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谌琦  郭小青 《河南中医》2010,30(3):221-223
目前证实质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细胞分子水平,既有"微观"还原,还有微观基础上的综合,借助西医学及多学科的方法研究中医,都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但研究发展中医不能替代中医自身的发展。证的研究应坚持中医自主发展道路,应在调整目标的基础上予以加强,充分利用现代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规范证名与证候。在此基础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与实验研究并举,使中医在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2.
中医肾藏精理论的现代研究历程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肾藏精现代研究中较为知名学者(如沈自尹教授等)的研究历程、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的总结,从中理清了肾藏精现代研究的三个特点、四个问题。针对四个问题,提出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补肾填精法治疗血管性痴呆肾精不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予补肾填精法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尼莫地平口服。经过1个疗程(35d)治疗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60%。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4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1.8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填精法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尼莫地平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抗瘤增效方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将76例精气两亏型NSCLC住院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化疗均采用诺维本+顺铂方案,治疗组加服抗瘤增效方(150ml/次,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瘤体稳定率、中医证候及卡氏评分的改善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瘤体稳定率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5%(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的总有效率(71.05%)与对照组(36.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卡氏评分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免疫指标CD3+、CD4+、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白介素-2(IL-2)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NK、CD4+/CD8+比值升高及sIL-2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瘤增效方能提高NSCLC化疗患者的近期疗效,明显改善精气两亏型NSCLC患者临床证候,并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65.
体质是指受先天的基因遗传因素和后天生活、环境、习惯所影响而表现在形体上、生理上和心理上相对稳定但也存在可变性的状态。现代中医体质理论是由历代医家对体质的论述结合现代学者对体质的研究整理后发展而形成的,如今已成为一个较成熟的理论体系。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中医体质研究的主要目的与意义。目前全球医学界的方向已渐渐从疾病医学转移到健康医学,中医体质研究未来的重点应是探索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预防医疗体系。中医学在预防医学方面有独特的和不可被取代的特殊性。其辨证论治系统是可以在相当范围内弥补目前西方医学在诊断和治疗中的盲点和难点。中医体质学说目前需要做的是如何完善体质辨识系统使它的覆盖范围更完整,以及探讨各种体质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生理、病理特征,使其能真正结合临床发挥预防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肾精”涵义的再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历史还原的思想为指导,采用语言哲学中语义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即在当时的语境中分析"肾精"概念的逻辑涵义。发现"肾精"的认识来源有3个方面:对生命产生过程的初步观察;古代"精气"是万物生成本原的哲学思想的影响;通过功能状态来认识"肾精"。由于认识的来源不同,"肾精"的现代物质基础的指谓可能有差异。但总体的关于"肾精"的语义分析,提示"肾精"共有的涵义是具有元初、生成其它物质的特点,因此,正是在"生成性"这个意义上说,"肾精"可能与某些物质如干细胞或其所包含的特定状态的遗传物质相对应,这个语义的条件和前提不能忽视。文章意在表明《黄帝内经》作为古代中医学家的语言记录,可采用语言哲学的分析方法解读。  相似文献   
67.
正确的医学理论必须基于科学世界观、完整的认识论作为前提。纵观人体所有相关因素,医学研究必须全面顾及天地人,并判断其比重占多少分量,否则,单纯研究人体的病原、细胞、DNA等非常可能抓错重点,走错方向,落入困境。中医认为最重大的力量在于天地的物理,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于日月交替所揭示的周而复始的阴阳,其实质即地球运动,即现代物理学中地球和万物高速的自转和公转,此周转合力规范着万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方面的变化,决定其生死、为万物所归所宗。故《伤寒论》用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生死[1]。为此,古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2],归纳阴阳推演五行构建中医学,以控制和调整人体的生化变化,达到治疗和养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8.
张轶丹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380-1381
目的观察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治疗出血性中风血瘀髓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使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中药脑出血Ⅰ号方(急性期)及脑出血Ⅱ号方(恢复期)。评价两组中风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以治疗组下降为著。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期血瘀髓虚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肺岩宁颗粒治疗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100例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51例)。治疗组予肺岩宁颗粒,对照组予肺岩宁颗粒模拟剂。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近期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比较中医证候、卡氏评分、体质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2)治疗组、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9.5%、53.5%;组间疾病控制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率分别为81.8%、23.3%;组间中医证候改善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对照组卡氏评分总有效率分别为93.2%、65.1%;组间卡氏评分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组体质量总有效率分别为79.5%、69.8%;组间体质量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治疗后比较,CA125、CA50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岩宁颗粒治疗精气两亏型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稳定患者病情,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0.
肾精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骨髓中存在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认为肾精与BMSCs在来源、功能上有许多相似性,BMSCs及其功能是肾精在细胞水平上的表现形式,肾精亏虚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必定影响到BMSCs及其功能,而补肾中药具有干预BMSCs的作用。以"肾精-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主线,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融合的契合点,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