及运用该理论治疗病机复杂的疑难杂症的用药特色,并列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王邦才教授应用"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娴熟,结合中焦病理生理特性,兼顾上焦下焦整体的关系,治中焦而得全局,使脾胃运化正常、气机调达。确立治则和方药时注意纳运合宜,着力升降润燥;三因制宜,兼顾环境影响,用药注重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补泄兼施、身心同治。对中风重症脾胃失健,气血两虚上下交病者,治以健脾益气、养血和营,方用归芍异功散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积聚脾肾两虚、湿热蕴结病机疑难者,予固护脾胃、扶正祛邪,方用附子米仁败酱汤合香砂六君汤加减,总以脾胃为枢、中洲为要,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王邦才教授对"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的发微,强调了"治中焦"的意义,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5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8):93-97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方案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介入科收治的急性DVT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研究组采用血管腔内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导管介导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膝上、下15 cm与患肢周径差、治疗前后皮肤肿胀张力、静脉通畅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膝上、下15 cm与患肢周径差均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皮肤肿胀张力恢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静脉通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腔内综合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症状,提高DVT恢复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DVT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8.
目的 介绍Ilizaro技术治疗儿童下肢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Ilizaro技术治疗31例下肢畸形患儿,2例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以往植骨内固定治疗失败,4例为骨髓为后骨不连,植骨后短缩,11例为下肢短缩,8例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4例为下肢骨折,1例为骨纤维发育异常,1例为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结果 31例均达到预期目的。结论 应用Ilizaro技术可以在修复骨缺损的同时矫正肢体不等工,假关节切除后延长与加压可以同时进行。Ilizaro三维相结合可矫正足内翻下垂畸形。双下肢同步延长可治疗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 相似文献
59.
我院自 1 998年 5月~ 2 0 0 1年 3月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共 1 30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 30例中男 83例 ,女 47例 ;年龄 1 8~ 54岁 ,平均38 5岁。胫骨骨折 95例 ,其中中上段骨折 64例 ,下段骨折31例 ;股骨骨折 35例 ,其中中上段骨折 2 6例 ,下段骨折 9例。2 治疗方法2 1 胫骨骨折 采用国产钉 72例 ,进口钉 2 3例。取骨折处为中心的小切口 ,能显露骨折断端及处理碎骨块即可 ,尽量少剥离骨膜。自骨折断端向远、近两端扩髓 ,扩髓直径较髓内钉大一号。使骨折复位 ,骨爪临时固定。在胫骨结节与髌骨下缘间… 相似文献
6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laps for the soft tissue coverage of Gustilo grade-Ⅲ B open bone fractures in lower extremities.Methods The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laps were applied to treat 42 Gustilo grade-11Ⅲ B open fractures.Ten flaps were performed through an emergency procedure.Sixteen were performed at early stage and the other 16 were performed at later stage .The results of the therapy were analyzed after long time follow up. Results All limbs were salvaged and all the flaps survived without protracted course to obtain soft tissue coverage.The follow up ranged 11 to 47 months.The healing time of the bones were significant prolonged in the later stage therapy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emergency therapy group and the early stage therapy group.In the later stage therapy group,the incidences of the bone infection and nonunion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and the second stage bone transplantation to repair bone defect and nonunion were needed in 76% patients in this group.The lower limb functions of the later stage treated group were worse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groups.Compared to the early stage treated group,better lower limb functions could be obtained in the emergency treated group. Conclusion Delayed soft tissue coverage resulted in high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The immediate soft tissue coverage of severely injured limbs complicated by Gustilo grade-Ⅲ B open fractures and massive soft tissue defects had the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methods.Hard work though it was,one-stage soft tissue coverage using anterolateral thigh free flaps could obtain better lower limb func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