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710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216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10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检测肺鳞癌组织中miRNA-21和癌基因C-myc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25例肺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21及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肺鳞癌组织中miRNA-21的表达及C-myc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低分化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高分化肺鳞癌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NA-21及C-myc在转移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转移癌组织.肺鳞癌组织中miRNA-21表达量与C-myc阳性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miRNA-21和C-myc在肺鳞癌中表达上调,可能与肺癌的发生与演进相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e通过调控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小肠黏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48只小鼠分为对照组、SAP组、SAP+人参皂苷Re组和SAP+人参皂苷Re+LY2784544组(n=12)。通过腹腔注射雨蛙肽溶液(禁食12 h后,100 μg/kg × 6次,注射间隔60 min)的方法建立SAP模型。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e(4 mg/kg,每日1次,连续7 d)。通过腹腔注射 12.7 mg/kg LY2784544来抑制JAK2/STAT3通路。检测各组胰腺指数、血清淀粉酶和炎性因子水平;检测D-乳酸和FITC-D水平分析小肠黏膜屏障功能;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和小肠黏膜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腺组织和小肠黏膜组织JAK2/STAT3通路水平。 结果 SAP组小鼠胰腺指数、血清淀粉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FITC-D、D-乳酸、Bax蛋白水平、胰腺组织和小肠组织中JAK2和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Bcl-2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AP+人参皂苷Re组小鼠Bcl-2蛋白显著高于SAP组,其余指标显著低于SAP组(P<0.05)。SAP+人参皂苷Re+LY2784544组的Bcl-2蛋白显著高于SAP+人参皂苷Re组,其余指标显著低于SAP+人参皂苷Re组(P<0.05)。 结论 人参皂苷Re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缓解炎性反应减轻SAP模型小鼠的胰腺损伤, 并通过抑制细胞的凋亡保护小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微量胰岛素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低剂量胰岛素预防组(LIP)、高剂量胰岛素预防组(HIP)和七氟醚模型组(MOD),其中预防组和模型组均采用七氟醚诱导构建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大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 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检测海马组织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真核细胞肽链延伸因子2(eEF-2) mRNA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突触素-Ⅰ(synapsin-Ⅰ)、钙调蛋白激酶Ⅱα(CaMKⅡα)、mTOR及eEF-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胰岛素能够显著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及游泳距离,提高穿越平台次数;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胰岛素预防组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且高剂量胰岛素预防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RT-PCR 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TOR、eE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BDNF、PSD-95、synapsin-Ⅰ、CaMKⅡ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预防给药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TOR、eE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BDNF、PSD-95、synapsin-Ⅰ、CaMKⅡ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量胰岛素可增加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降低其mTOR、eEF-2 mRNA表达水平,预防七氟醚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的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TOR-eEF2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Cpne5蛋白在SH-SY5Y细胞凋亡中表达量的变化。方法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鉴定A23187诱导SH-SY5Y细胞凋亡及血清剥夺诱导凋亡的模型;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种凋亡过程中Cpne5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10μmol/L A23187诱导SH-SY5Y细胞24h,细胞出现皱缩、凋亡率增加。A23187诱导0.5h,Cpne5蛋白表达量即出现明显的上升,持续至12h;在24h时Cpne5蛋白表达量回落至诱导前水平。血清剥夺72h的SH-SY5Y细胞24份,凋亡率为23.2±2.1%,与对照组1.1±0.1%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结果表明,SH-SY5Y细胞分别经血清剥夺1h、6h、12h、24h、72h对Cpne5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A23187诱导SH-SY5Y细胞凋亡早期Cpne5蛋白表达量有显著变化;提示Cpne5基因可能参与凋亡调控的钙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5.
