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2篇
  免费   1004篇
  国内免费   28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59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1013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544篇
内科学   228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7599篇
特种医学   178篇
外科学   214篇
综合类   114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1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32篇
  7篇
中国医学   220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343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527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410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659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654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69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55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43篇
  1979年   39篇
  1978年   25篇
  1976年   17篇
  1975年   16篇
  197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评价盐酸苯环壬酯抗癫痫疗效,探讨其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不同癫痫发作模型,评价盐酸苯环壬酯等药物抗癫痫疗效;观察盐酸苯环壬酯等药物对致死剂量NMDA中毒小鼠、NMDA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及NMDA诱发电流的影响。结果盐酸苯环壬酯在不同癫痫发作模型上均具明显抗惊作用;并可显著对抗致死剂量NMDA中毒,浓度依赖性抑制NMDA诱导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及NMDA诱发电流。结论盐酸苯环壬酯在经典癫痫模型上均具显著抗惊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NMDA受体的拮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在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研究MK-801(地佐西平)及其联合用药的抗癫痫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杏仁核慢性电刺激点燃模型,测定不同剂量的MK-801对点燃模型各项指标的影响,探讨MK-801与其他抗癫痫药的协同作用,用氨基脲诱发的小鼠惊厥模型测定MK-801抗惊厥作用。 结果MK-801(0.1~0.25 mg·kg-1)可剂量依赖性抑制杏仁核点燃,缩短后放电时程,降低Racine's分级;在对点燃均无明显影响的剂量下,MK-801(0.05 mg·kg-1)与抗癫痫药(苯巴比妥、丙戊酸及尼卡地平)合用可缩短后放电时程或降低Racine's分级。MK-801(0.1~0.25 mg·kg-1)显著降低小鼠氨基脲诱发的发作潜伏期、惊厥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MK-801具有抑制大鼠杏仁核点燃的作用,增强苯巴比妥、丙戊酸及尼卡地平的抗癫痫活性,为临床的合并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PRRT2基因突变相关发作性疾病患儿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具有PRRT2基因突变的1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15例患儿中男8例、女7例,中位起病年龄6个月(4~13个月)。12例有发作性疾病家族史。13例患儿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或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1例表现为痉挛发作;1例在8月龄时出现癫痫发作,15岁时表现为发作性运动障碍。2例患儿发作间期脑电图有癫痫样放电,1例呈不典型高度失律,12例未见异常。3例患儿头颅MRI表现为额颞脑沟加深,12例未见异常。14例患儿应用抗癫痫药物后控制良好,但其中1例停药后复发;另1例痉挛发作难以控制。15例患儿均发现PRRT2基因杂合突变,9例为碱基重复突变(c.649dupC,p.Arg217Profs*8),2例错义突变(c.439GC,p.Asp147His;c.640GC,p.Ala214Pro;c.962TC,p.Leu321Pro),2例碱基缺失突变(c. 649 delC,p.Arg 217 Glufs*12;c. 650 delG,p.Arg 217 Glnfs 12*),2例无义突变(c. 649 CT,p.Arg 217*;c. 970 GT,p.Gly 324*),其中2个突变(c. 962 TC,c. 970 GT)为未曾报道的新突变。13例患儿的父母一方携带相同突变,2例为新生突变。11例患儿诊断为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2例为良性婴儿癫痫,1例为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1例为婴儿痉挛。结论 PRRT2基因突变在儿科最常见的临床表型是良性家族性婴儿癫痫,其次为良性婴儿癫痫和婴儿惊厥伴阵发性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等。c.649dupC是PRRT2基因的热点突变,c.962TC、c.970GT为未报道的可能致病性突变。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SCN8A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例确诊SCN8A基因突变相关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均以抽搐起病,同时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经基因检测均证实有SCN8A基因突变。例1患儿生后3.5个月起病后,因左乙拉西坦治疗致发作增加而改用妥泰和中药,但抽搐控制不理想;2岁9个月时抽搐频繁,同时伴有严重的语言和运动发育倒退及吞咽功能差;加用拉莫三嗪口服后发作停止,吞咽功能,以及运动和语言恢复至抽搐频繁发作前水平。例2生后2个月起病后,服用妥泰发作减少,但未完全控制;后突然抽搐频繁,同时因在夏季出汗减少和体温增高,逐渐停用妥泰换用左乙拉西坦,但发作次数有增多趋势;遂停用左乙拉西坦换用丙戊酸钠,抽搐发作减少;联合应用奥卡西平后发作完全控制,随访2年半未再发作;例2患儿自出生至今全面发育落后、吞咽功能差。结论 SCN8A基因突变所致癫痫起病年龄早,常合并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同时伴有语言落后,发作严重时出现吞咽功能异常;对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反应较好。  相似文献   
106.
