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7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电针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神经毒性反应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神经毒性的防治作用。方法:运用随机交叉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在化疗基础上,按不同顺序分别采用口服中药+电针治疗及单纯口服中药治疗。编号为第1个疗程A1、B1组,第2个疗程A2、B2组,其中A1、B2为试验组(共40例)采用化疗+电针+中药措施治疗,B1、A2为对照组(共40例),采用化疗+中药措施治疗。比较两组在降低神经毒性、体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差别。结果:在降低神经毒性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神经毒性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状态疗效方面,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Karnorfsy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体质量变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Karnorfsy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加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在改善化疗后引起的神经毒性以及Karnofsky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单纯中药治疗.提示该方法具有增效减毒之功效,并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体质量,提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电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5-HT、5-HT3R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选取给予电针治疗(选取中脘、天枢、气海等穴,针刺后加电刺激,4周为1个疗程)16例和西药治疗(口服地衣芽孢杆菌和黛力新片)15例的腹泻型IBS患者治疗前后的乙状结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组患者结肠黏膜5-HT、5-HT3R表达情况。结果:电针组和西药组两组患者治疗前结肠黏膜5-HT、5-HT3R阳性面积和光密度(OD)表达均较正常人有显著性升高(P0.01,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P0.01),电针组治疗后结肠黏膜5-HT、5-HT3R阳性面积表达则较西药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显著降低腹泻型IBS患者结肠黏膜5-HT、5-HT3R表达,进而减弱神经介导的胃肠道运动与分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由此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状态和内脏高敏感性而达到其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电针头皮针配合面部埋针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头皮针配合面部埋针法治疗面部痉挛38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的32例作对照。结果:电针头皮针配合埋针组治疗面肌痉挛痊愈率28.95%,总有效率89.47%,常规针刺组痊愈率12.50%,总有效率71.8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头皮针配合埋针组治疗面肌痉挛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48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早期干预组、晚期干预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早期干预组、晚期干预组均给予高脂饲
料喂养5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在5周末处死每组大鼠各1只,以验证造模成功。早期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均电针
“足三里”、“丰隆”、“三阴交”,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21 d。针刺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的变化情况,采用
荧光定量PCR和Wer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的ALT、AST、TC、TG及肝
脏TLR4、NF-κB的表达均高于其余3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各干预组的ALT、AST、TC、TG及肝脏TLR4、
NF-κB的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可以调节血脂及肝功,对非酒
精性脂肪肝有一定良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可以调节脂代谢,同时可以下调肝脏组织TLR4、NF-κB的表达,减轻
炎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5.
付慕勇 《天津中医药》2013,30(10):597-600
[目的]探讨电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1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各70例。西药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针刺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法,电针组在辨证取穴的基础上配合低频脉冲电流治疗。运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及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9周后随访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1.4%、针刺组85.3%、西药组81.4%,3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周后随访时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7.1%优于针刺组77.9%、西药组的58.6%(P〈0.05)。3组治疗4周WOMAC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周后随访时电针组WOMAC和SF-36评分改善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辨证取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针刺组、西药组比较,近期疗效效果相当,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  相似文献   
96.
徐琳  董宝强 《山西中医》2013,(11):31-33
目的:观察经筋电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络电针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筋电针疗法治疗,辨证取穴,确定循经筋规律性阿是穴.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WOMAC量表各项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中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WOMAC评分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电针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电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7.
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临床上采用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趋于多样化,这对于今后进一步观察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有很大的启发与指导价值。但通过这些报道也发现近年来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方面研究的不足。首先,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具体体现在纳入样本量普遍偏少、随机方案不明或无随机、缺乏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疗效标准杂乱、试验方案表述不具体等方面,说明文献质量仍有待提高,缺乏大样本量的RCT试验。其次,研究大多未提及随访,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长远疗效未明确。此外,突发性耳聋患者可存在双耳发病,但在研究中较少提及患耳数,大都是患者例数,其描述的严谨性与准确性有待加强。在未来设计探讨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实验时,要纳入大量样本,研究设计合理并严谨,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通过观察APP/PS1小鼠大脑皮层Klotho基因的表达及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探讨电针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机理。方法: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百会穴、印堂穴、人中穴),以C57BL/6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空间记忆行为学测试,以免疫组化法观察皮层Klotho蛋白表达趋势,real-timePCR技术检测大脑皮层Klotho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逃避潜伏时间增加、平台穿越次数、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减少;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逃避潜伏时间明显减少。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脑皮层Klotho mRNA表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Klotho mRNA表达增加。Real time PCR结果与免疫组化所示表达趋势一致。结论:电针可提高APP/PS1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Klotho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血栓通注射液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综合组,每组38例。试验组术后第1 d采用电针配合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配合足底静脉泵治疗14 d,综合组给予电针配合血栓通注射液、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综合治疗。结果:综合组治疗后D-D二聚体水平优于对照组、试验组(P0.05);综合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有效率为89.5%,综合组有效率为97.4%,综合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结论:电针配合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能有效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定位旋转手法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运用定点旋转的推拿手法结合针刺,再接G6805-Ⅰ型电针,疏密波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单纯针刺加电针治疗。两组每次均治疗30 min,6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 d,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并于每组随机抽取10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经颅检测治疗前后颅外段左、右椎动脉最窄部位血管内径及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右侧椎动脉最狭窄部位血管内径和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效应更为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4.44%和20.00%,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77.78%,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定位旋转手法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其对左、右椎动脉最狭窄部位血管内径及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