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32篇 |
免费 | 1736篇 |
国内免费 | 44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5篇 |
儿科学 | 236篇 |
妇产科学 | 121篇 |
基础医学 | 822篇 |
口腔科学 | 216篇 |
临床医学 | 1283篇 |
内科学 | 1321篇 |
皮肤病学 | 131篇 |
神经病学 | 556篇 |
特种医学 | 22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576篇 |
综合类 | 2410篇 |
预防医学 | 2738篇 |
眼科学 | 149篇 |
药学 | 947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913篇 |
肿瘤学 | 6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269篇 |
2022年 | 625篇 |
2021年 | 815篇 |
2020年 | 854篇 |
2019年 | 546篇 |
2018年 | 481篇 |
2017年 | 529篇 |
2016年 | 597篇 |
2015年 | 533篇 |
2014年 | 1006篇 |
2013年 | 911篇 |
2012年 | 884篇 |
2011年 | 899篇 |
2010年 | 661篇 |
2009年 | 518篇 |
2008年 | 479篇 |
2007年 | 472篇 |
2006年 | 371篇 |
2005年 | 304篇 |
2004年 | 232篇 |
2003年 | 197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127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11篇 |
197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索新兵集训期应激水平和情绪体验与注意偏向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tten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ormation scale,APNIS)、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ychological stress self-evaluation test,PSET)对某部集训新兵l 600人进行调查.结果 ①新兵的应激水平总分为(50.01±10.00)分,其中应激水平低于50分者818人(51.12%);轻度应激(50 ~ 60分)者584人(36.5%);中度应激(61 ~ 69分)者134人(8.38%);重度应激(≥70分)者64人(4%).②新兵应激水平和消极情感得分与负性认知偏向呈显著正相关(r为0.30~0.34,P<0.05);应激水平和积极情感因子分与正性认知偏向呈显著负相关(r=-0.33,-0.32,P<0.05);③不同应激水平的新兵注意偏向特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应激水平越高的新兵正性认知偏向得分越低、负性认知偏向得分越高.④不同文化程度水平的新兵的应激水平和正性认知偏向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现为文化水平越高的新兵应激水平越低,越倾向于正性认知偏向.⑤负性认知偏向、正性认知偏向、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可以有效预测应激水平,解释率为37.4%.结论 新兵在集训期间的应激水平和情感体验与注意偏向特点关系密切.正性认知偏向个体的应激水平普遍低于负性认知偏向的个体,并且也具有较多的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62.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部队营区腺病毒流行特征、发病特点。 方法 收集西藏军区总医院收治的2016年11月~2018年2月以呼吸道疾病起病的698例部队患者,收集咽拭子进行腺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分型,观察发病比例。并对腺病毒患者季节分布、人群特点等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症状、治疗方案进行归纳分析。最后对急性发病期部队营区内500例无急性呼吸道疾病症状人员进行抽样检测腺病毒隐匿性感染情况。 结果 腺病毒感染占以急性呼吸道疾病起病患者的50.7%(354/698),其中55型占92.6%,发病主要集中在12、1、2月份(85.0%),18~22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82.7%),战士占853%,干部占147%。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39.1±0.8℃)、咳嗽(96.3%)、咽痛(95.2%)、肌肉酸痛乏力(64.1%),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以正常[(4~10)×109/L]或升高(>10×109/L)为主, CT示肺部病变多为下肺野渗出性。接受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皆好转。500例无症状人员中,隐匿性腺病毒概率为10.0%。结论 近两年来高原地区部队营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腺病毒55型为主,起病急,传染性强,好发于冬季,以青年战士为主,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皆治愈,为控制部队腺病毒疫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式、前路植骨、钛网、Orion/Zephier或AO钢板内固定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结果本组33例中骨巨细胞瘤14例,骨髓瘤8例,嗜酸性肉芽肿4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骨软骨肉瘤1例.肿瘤切除方式囊内切除11例,包膜切除13例,广泛切除9例.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给予相应的放疗或化疗.术后随访6~48个月.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3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T1~T2骨巨细胞瘤和1例软骨肉瘤患者分别于囊内切除术后8个月、13个月局部复发,1例软骨肉瘤患者于囊内切除术后24个月因肺部转移,全身衰竭死亡.结论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诊断.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肿瘤切除方式,前路植骨、钛网、Orion或AO钢板内固定术有利于颈胸段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一间医院30年来胃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变化趋势.方法 分析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1979-2008年间收治的2715例胃癌手术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1974-1978年间收治的168例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男女性别比为3.393,高于对照组的 1.897(χ2 =12.193,P<0.01).研究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岁,高于对照组的54岁(z=-6.294,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肿瘤部位比较:胃底贲门癌构成比为45.7%比13.0%(χ2=56.596,P<0.01),胃体癌构成比为9.4%比13.8%(χ2=2.026,P=0.155)、胃窦癌构成比为44.9%比73.2%(χ2= 53.980,P<0.01).研究组中,2004-2008年间组低分化腺癌构成比为62.1%,较1994-1998年间组的51.7%升高(χ2=12.267,P<0.01),而管状腺癌构成比降低(23.9%比31.8%,χ2=8.781,P<0.01).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年龄亦呈升高趋势(均方根误差=1.275,可决系数=0.702);胃底贲门癌构成比呈升高趋势(均方根误差=0.066,可决系数=0.768),胃窦癌构成比呈下降趋势(均方根误差=0.055,可决系数=0.798).结论 近30年来,胃癌手术患者男女性别比升高、年龄增大;胃底贲门癌构成比升高,而胃窦癌构成比下降;近15年来,低分化腺癌构成比升高,而管状腺癌构成比下降.