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255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124篇
  4篇
中国医学   1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金氏痔疮膏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金氏痔疮膏的抗炎、镇痛、止血和止痒效果。方法:将动物随机分成5组,包括对照组、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金氏痔疮膏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金氏痔疮膏的抗炎作用;通过热板法及化学刺激法观察该药的镇痛作用;采用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通过磷酸组胺致痒观察该药的止痒效果。结果:金氏痔疮膏对小鼠耳廓肿胀及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其抑制作用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该药对热传导及化学刺激引起的拟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该药明显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且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该药能明显提高豚鼠致痒阈。结论:金氏痔疮膏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止血和止痒功效,且其抗炎和止血效果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相似文献   
982.
rbFGF在痔、瘘术后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商品名贝复济)对痔、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51例应用rbFGF及34例常规临床换药的痔、瘘术后创面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并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果应用rbFGF的痔、瘘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为(16±1.54)d,对照组为(19±1.16)d。结论外用rbFGF可加速痔、瘘术后创面的愈合过程,减少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983.
母痔区剥扎加注射术治疗Ⅲ期环状混合痔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母痔区剥加注射术治疗Ⅲ期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对不状混合痔的3、7、11点3个母痔区行外痔剥离内痔结扎,对其余内痔用“安痔注射液”注射治疗,术中不松解肛门括约肌。结果:120例治愈112例(93.33%),显效8例(6.67%),全部有效。疗程14-25d,平均16.5d。术后0.5a随访,有随访结果者93例,除了3例偶有肛门潮湿外,无一例继发肛裂和肛门狭窄。结论:母痔区剥扎消除原发痔  相似文献   
984.
目的:研究动脉结扎术和外剥内扎术双术并行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过手术治疗的120例多发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仅行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疗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时间为(3.1±0.9)d,愈合时间为(11.2±1.9)d,大出血3例,占比5%;排便困难5例,占比8.3%;肛缘水肿10例,占比16.6%;肛门狭窄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即刻、1 d、3 d和1周的VAS评分分别为(7.5±1.9)分、(3.0±1.8)分、(3.1±2.3)分、(3.5±2.4)分和(3.0±2.5)分。观察组疼痛评分与并发症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上动脉结扎并外剥内扎术多发混合痔的疗效优于单行外剥内扎术的传统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85.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Ⅱ~Ⅲ度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9月以来收治的120例Ⅱ~Ⅲ度痔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TST组)和对照组(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组)各60例,对比其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总体满意度TST组优于PPH组。两组术后疼痛、吻合口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血、尿潴留、肛缘水肿、肛门坠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作为痔治疗的一种新手术,手术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符合现代外科微创发展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6.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PPH)联合肛门分段成形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PH联合肛门分段成形术治疗34例重度混合痔,其中Ⅲ期痔16例,Ⅳ期痔18例,对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患者痔核完全回缩,水肿消退。术后出现并发症尿潴留8例,肛周麻木3例(3~7 d自行好转)。平均随访1.8年,无肛门狭窄、肛裂、大便失禁、出血,无复发。结论 PPH联合肛门分段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87.
目的:经直肠超声观察Ⅲ、Ⅳ期内痔血管的形态并进行分析给予诊断。方法: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38例Ⅲ、Ⅳ期痔病患者采用双平面探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先用二维超声顺时针方向探查并发现第二层即环形低回声区不规则增宽处后换彩色多普勒超声观痔血管形态、血管分布及血管走形。结果:Ⅲ、Ⅳ期内痔的超声检查二维超声表现:增厚的内括约肌层内可见点片状低回声区,交织流动的细点状无回声,呈囊实混合性蜂窝状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痔区部位充满血流信号,同一扫描平面上,可见不同流向的血流呈"五彩镶嵌样"。色彩明亮处测到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频谱及动脉化的静脉频谱。结论:通过经直肠多普勒超声为临床痔区血管的定位、手术指正的把握甚至病因学研究提供一种高敏感性和准确性的方法,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医师术前评估选择微创、安全、有效治疗方法,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988.
目的 回顾性比较超选择直肠上动脉栓塞术(super-selective superior rectal artery branch embolization,SRAE)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的疗效、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的37例SRAE和60例PPH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血常规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出血、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发热、术后肛管狭窄、便秘发生、抗生素使用及12个月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 SRAE组患者年龄更高(P=0.009),多伴有更多高血压、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P<0.001),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微、出血少,术后发热少、使用抗生素少,无术后肛管狭窄发生,住院时间短(P<0.001),但住院费用较PPH组高(P<0.001)。两组术后便秘发生率(P=0.067)、术前和术后血常规(P=0.154,P=0.278)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采用术后痔复发或再次手术作为联合终点,经Kaplan-Meier曲线联合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56)。结论 SRAE治疗痔安全可靠,在减少感染出血和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方面较PPH有明显优势,但远期效果并不优于临床上其他常规的微创手术。因此,SRAE仅为高危患者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89.
目的通过比较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及套扎术治疗Ⅱ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上Ⅱ度内痔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或套扎术治疗的Ⅱ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内镜下术式的不同,将纳入的患者分为硬化组和套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 结果共纳入患者35例,其中硬化组27例、套扎组8例。临床疗效方面:硬化组中,痊愈14例、好转10例、无效3例,痊愈率51.85%,治疗有效率为88.89%;套扎组中,痊愈6例、好转2例,痊愈率75%,治疗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痊愈率及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硬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3/27),其中1例出现肛门疼痛和发热,1例出现肛门疼痛,1例出现少量便血;套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2/8),其中1例出现肛门疼痛和便血,1例出现肛门疼痛。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术与套扎术治疗Ⅱ度内痔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待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90.

Introducti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is still a dilemma. New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leading to a lower rate of postoperative pain; however,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a greater likelihood of recurrence.

Aim

To review current indications as well as the results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main techniques currently used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hemorrhoidal disease.

Methods

A systematic search of the published data on the options for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up to December 2012 was conducted using Medline/PubMed, Cochrane, and UpToDate.

Results

Currently available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include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PPH), transanal hemorrhoidal dearterialization (THD), and conventional hemorrhoidectomy techniques. Excisional techniques showed similar results regarding pain, time to return to normal activities, and complication rates. PPH and THD were associated with less postoperative pain and lower complication rates; however, both had higher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s.

Conclusion

Conventional surgical techniques yield better long-term results. Despite good results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PPH and THD have not shown consistent long-term favorable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