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3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4篇 |
肿瘤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斑蝥素(cantharidin,CTD)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IncuCyte~(TM) ZOOM)以及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药物处理后肝癌细胞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TD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技术,检测CTD处理后,HepG2细胞pro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ARP)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长时间细胞观察及功能分析系统检测ERK1/2抑制剂(PD98059),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与CTD共处理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的变化。结果:CTD在2.5μmol·L~(-1)时就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但不出现明显凋亡。CTD 5μmol·L~(-1)时HepG2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epG2细胞凋亡率达40.4%。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TD 5μmol·L~(-1)组细胞pro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明显上升,说明CTD 5μmol·L~(-1)组会出现细胞凋亡,与流式结果相符。CTD能够促进ERK磷酸化,但不能促进Akt磷酸化。结论:CTD 2.5μmol·L~(-1)具有抑制HepG2细胞生长的作用,5μmol·L~(-1)时能够促进HepG2细胞凋亡,提示CTD既具有抑制细胞生长作用,也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CTD能够促进ERK磷酸化,但不能促进Akt磷酸化。 相似文献
32.
Liposome encapsulation reduces cantharidin toxic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un-Chao Chang Der-Zen Liu Shyr-Yi Lin Hong-Jen Liang Wen-Chi Hou Wei-Jan Huang Chih-Hsiang Chang Feng-Ming Ho Yu-Chih Liang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2008,46(9):3116-3121
Several repor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antharidin is a strong anticancer compound in vitro; however, its in vivo usefulness is often limited due to its high systemic toxicity. In this study, we encapsulated cantharidin into pegylated liposomes and studied its activity against human breast cancer MCF-7 cells in vitro and its systemic toxicity in mice. Another two methods were also used to reduce the dosage of cantharidin, including labeling liposomal cantharidin with octreotide and exposing cells to hyperbaric oxygen.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pegylated liposomal cantharidin was drastical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free cantharidin in vitro. Octreotide-labeled pegylated liposomal cantharidin induced cell death by specifically targeting somatostatin receptors in MCF-7 cells. Cell death was augmented with a low dose of cantharidin under hyperbaric oxygen. Liposomal cantharidin had significantly less systemic toxicity than free cantharidin in vivo and also exhibited a high efficacy against antitumor growth in nude mic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ystemic toxicity of cantharidin can be mitigated by liposome encapsulation; however, that did not decrease its antitumor activity.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斑蝥素(cantharidin,CTD)引起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形态改变及脱黏附作用的分子机制与抑制肿瘤转移的相关性,为CTD的临床使用提供新依据。方法:将HCT116细胞接种于6孔板后,每孔加入不同浓度CTD (0,2. 5,5,10,15,20μmol·L~(-1))培养7~10 d,使用结晶紫染色液染色,对形成的克隆进行计数及统计分析,确定CTD对HCT116细胞的抑制效果;使用鬼笔环肽(phalloidin)特异性染色检测10μmol·L~(-1)CTD对HCT116细胞聚合态微丝骨架(F-actin)的影响,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CTD作用后整合素蛋白含量的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10μmol·L~(-1)CTD作用前后Rho家族RhoA,Rho B,Rho C,Cdc42,Rac1/2/3蛋白表达量变化,根据实验结果确定RhoA为研究目标蛋白;使用质粒瞬时转染方法构建过表达RhoA的HCT116结肠癌细胞,观察10μmol·L~(-1)CTD对过表达细胞骨架形态及黏附的影响。结果:CTD可引起HCT116结肠癌细胞微丝骨架重构及整合素含量减少; RhoA蛋白是CTD作用后含量变化最大的Rho酶家族成员,构建的RhoA过表达细胞中带绿色荧光的转染细胞比例约为60%,与野生型细胞相比,目标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 0. 01),CTD通过降低RhoA含量,逆转这一过表达效应(P 0. 01),对细胞的形态及黏附均产生影响。结论:CTD可通过抑制RhoA蛋白的表达,引起HCT116结肠癌细胞形态改变及与基底的黏附减弱,游离的肿瘤细胞无法锚定于继发部位,从而抑制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斑蝥复方药的抗肿瘤作用。方法①体内实验:建立小鼠肝癌荷瘤动物模型,通过灌胃给药的方法,检测原位肿瘤、免疫器官指数、以及血清中Na+、K+、Cl-离子、葡萄糖等活性;评价斑蝥复方药物的抗肿瘤作用。②体外实验:培养大肠癌细胞与小鼠脾细胞,用MTT法测定药物对大肠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根据实验综合评价其抗肿瘤的作用。结果体内试验在本实验剂量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生长减慢,抑瘤率为27.7%,显著降低胸腺指数增加肝指数。并非常显著的提高血清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一定浓度的斑蝥复方药对大肠癌细胞有毒性作用,且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不明显。结论斑蝥复方药有抗肿瘤作用,且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毒性,并对体内的电解质及其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斑蝥素对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中NF-κB(P65)、FAK表达及FA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斑蝥素对HO8910PM细胞内NFκB(P65)、FAK表达及FA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MMT法测定斑蝥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分析NFκB(P65),FAK表达及FAK磷酸化水平。结果5~20μmol·L-1的斑蝥素作用HO8910PM细胞24h后,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上调FAK表达,使FAK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斑蝥素抗肿瘤侵袭转移与NFκB(P65)表达以及FAK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6.
