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7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率及胃窦组织生长抑素(SS)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夹尾刺激法配合隔日进食制备FD大鼠模型,治疗结束后,检测三组的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窦组织中SS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明显延迟(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率增加(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中的SS含量明显升高,电针组大鼠胃窦组织中SS含量明显降低。结论电针治疗可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胃窦组织SS的表达,加速胃排空,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压氧(HBO)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20例、电针组20例、联合组20例,各组均接受常规膀胱功能训练,电针组增加电针治疗,联合组增加电针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及排尿日记评价3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充盈期逼尿肌压(Pdet)、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V)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3组患者BC及Qmax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Pdet及RV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电针组及联合组患者BC及Q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det及RV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BC及Qmax明显高于电针组(均P<0.05),Pdet及RV显著低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治疗前(均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电针组及联合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LUT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均明显少于电针组(均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LUTS评分均明显高于电针组(均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电针八髎穴治疗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动力学及排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电针疗法与帕罗西汀片治疗惊恐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9例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和帕罗西汀组(29例),疗程为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疗效指数(CGI-EI)、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6.66%,帕罗西汀组为82.76%,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指数及起效时间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电针组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惊恐障碍疗效相当,但电针疗法起效时间短、疗效指数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记忆力的影响,以及其对大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与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治疗过程中3组大鼠均采用柔软型大鼠固定器固定。电针组选取百会、足三里穴,接通电流,每天1次,每次留针30min,连续治疗14天;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只给予固定。治疗前后采用新事物识别实验对3组大鼠进行记忆力的检测。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与PSD-95的蛋白质表达情况,采用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对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经过14天的治疗后,电针组大鼠对新物体的探索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的BDNF、PSD-95的蛋白质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百会穴、足三里穴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记忆能力,提高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BDNF蛋白的表达,电针对记忆力的改善可能与PSD-95、BDNF表达增加相关,有可能是通过影响BDNFGluA1-PSD95信号传导通路而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方法.方法:共观察60例EPISBO患者.A组30例,单纯运用西医治疗;B组30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电针治疗.结果:A组总有效率86.7%,B组总有效率93.3%,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的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8.6±2.5)d、(6.5±3.1)d,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9.4±3.5)d、(7.1±3.2)d,B组明显优于A组.B组较A组血WBC、CRP治疗后下降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B组较A组血ALB治疗后上升明显(P〈 0.05).二组血清TNF-α、IL-6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B组较A组下降明显(P〈 0.05);二组血清IL-10治疗后较治疗前上升,且B组较A组上升明显(P〈 0.05).结论:加味承气汤联合电针治疗EPISBO可缩短疗程,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促进抗炎因子的分泌,减轻肠壁水肿,减少血浆蛋白的丢失,促进肠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侵入式射频除皱术联合电针除皱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需要除皱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除皱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电针除皱术)与观察组(43例,非侵入式射频除皱术+电针除皱术)。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皮肤油脂含量、皮肤水分含量、皮肤弹性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皮肤油脂含量、皮肤水分含量及皮肤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皮肤油脂含量及皮肤弹性评分均降低,皮肤水分含量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DLQ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侵入式射频除皱术联合电针除皱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女性的皮肤状态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朱氏一指禅推法联合电针与单纯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VAS评分、WOMAC量表评分及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VAS和WOMAC量表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WOMAC量表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朱氏一指禅推法联合电针对膝骨关节炎治疗具有显著作用,尤其在改善关节僵硬、躯体功能障碍及恢复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对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11例患有排尿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用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方法,对照组采用常用的Crede法排尿和间歇性导尿术.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痊愈率为45.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痊愈率为23.7%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电针骶后孔及骶管裂孔治疗神经原性排尿障碍疗效显著,优于Crede法排尿和间歇性导尿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电针组、电针加拔罐组两种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探讨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别,总结治疗单纯性肥胖病的最佳方案。[方法]50例病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电针和电针加拔罐治疗,得气后,一组配合电针治疗,留针30min;另一组一穴多次,闪罐直至皮肤潮红为度。然后以膀胱经背部两侧线由上到下反复推罐,留罐10min。[结果]电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电针加拔罐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结论]电针加拔罐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效果更佳,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游泳训练对脊髓全横断大鼠脊髓神经营养因子-3(NT-3)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雌性成年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6个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损伤组,游泳组,电针组,联合组),每组30只。制作脊髓T10全横断损伤模型。术后第5天开始电针及游泳训练(电针每天30min,电流1m A,频率为2/100Hz,波型为疏密波。游泳第1周游一组,以后每周加一组,一组时间为4min。每周治疗7次)。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术后7d、14d、21d、28d、35d进行运动功能评估(BBB评分),治疗结束时取材。用免疫组化及生化来检测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1)各治疗组的运动功能评分较损伤组均有提高(除第1周(P0.05)),并随时间的延长效果更为明显;在各干预组中,联合组运动功能的恢复最为突出(P0.01)。(2)治疗组大鼠脊髓损伤区NT-3表达较损伤组均有提高(P0.05),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治疗组之间联合组NT-3的表达更为突出(P0.01)。(3)各治疗组中血清ALT、AST的表达水平较损伤组均有下降(P0.05),联合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结论:游泳训练及电针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将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