旋毛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旋毛虫病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诊断较困难, 所以流行病学资料非常重要, 患者常有食生或半生肉类史, 在该病暴发时期, 同批患者往往能追溯到聚餐史。 在肠道期可出现腹痛、 腹泻伴全身不适等症状。发热、 眼睑或面部水肿、 肌肉疼痛是急性期的主要表现, 重症患者可并发心肌炎、 肺炎及脑炎等。多数患者感染后2~5周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应用肌幼虫排泄-分泌(ES)抗原和合成的泰威糖(tyvelose, 3,6-双脱氧己糖)抗原ELISA检测旋毛虫抗体IgG,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是初步诊断旋毛虫感染的首选血清学方法, ELISA阳性者需经蛋白质印迹分析确认。旋毛虫病的确诊主要依靠肌肉活检发现旋毛虫幼虫。阿苯达唑是治疗旋毛虫病的首选药物, 剂量为20~30 mg/(kg·d), 分2次口服, 疗程5~7 d。糖皮质激素可延长旋毛虫感染的肠道期和增加肌肉虫荷, 一般仅用于重症患者且需与阿苯达唑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46.
Neonatal mice (CR:NIH:S) were infected with a cloned human isolate of Giardia lamblia (GS/M-83-H7) and the surface antigens of the intestinal trophozoites, as well as the 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e responses, were analysed during the course of infection. Infections in mice peaked 2-3 weeks after inoculation and were self-cured by day 42 post-infection (p.i.). The proportion of trophozoites expressing the Mr 72,000 surface antigen of the initial inoculum had decreased by day 12 and approached zero by day 22 p.i., similar to infections in humans. The predominant parasite-specific humoral response was an IgM- and IgG-isotype directed to the original Mr 72,000 surface antigen as well as other antigens. T-lymphocytes (predominantly LY4(CD4)+) isolated from Peyer's patches 12 days p.i. and later showed a significant proliferative response to Giardia lamblia antigens. Spleen and lymph node cells showed no lymphoproliferative response. T-cell blot analysi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dominant T-cell epitopes in the areas of Mr 200,000-75,000 and less than 50,000 polypeptides. No response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Mr 72,000 region (migration site of the major surface antigen), suggesting T-cell dependent mechanisms are most likely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surface antigen switch which occurred during the course of infection. This model infection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role of immunological mechanisms in Giardia lamblia variant antigen switching and in the control of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47.
磷酸化是p53转录后修饰最常见的方式,但对p53-Ser392的磷酸化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知之甚少。我们就p53-Ser392的磷酸化状态对野生型及突变型p53功能的影响、放疗化疗因素及蛋白激酶对p53-Ser392的磷酸化水平的调节和p53-Ser392的磷酸化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海马背侧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后胶质细胞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激活的关系,及Aβ25~35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方法观察海马背侧注射Aβ25~35后不同时段小胶质细胞(MG)、星形胶质细胞(AS)的激活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海马组织中的含量;Nissl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存活;TUNE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注射Aβ25~35后海马内抗特异性标记小胶质细胞(ox-42)、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p-p38MAPK的表达与TNF-α、IL-1β的含量同步增加,于7d达到高峰,而Nissl阳性神经元数量逐渐减少,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则逐渐增多,亦于7d达到高峰。结论海马背侧注射Aβ25~35可能通过激活胶质细胞和p38MAPK,使TNF-α,IL-1β含量增加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小分子抑制剂XAV939对人神经母细胞瘤(NB)细胞系SH-SY5Y细胞的抗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XAV939对SH-SY5Y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并确定最佳作用浓度。然后采用Annexin V-FITC法检测XAV939处理后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1μmol/L XAV939作用24h后,SH-SY5Y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有明显上升。XAV939处理后48h及72h,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细胞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凋亡形态。此外,XAV939可显著降低SH-SY5Y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率,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论 XAV939可能部分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而抑制SH-SY5Y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在硅沉着病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从细胞自噬角度探讨硅沉着病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25):对照组和硅沉着病模型组,每组再分5个时相组。采用非暴露气管灌注二氧化硅(SiO2)粉尘混悬液法(50g/L)建立大鼠硅沉着病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3、7、14及28 d分批处死5只大鼠,进行原位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进行培养纯化和富集后用于后续研究。HE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肺泡巨噬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LC-3、Beclin-1的表达及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LC-3、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泡巨噬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部分细胞内可见硅沉着吞噬颗粒,电镜下可见自噬体形成;模型组LC-3、Beclin-1在各时间点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增多(P0.05),1 d即开始增多,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至14 d时达高峰(P0.05),28d时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的表达。结论在硅沉着病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有自噬的激活,肺泡巨噬细胞自噬参与了大鼠硅沉着病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