斑蝥药材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斑蝥药材的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斑蝥素为指标,确定了斑蝥药材的提取方法。采用SE 30气相色谱柱,正十八烷为内标,柱温为175℃保持10 min,10℃.min-1升至210℃,保持15 min,建立了斑蝥素含量测定方法。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5倍量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1h;斑蝥素在0.06~0.60 g.L-1质量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8%,RSD=2.8%(n=9),并对不同产地的斑蝥药材进行了含量测定。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适合斑蝥药材中斑蝥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浓度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对体外膀胱鳞状细胞癌细胞(BSCC)增殖的抑制作用,明确药物效果、最佳药物浓度及其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斑蝥素和去甲斑蝥素与BSCC共同培养,MTT实验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进而选出抑制肿瘤细胞的最佳药物及其最佳浓度。选用最佳浓度的最佳药物与肿瘤细胞共同培养,不同时间收集细胞,电子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在浓度60μmol/L、作用时间≥24h情况下,斑蝥素对BSCC的抑制作用随着斑蝥素的浓度(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斑蝥素具有较好的抑制BSCC增殖的作用,48h时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0μmol/L。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浓度60μmol/L的斑蝥素具有明显促进BSCC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斑蝥素具有较好的抑制BSCC增殖的作用,有望为BSCC化疗药物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8.
综述了蒙药阿拉嘎-斑布有效提取物斑蝥素及斑蝥素衍生物在抗消化道肿瘤过程中的药理作用及生物学功能的改变,进而分析斑蝥素及斑蝥素衍生物在抗消化肿瘤方面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对近几年有关斑蝥素及斑蝥素衍生物在消化道肿瘤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近况做一概述。以期为斑蝥素及斑蝥素衍生物在抗消化道肿瘤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经查阅资料发现蒙药阿拉嘎-斑布有效提取物斑蝥素及斑蝥素衍生物对消化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抑制,可能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发挥抗肿瘤作用。如改变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等。 相似文献
39.
去甲斑蝥素致大鼠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程中重要脏器功能的变化以及与氧自由基的关系。方法:用SD大鼠制作MODS模型,动态检测脏器功能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 和CK MB)和肌酐(Cr)均明显升高,其中CK MB于12 小时明显升高,18 小时达到高峰(P< 0.01);CK于12小时最先达到衰竭标准(P< 0.01);ALT与Cr均在24 小时后达到衰竭标准(P< 0.05)。同时SOD、GSH Px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增多(P均< 0.05)。MDA与CK、ALT和Cr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847、0.634和0.567(P均< 0.01)。结论:在去甲斑蝥素致大鼠MODS的病程中,心功能衰竭出现在先,然后为肾和肝功能衰竭。器官功能受损与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40.
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的制备与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卡波姆和壳聚糖为生物黏附材料,制备斑蝥素多单元胃黏附缓释片,以提高斑蝥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得到平稳持久的释药效果。方法:制备斑蝥素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黏附材料,正交试验优选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的处方,考察该制剂在大鼠体内的黏附性、体外释放度及其在比格犬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结果:以卡波姆934-壳聚糖(1∶1)为黏附材料,每片黏附片的处方为斑蝥素5 mg,β-环糊精175 mg,卡波姆934 50 mg,壳聚糖50 mg,交联聚维酮80 mg,硬脂酸镁4 mg。斑蝥素胃黏附缓释片在体外3 h时释放度25%~35%,12 h时释放度≥85%。8 h后制剂依然黏附在Wistar大鼠的胃黏膜表面。Beagle犬口服片剂后,药物在体内可缓慢、持久释放,相对生物利用度172%。结论:体内、外研究表明制备的斑蝥素黏附片具有良好的胃黏附性能和缓释特性,且血药浓度平稳持久,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