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深圳市福田区腹泻病例中病菌感染现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哨点医院采集门诊未使用抗生素腹泻监测患者的大便样本、肛拭子或呕吐物标本,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对阳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福田区腹泻病例监测中肠道致病菌感染率为11.45(115/1004),检测出沙门菌、副溶血弧菌、EPEC、EIEC、ETEC,在不同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病例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EPEC、EIEC、ETEC感染季节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沙门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情况在不同季节有明显差异(P〈0.05),沙门菌、副溶血弧菌感染在夏季较多见;常住与暂住人群的感染构成比有显著差别(P〈0.01);男女性别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福田区要重点加强辖区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防治,在夏季要加强沙门菌、副溶血弧菌的监测与防治,注重暂住人群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教。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血流动力学特征与个性化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2月,对81例肝血管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根据CDFI将其分为三型:富血供型、少血供型、乏血供型。根据CDFI评估结果采取个性化介入治疗方案:富血供型肝血管瘤行肝动脉栓塞术,采用平阳霉素超液化碘化油乳剂行肝动脉栓塞;乏血供和少血供型肝血管瘤,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入平阳霉素,分3次治疗,间隔10 d(瘤体≤7.0 cm,药物剂量分别为16、24、16 mg;瘤体〉7.0 cm,药物剂量分别为16、24、24 mg)。结果 CDFI示富血供型占25.9%(21/81),少血供型占54.3%(44/81),乏血供型占19.8%(16/81)。60例乏血供和少血供型肝血管瘤,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入平阳霉素,术后6个月瘤体消失21例(CR),39例形成1.5~1.0 cm的瘢痕结节(PR),总有效率100%。21例富血供型肝血管瘤行肝动脉栓塞,术后6个月19例瘤体缩小率〉75%(PR),2例瘤体缩小50%左右(WR),总有效率90.5%(19/21)。结论应用CDFI评估肝血管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并以此为依据采取个性化介入治疗方案,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总体生存情况,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将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期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有完整资料的胃癌病人245例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青年对照组(年龄<60岁),其中老年组108例,中青年对照组137例,并对二者的临床特点、病灶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8例老年胃癌患者男性比例高于女性(χ2=5.56,,P=0.018),临床症状以腹胀,腹痛多见;病变部位以胃窦为主,胃底贲门癌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6.50,P= 0.011);病理组织学类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高中分化腺癌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14.17,P=0.000);临床分期以III期,IV期占多数;老年组总体中位生存期27个月,总体生存率低于中青年组(χ2=9.35,,P=0.002),两组中均行根治性切除术者的总体生存率相比老年组低于中青年组(χ2=3.98,P=0.046),但老年组中行根治性切除术者与未行根治性切除术者生存率相比前者高于后者(χ2=8.24,P=0.004),老年组根治性切除术后总体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0%,41%。 结论 老年人胃癌以男性居多,临床症状不典型,起病隐匿,进展相对缓慢,病变部位中胃底贲门癌比例相对较高,病理组织学分化相对较好,总体生存率低,尽早行根治性切除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8.
高能钢珠弹对绵羊致伤的损伤特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高能钢珠弹致伤绵羊后进行观察,了解钢珠弹致伤动物后的伤情特点。方法采用东北绵羊30只,钢珠弹3发,电引信起爆,钢珠弹离地0.8m,羊距爆心呈扇形分布,距离分别为4、6、8、10、12m;动物数分别是6、7、5、6、6只,动物均为右侧面向爆心。结果30只实验动物中,破片伤、冲击伤、多发伤、多处伤和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为86.7%、43.3%、60%、23.3%和30%,其中盲管伤和贯通伤分别为92.7%和7.3%。结论 高能钢珠弹伤时由于破片和冲击波的复合作用,造成复杂的伤型和伤情,在救治时都应予以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69.
初诊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个性和行为特征对控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初诊高血压病患者心理、个性和行为特征对控烟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84例初诊高血压病吸烟患者行控烟治疗,连续3个月后评价控烟效果,并采用A型行为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进行测评.结果 控烟效果佳者38例,占45.24%;控烟效果差者46例,占54.76%.前者A型行为问卷、EPQ问卷(除外内外向性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后者(P<0.05,P<0.01);SCL-90除偏执、阴性项目外,其余项目评分均显著优于后者(P<0.05,P<0.01).结论 A型行为类型、神经质和精神病性人格特征及负性情绪是影响控烟效果的重要因素,对此类患者实施控烟的同时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望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0.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兔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SCs,BMSCs)体外分离培养、增殖,对其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观察。方法取足月待产新西兰大耳白兔1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技术从兔胎盘对PMSCs进行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取2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1只,采用直接贴壁法从后肢骨髓中对BMSCs进行分离、纯化和传代培养。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CD44、CD105、CD34、CD40L)进行鉴定。将BMSCs与PMSCs第2代细胞分别与生物衍生骨进行复合培养5d,每条材料接种(1.0~1.5)×106个细胞,苏木素染色观察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情况。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分别与材料复合培养3d和8d的情况。结果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种细胞均为贴壁生长,形态为均一成纤维细胞样。PMSCs增殖力强,细胞的增殖能力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有所下降,细胞体外培养10代后,生长速度减慢。两种细胞均表达CD44、CD105,不表达CD34、CD40L。复合培养5d,PMSCs和BMSCs在生物衍生骨表面生长,大量黏附,细胞积聚成团,相互连接成网状,孔隙内也可见细胞生长和增殖,并分泌基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培养3d,可见较多量的细胞在生物衍生骨上黏附,呈梭形或多角形;8d两种细胞均已大量增长,呈层状排列,细胞连接紧密,分泌大量基质,细胞周围有较多的网状胶原形成。结论PMSCs与BMSCs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的另一成体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