BackgroundChildren with pharmacoresistant epilepsy usually receive ketogenic diet (KD) as an inpatient, which makes it an expensive treatmen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safety, and costs of outpatient versus inpatient initiated KD.Design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non-inferiority study.Patients/settingPatients (1–18 years of age) who started KD either inpatient or outpatient.Main outcome measuresEffectiveness was defined as ≥50% seizure reduction. Safety was measured by the numbers of emergency visits and complications. Economic impact was analyzed by calculating total costs of treatment.Statistical analysesNon-inferiority of outpatient initiation was tested using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the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endpoints between groups with non-inferiority margins of 10%. Nonparametric bootstrap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derive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e mean difference in total costs between the groups.ResultsHundred and five patients started KD in the period 2001 to 2017: 43 inpatient and 62 outpatient. At three months, the KD was effective in 61% of outpatients versus 63% of inpatients. The KD was considered safe in 36% of the outpatients, as compared to 29% in the inpatients. Outpatient initiation was shown to be non-inferior to inpatient initiation in terms of safety. Total health care costs of outpatient initiation were € 2901, as compared to € 8195 of inpatient initiation per patient (mean difference € 5294, 95% CI; -€ 7653 to -€ 2935).ConclusionsOur study suggests that outpatient KD initiation is no worse than inpatient initiation in terms of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while carrying lower health care costs.  相似文献   
107.
以谷氨酸受体作为靶点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共分为两大类:离子型及代谢型,两者均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明显抑制多种致痫剂诱导的抽搐,但由于其较多的副作用而未能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第1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及第2、3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兴奋剂对癫痫的治疗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的结果表明,它们对多种癫痫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果今后能证明其毒副作用较小,这类药物将有望成为一代新的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08.
儿童枕叶癫(癎)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儿童枕叶癫痫(COE)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3例COE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起病年龄5个月~13岁;癫痫发作表现为眼球偏转20例,呕吐15例,头偏转14例,头痛10例,口咽部或手自动症9例,黑朦8例,视幻觉7例,眼睑扑动7例,眼球阵挛3例;继发半侧阵挛11例,继发全身性发作18例。头颅影像学异常15例。有明确脑损伤病史和/或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枕叶有病变者23例,诊断为症状性COE,其余20例符合特发性COE。发作间期EEG有痫样放电41例,其中位于枕区19例,枕、后颞区15例,少数可在枕区以外。15例记录到发作期EEG。40例随访1~9a,其中特发性19例,对抗癫痫药物疗效好,17例无复发,其中11例已停药。症状性COE对抗癫痫药物疗效欠佳,发作完全控制仅8例。结论COE发作的临床特点为眼球偏转、视觉症状、呕吐、头痛、眼睑扑动;发作间期EEG放电主要在枕区或枕、后颞区,少数可在枕区以外;特发性COE预后优于症状性COE。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脑电图(EEG)监测对癫致灶的定位作用。方法对经临床、影像学和常规EEG检查不能确定致灶部位的20例难治性颞叶癫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经双侧颞叶植入硬膜下条状电极进行长时间EEG监测,观察发作期及发作间期EEG变化,结合常规EEG、MRI检查结果对癫灶进行综合定位;术后随访,评估致灶定位的准确性。结果20例患者颅内电极埋藏时间为1~5d,每例监测到≥2次临床发作并记录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的异常放电活动。20例患者发作期颅内电极EEG均能准确定位,15例致灶发作间期与发作期一致,2例发作间期为双侧棘波,3例发作间期定位与发作期不一致。术后按Engel疗效分级:发作消失13例(65%),显著改善3例(15%),良好3例(15%),无效1例(5%)。未出现因颅内电极安置所致的并发症。结论颅内电极EEG监测可为癫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灶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张少浩  朱勇冬  林麒 《安徽医药》2024,28(7):1430-1434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并发症状性癫痫的风险因素,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2月至 2022年 5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217例病毒性脑炎病人临床资料,抽取 70%为建模集(152例),30%为验证集(65例)。根据病人是否合并症状性癫痫,将建模集进一步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用逐步向前回归法进行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分析病毒性脑炎病人症状性癫痫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 R3.4.3软件包绘制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的列线图模型。采用 Bootstrap法分别对建模集和验证集进行验证,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决策曲线(DCA)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净获益率。结果 217例病毒性脑炎病人中,共 46例病人合并症状性癫痫(21.20%),其中建模集中有 32例合并症状性癫痫,验证集中有 14例合并症状性癫痫;发生组昏迷、大脑皮质损坏、脑电图重度异常、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有责任病灶、累及颞叶或额叶、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HSV)(+)占比及脑脊液压力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昏迷、大脑皮质损坏、脑电图重度异常、颅脑 MRI有责任病灶、累及颞叶或额叶、脑脊液压力、脑脊液 HSV(+)均是病毒性脑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影响因素(P<0.05);经 Bootsrap法进行验证,建模集其一致性指数( C-index)为 0.833,验证集的 Cindex则为 0.830,校正曲线和标准曲线拟合度较好。建模集 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0.84[98%CI:(0.78,0.89)]、79.17%、84.04%,验证集则为 0.81[98%CI:(0.76,0.86)],83.04%,73.64%,提示模型区分度良好。 DCA曲线显示病人根据列线图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可获得满意的净收益。结论昏迷、大脑皮质损坏、脑电图重度异常、颅脑 MRI有责任病灶、累及颞叶或额叶、脑脊液压力、脑脊液 HSV(+)均是病毒性脑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影响因素,综合上述因素针对病毒性脑炎病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个体化预测症状性癫痫的发生,对临床防治症状性癫痫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