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76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治疗6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8.78%,有效率90.91%;对照组分别为75.00%、87.50%,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均可减轻或缓解。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总体疗效显著且相当,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睡眠剥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例,对照组24例,两组均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睡眠剥夺疗法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但同期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无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口干、失眠、恶心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睡眠剥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可显著增加抗抑郁效果,较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起效更快,疗效更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3.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baseline plasma VEGF levels as a potential predictor of response to antidepressant pharmacotherapy. The study also sought to determine whether baseline plasma VEGF would be useful in predicting treatment outcome when two pharmacodynamically diverse agents with established antidepressant efficacy, escitalopram and quetiapine, were administered monotherapeutically to MDD patients. Methods: Two groups of qualifying MDD subjects were enrolled. O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scitalopram and the other with quetiapin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VEGF were measured using Randox Technologies at baseline, and at weeks 8 and 12 of treatment. Results: We stratified the MDD patients into those who remitted and those who failed to respond. Mean baseline VEGF for the remitters and non-responders was 9.61 and 5.40?pg/ml, respectively (P?escitalopram, respectively). VEGF levels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following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with either escitalopram or quetiapine when measured at 8 and 12 weeks; this result held true for both remitters and non-responders.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VEGF may predict response to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and may ultimately prove to be a potential biomarker that can be measured with a routine blood draw at the point of service.  相似文献   
74.
卢转娣  王要有  王迪 《安徽医药》2016,20(4):764-767
目的 探讨合并抑郁的高血压患者在抗高血压治疗基础上行抗抑郁治疗对血压控制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合并抑郁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组(抗抑郁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40例。在口服非洛地平(5 mg·d-1,每天1次)行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A组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10 mg,每天1次);B组口服安慰剂,每天1次。疗程4周。两组均观察记录每周治疗后患者的重复测量的血压1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抑郁疗效。观察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且维持在正常范围。治疗第4周,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汉密尔顿评分较B组明显降低,抑郁症状明显减轻(P<0.05)。治疗期间,A组体位性低血压与头晕症状较发病率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抑郁的高血压患者行抗抑郁治疗时,控制抑郁症状效果确切,较单独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时血压控制更低,但体位性低血压,头晕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所增加,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致低钠血症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预防低钠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2002年至2016年3月国内外学术期刊报道的艾司西酞普兰致低钠血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4例报道,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10例(71.4%)。低钠血症发生时间最短为用药后2 d,最长为用药后120 d,10例(71.4%)发生在用药3周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昏迷、意识不清、嗜睡、幻觉、谵妄。所有患者经过停药、限水、补钠治疗后,血钠水平恢复。结论:临床处方时要关注患者的年龄及合并用药,特别是高龄、女性、联合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钠水平,尤其在用药3周内,以便早期识别低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分析阿立派唑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患者疗效及对其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齐拉西酮胶囊,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阿立哌唑。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抑郁焦虑症状、血清炎症因子与神经功能因子等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9.47%,高于对照组70.18%(P<0.05);治疗后1月和3月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8、神经功能因子髓鞘碱性蛋白(MBP)及S100B蛋白含量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皮质醇、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较治疗前和对照组降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5-羟色胺、多巴胺含量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阿立派唑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焦虑症状患者疗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改善中枢神经递质分泌。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血管性抑郁患者脑白质改变及其对药物的反应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7-04至2018-12北京市隆福医院就诊年龄大于65岁的血管性抑郁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抑郁评估(SDS),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进行认知评估(MoCA),并进行头部MRI检查。对受试者抑郁量表评分SDS与MRI白质高信号评分、MoC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12周后,复查SDS,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SDS分别与MRI侧脑室白质评分、深部白质评分、Fazekas评分均具有明显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19、0.651、0.700,P值均为0.000。SDS与MoCA有明显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696,P=0.000。(2)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SDS评分降低,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t=12.899,P=0.000)。结论 头部MRI白质高信号与血管性抑郁明显相关,是抑郁的危险因子;艾司西酞普兰对血管性抑郁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照分析阿戈美拉汀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四川省南充精神卫生中心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5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予以阿戈美拉汀治疗,治疗前和每个疗程结束后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2周末研究组HAMD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及8周末2组患者的HAMD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的总显效率与艾司西酞普兰相当,但阿戈美拉汀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少,改善睡眠障碍效果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慢性应激致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脊液、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应激组和非应激组,应激组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刺激8周;刺激4周后根据行为学评估[包括强迫游泳实验(FST)、蔗糖水偏爱实验(SPT)、旷场实验(OFT)]及体质量将抑郁行为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和抑郁给药组,非应激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给药组,各组6只。第5周起给予两给药组艾司西酞普兰(10 mg/kg·d)腹腔注射4周。刺激及给药结束后对各组大鼠再次行为学评估并检测脑脊液、血清BDNF水平。结果:CUMS 4周后,与非应激组相比,应激组FST中不动时间显著延长,SPT显著降低,OFT中路程及站立次数显著减少,体质量显著降低(P均0.01);药物干预4周后,与抑郁模型组相比,抑郁给药组FST中不动时间显著缩短,SPT及OFT中总路程显著增加(P均0.05);脑脊液、血清BDNF水平抑郁模型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抑郁给药显著高于抑郁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行为,提高脑脊液及血清BDNF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